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在哪里,父母的爱就到哪里。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这条热搜:#父亲寄的鸡蛋每个都裹了5层外衣#,在异乡的彭女士收到了父亲从家里寄来的鸡蛋,因为父亲担心外面的鸡蛋不正宗,就想把家里的土鸡蛋给女儿。寄来的时候每个鸡蛋都精心包裹了五层:一层塑料膜、两层保鲜膜、一层珍珠棉,最后再加一层纸巾。没想到平日里粗糙随意的父亲竟还有这样细致的一面。
鸡蛋随便哪家超市都有,但这份爸爸牌鸡蛋永远是无法代替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尤其是长时间在外工作或者上学,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爸妈亲手寄来的快递,而且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精心包裹好的,而包裹里的东西都是自己爱吃的食物或者是家里的土特产。
比起“多买点好吃的”这样的话术,爸妈的爱更在行动,都在包裹里给你寄来了。
父母的爱都在细节里
网友@香蕉你个布南拿:
大一上学时要吃中药,在宿舍没有办法吃,我爸就把所有中药都磨成了粉,装进了一个个小袋子里给我寄到学校。寄过来的时候发现,那么小的一个袋子,我用手拿着都费劲,爸爸那么大的手却一袋一袋给我装了满满一盒。
网友@Miss花影:
我高中住校,爸爸把剥好的核桃仁放到保鲜袋里密封,准备了一个月的量,让我每天吃一份。
网友@森淼_Yuki:
爸爸从新疆到西安,一手拎着葡萄,一手抓着哈密瓜,背上还背着四瓶我爱吃的巴里坤辣椒酱来看我。
网友@盐盐是个小帅锅:
上大一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寄家乡的湿核桃,一寄就是一大箱子十几二十斤,买了八九把核桃钳,他们让我吃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同学们分。
网友@Peily-辰时落:
我家是清远的,走地鸡很出名,我妈就在家宰两只鸡,把鸡剁好分成一份一份,放进保鲜袋里冰冻给我寄到深圳,方便我拿一袋吃一顿。
网友@保险避坑达人饶云云:
因为疫情无法回家,父母怕我在北京没有好吃的,在家里把菜都做好了,贴上标签,大老远快递寄到了北京。
网友@刘梦溪溪:
上大学的时候就给我妈随口提了一句想吃黄花鱼,我妈第二天给我炸了五斤,抽成真空包装寄到学校。
网友@小周不要咸鱼:
在深圳工作,总是买不到特别好吃的丑橘,和妈妈聊天的时候说了两句,谁知道妈妈隔天就给我寄来了家里的丑橘,收到后发现运费比水果本身贵两倍。
......
寄菜、寄水果、寄家里的土特产,就是这些很普通很普通的东西,朴实而又纯粹,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是藏在这些小细节里,或许他们不爱表达,但是一定会用行动证明:生活在外,依旧有人在牵挂着你。
好像无论我们在外是多自立自强、独立能干的形象,在父母眼里依旧是那个不会照顾好自己的小孩子。
父母的一生都在追逐着我们,小时候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操心着我们的学习,等我们考上大学、工作后,想着终于能离父母远一些,让他们过自己的生活,可是他们又跨越时间跨越距离,换种方式继续挂念着你。
享受被爱,更要学会去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B站的一档综艺叫《屋檐之夏》,节目邀请了几位沪漂青年和3位独居老人一起生活21天。没有迎合现在的主流市场,反而将视角转向了独居老人群体和漂泊在外的年轻一代,关注到了“家”这个议题。
这一季节目即将收官,在最新播出的一期中谈到了家人的意义,刘雪华给两位沪漂青年准备了远在家乡的父母的视频,和节目中的两位女生一样,相信很多观众看到这都忍不住眼角泛起了泪花,深深共情了。
细细想来,自己是不是也很久没回家看看父母,或者出差、假期回家陪了父母两三天又匆匆赶回来。我们这一代物质条件比父母好太多,父母也一直在支持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这样的父母,我们很幸运。
“他们很傻,他们老这样爱我”我们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总是开着玩笑或者当个反话说出口,嘴上的轻描淡写,实则是爱意的伪装。
不要等到特殊时期、不要等到假期,不要等到节日,不要等到道别的时候,当你真的开始去倒数离别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想说的太多,却还没有来得及说。
当我们沐浴在父母的牵挂与爱中时,也要对他们多点耐心,多点理解,不要再把坏脾气留给他们,或许父母不太擅长表达爱,但是我们可以。想他们了就打通电话,开个视频,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表达爱,我们也要用行动向他们反馈。
爱意需要传递,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或许你在外追逐着你的六便士,但别忘了那轮一直在照耀你的月亮。我们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而他们是坚强的后盾,给我们传输为梦想拼搏的勇气。
现在可以回想一下你双十一的购物车里,有买给父母的东西吗?
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 / Bilibili / 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