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坝,还是从带队的资深的新闻记者于风琴老师那里知道的,它是指约千米高台地。“远望是山,近看是川”这八个字,好记易懂。
那年6月底,我们一行70余人,在《中国绿色时报》于风琴老师带领下,去绿色明珠塞罕坝探访。车进入塞罕坝林场,在草原上奔驰起来,很快,我就迷失了方向。公路那么细,那样长,像小孩划出一条白线,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路两旁草原上盛开的野花,汇成波浪,不时地拍打着车身,发出“刷刷”的声响,好像就要扑进车窗。
笔者当年在塞罕坝草原的留影。
窗外,蓝莹莹的天空,飘动着雪白的云朵,无边的草原撒满了彩色的斑点,车前车后,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六月的坝上,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塞罕坝”。
瞧,那一片金黄色的,是金莲花;白色的是银莲花,蓝色的是鸽子花,那湛蓝湛蓝的是蓝盆花,那红色的是山丹花,那一片紫红的是马蔺花,还有极为罕见的黑色的藜芦花,特别称奇的是俗名“干枝梅”补血草,宿存花萼在草地上经冬不谢,家中摆放可保存几年。
笔者在塞罕坝草原七星湖景点留影。
草原上的花虽然品种繁多,却开得泼辣、坦然,毫无娇羞之色,一小片连着一大片,有一种自豪、大方的气度。她们本来就不是为了人们的观赏而开放的,它们沐浴着阳光,那天真烂漫的神态,在城市的花园里,是看不到的。
汽车在花海中行驶,像一匹脱缰的骏马,纵意驰骋。终于停了下来。我这才顾得上问了一句:“到哪儿啦?”“点将台。快下车吧!”
晨曦下,美丽的塞罕坝草原。
眼前是一座小山丘,说是山丘,其实只是一块巨大的岩石,高不过20米。但这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平地而起,显得颇有些气势。走近看去,石多皱褶,经长年风化呈古铜色,石缝间生出的青草,使它极像一件刚刚出土的、印满铜绿的古代文物。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康熙点将台”。
沿着小路,攀援而上,峰顶有一块平台。立身台上,只觉风声呼呼扑面。远近无有其高,虽是6月初夏,却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陪同我们的林场负责人介绍说,此峰虽然看去不高,由于地处高原之上,海拔已有1700多米了。他指点远方说:“北边数十里外,就是著名的乌兰布通古战场。”眼前这开满鲜花的草原,清初时期,曾是康熙垒出巡北部边疆的要道。
美丽的塞罕坝草原景色。
300多年前,清军在这里大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噶尔丹,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至今草原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乌兰布通之战的故事。
我们脚下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山丘,也由于传说康熙皇帝曾在此点将练兵而闻名于世。
站在点将台上极目远望,草原上的鲜花已化作一团团彩色的雾气,蒙蒙融融,飘忽不定,那平地看去郁郁葱葱的一片树木,在视野里清晰起来,眼前虽无金戈铁甲,号角连营,但这远近层林叠翠,漫坡如织,如同组成一块块绿色的方阵,仿佛是那列队威严的士兵。这是塞罕坝林场育成的落叶松林带。这些落叶松正当生长盛年,齐刷刷都有数米之高,针叶呈雪花状,青翠欲滴,那勃勃的生机令人看去为之一振。
塞罕坝草原上的牛群。
此时,太阳已经西斜,那橙红的一轮挂在松林梢头,金色的光环静静地融入花海绿荫之中,使草原显得格外瑰丽而深邃。苍茫四顾,眼前美景,只能用眼睛看,心里想,才觉得是极美的享受,这可谓“大凡世上事物,唯有入迷,迷而愈笃,方能达到入胜的境界”吧。
塞罕坝草原上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