关注一点心理学,让生活轻松一点。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映射出来的则是人心本身。”
《祈祷落幕时》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暗流涌动着的不是罪恶,而是人性的暖色。
东野圭吾为叙事套上了一层层的悬疑与奇情的外壳,内核则是重复自己作品中所常见的,“以爱为名”所作的牺牲与伤害。
一、施害者,也是受害者。
当一个人内心不堪忍受长时间的痛苦,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会祈祷,乞求神的悲悯和宽恕。
而当一切尘埃落定,他也会祈祷,感恩神的救赎。
而祈祷落幕,是一个人经历了苦难的折磨,挣扎太久,乞求解脱,逃离痛苦人生,让一切结束的决心。
《祈祷落幕时》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悬疑故事。一个女人在廉价公寓里被杀,租公寓的人失去了踪影。房间里没有任何生的气息,住在里面似乎随时准备迎接死亡。
案发现场找到了一本挂历,上面按月份写有东京十二座桥的名字。刑警加贺恭一郎顿时呆住:同样的东西也曾在他母亲的遗物中出现过。
案情毫无进展,如同加贺恭一郎所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像从湖里打捞一个小小的石子一样。
随着断案的层层推进,嫌疑逐步锁定到一个名叫浅居博美的导演身上,通过浅居博美作为突破点,重重迷雾得以渐渐拨开。
而此时警官加贺恭一郎也意外发现自己的母亲也跟这起案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加贺恭一郎的母亲,患上了抑郁症,却从未得到过婆家和丈夫的关心,她在自杀的时候被儿子发现,害怕自己的行为伤害到孩子,选择留下书信离开家庭,到另外一个城市独自生活,却一直关注着儿子的生活。
浅居博美的母亲生活放荡,不惜借债出去淫乱,抛夫弃子,留下一个烂摊子,博美和父亲为了躲债四处流浪,途中,博美误杀了想要强奸她的男子,为了掩盖真相,从此父女两人分隔两地,约定每月在东京桥见面。
每一个伤害他人的坏人,最初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映射出来的则是人心本身。隐藏于真相背后的,是人性黑暗与良善的交织。
施害者,其实都是为了爱而伤害他人的受害者。
二、不见天日的沉重的亲情。
《祈祷落幕时》精彩推理的背后,故事的重点其实是人的情感,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关系。
只是这种亲情关系在一种无奈而复杂的背景下,必须以谎言作为庇护,不见天日,显得太为沉重。
无论是身患抑郁症的母亲,苦于自己身份而担心无法肩负起母亲身份的田岛百合子,还是为了女儿的声誉而一直隐姓埋名的父亲浅居忠雄,都向读者展示了这世间至真至纯的父母的爱,和对子女的情。
为了子女的幸福,他们甘心忍受长达三十多年的孤寂,即使看不到子女的面容,尽管子女不能陪在她们身边,但只要孩子能过得幸福,他们所受的煎熬就算不了什么。
无论是子女对父母的爱,还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每个人都在渴望幸福的祈祷里陷入地更深,一重重地犯下“爱之罪”。
随着忠雄的死去,他饱含着对女儿深沉的爱的祈祷也悄然落幕了,而博美也就再也没有继续幸福下去的意义。
这沉重的爱与罪,终于落幕。
三、拨开真相,才能获得救赎。
无论是加贺恭一郎,还是导演浅居博美,两个人的成长都笼罩在苦难的阴影里,加贺恭一郎一直在苦苦寻找母亲,在得之母亲过世后,他也不惜花16年的时间追寻母亲生前的踪迹。
而浅居博美,内心的苦与痛更是无人可以诉说。
那些童年的阴影并不会消失,无论他们成人之后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功,那些隐秘和痛苦都像是埋在心里的火山,总有一天会爆发。
而他们在这座“火山”爆发的时候,得到了救赎,即使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浅居博美在导演室里,平静地对加贺恭一郎讲述整个事件的经过,亲自把过去的伤痛和罪恶,挖开给警察看,她甚至微笑着,想必那一时刻,她获得了真正的平静和解脱。
她终于可以坦然地回首,和过去说再见,勇敢地承担过错,直面新生或者死亡——她获得了救赎。
这何尝不是她和父亲期待的落幕?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正如浅居忠雄写给加贺的遗信里说的那样:“幸福美满,前程万里。”这是加贺母亲借忠雄之口对儿子的美好祝愿,也是天下父母对儿女最简单朴实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