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点剧读,作者 | 糖炒山楂
解约后的杨紫,可谓好消息频传,成立工作室、官宣新片,但最重要还是《女心理师》的开播。而这也是杨紫在2019年的爆发年后时隔两年的剧集上新。
《女心理师》本身有着题材稀缺性,据媒体报道心理师题材在国产剧中是首次出现。凭借着仙侠剧、甜宠剧站稳“扛剧小花”第一梯队,杨紫大胆挑战“女心理师”,更是有些突破的意味。这部电视剧成色究竟如何呢?
该剧上线三日,便颇有和当下市场的热播剧《斛珠夫人》一较高下的趋势,连续三日两部剧的热度在你追我赶间上下。微博上#女心理师#主话题阅读量达到7.5亿,演员、台词、表演、口碑都是讨论的焦点。豆瓣上该剧的短评同样迅速突破万条,市场关注度不言而喻。
时隔两年,杨紫的市场号召力之强仍然不可小觑。只是另一方面,该剧的口碑也走向了两极化:喜爱者在其中感动受教、欲罢不能,弹幕上二刷、三刷者不在少数;不满者则将矛头对准了剧情悬浮等问题上,豆瓣热评下的吐槽亦不少见。
这是开拓者所必然面临的局面吗?排除各种极端化的声音,《女心理师》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哪些呢?
心理师题材影视化,到底该如何拍?
《女心理师》的开篇,是一个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人流交织的街头、正在滑滑板的男生、牵着手的母女、追赶公交的学生、以及街头的亲密男女等,是生活里的一角,又好似不那么“正常”。后来观众懂了,这里埋下了整部剧的所有伏笔,所以反复观看。
其实这个长镜头回答的,不只是“心理健康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现实命题,同样也是《女心理师》影视化的“缩影”。国产剧的专业扩容,在这两年愈发常见,但真正能够令大众市场满意的答卷,没有几份。
《女心理师》的叙事手法略微有点单元剧的意味,从尤娜的自杀开始引出校园暴力、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等多重话题,引领着观众在其中穿透迷雾,不断向人物内心挖掘。但它又比单元剧复杂一些。
贺顿与妈妈之间的相处模式、贺顿的幽闭恐惧症、莉莉和母亲之间的关系、男二叶家辉身上的谜题等,夹杂在其中不断铺陈,等待着一个新的爆发点。就像开篇钱开逸飞车救下的自杀女孩小文,是全新展开的剧情中类似于“私生粉”的存在,甚至出现了贴横幅、恶意伤害贺顿等行为。
这种叙事结构其实是架构起了一个极其真实的社会,各色人等的背后自有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无形中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吸引在其中,不断猜测人物关系走向、人物身上的心理问题。而贺顿则是引领着观众,拿着一面放大镜逐一观察,让他们在其中看到自己、看到身边亲近的人。
整部剧看起来颇有点悬疑剧的意味,一个连着一个的钩子让人欲罢不能。而从舆论反馈来看,剧中夫妻关系对于孩子的影响、母亲生病选择以遗弃的方式对待子女等话题,也的确引发了观众的热议甚至共鸣,甚至是尤娜父母已经离婚却因为女儿高考苦苦隐瞒的设定,同样有社会新闻支撑。
那么引发争议的“悬浮”是出自哪里呢?其一,两位主角的“炫技”刻画,比如钱开逸的飞车救人、跳楼播歌,贺顿的“动耳神功”以及行走的科普书等,都让剧情很难落地。其二,则是以贺顿“闭眼”系列,比如重回案发现场、细节还原为代表的心理咨询过程可视化问题,这种无所不能让心理咨询这件事缺少落地感。
这或许要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心理师题材到底该如何呈现呢?目前来看,电视剧以强悬移叙事结构为主,融合了甜宠、喜剧等多种元素,同时为了将心理咨询过程可视化又融入了大量“科幻风”。虽是导演的用心铺陈和创新设计,但这样的探索想要被广泛接受仍然需要时间。
杨紫挑战女心理师,可以打几分?
市场对杨紫当然是有期待的,而贺顿这一角色对她来讲亦是与众不同的。相比《青簪行》《余生,请多指教》仍然停留在她的安全区,《女心理师》则更意味着她的进阶之旅。角色无分大小高低,但市场总归期待着更高的可塑性。
杨紫饰演的贺顿,一出场就有惊艳众人的底气。电视剧用劝服想要跳楼的尤娜,放弃自杀的想法为牵引,完整展现了心理咨询师和自杀患者之间的攻防战,将一个沉着冷静、专业技能高超的女心理师跃然荧屏。
从目前播出的剧情来看,杨紫赋予贺顿女心理师一面的特质,主要是人物干净纯粹、眼神坚定、声音温柔有力、专业素质过硬,这也让人在一定程度上信服了这一角色。只是强大的角色光环、大量通过台词实现的知识科普以及生硬的科幻风,让这一人物微有几分无所不能的即视感。
不过随着剧情推进,贺顿女心理师强大外表下的脆弱逐渐暴露,难以忍受的密闭空间、和妈妈之间微妙的关系等,都让这个人物身上多了一层谜题。被专业技能掩盖下的贺顿,为何“医难自医”?这显然是一个双向救赎的故事,换言之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或许是一个将自己伪装到无所不能的“贺·工具人·顿”。
相比职场塑造,生活里的贺顿更加鲜活。这也是杨紫所擅长的:她塑造的女儿、闺蜜等形象,往往更接地气。下班后去菜市场买菜的职场打工人、和母亲斗智斗勇的娇俏女儿、母亲叫错名字时眼角滑落的伤痛,都极其具有代入感,她和倪萍老师的互动更是剧集的一大看点。
让网友将羡慕打上公屏的还有贺顿和莉莉的友情,不仅是失意时的陪伴安慰,更是哪怕自己身处泥潭也极力保护着对方。贺顿遍阅采访视频和书籍说服常总撤销对莉莉不利的新闻,刚刚遭遇诬陷被辞退的莉莉却只顾着和“心怀不轨”的叶家辉谈判不能伤害贺顿。#双向奔赴的友情太好嗑了#也被网友刷上了微博热搜。
她和男主钱开逸的互动充满喜剧元素。高中时期的“梁子”、一起进派出所的乌龙、被救下的人工呼吸,以及彼此间愈发走进的关系,都在杨紫的诠释下非常生动。杨紫身上小女生不自觉的那种心动和拒绝,仍然非常吸引人。
在贺顿的塑造上,杨紫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观众慢慢追随她走进人物、相信人物,这是演员独有的共情能力;当然无所不搭的“CP感”,亦是她的加分项。从可以预测到的剧情走向来看,后期慢慢剖开坚硬外壳的贺顿,或许才是杨紫更加擅长塑造的人物类型。
黑马已定,《女心理师》带给市场哪些思考?
虽然刚刚上线3天,但《女心理师》的黑马之姿已定,它所表现出的市场号召力并不会因为口碑的两极化受到太大影响。而纵览市场上的声音,便会发现一个现象:这部剧仍然是有观看门槛的,这既是题材所带来的,也是“人为”造成的。
无论是开篇抛出的“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的现实数据,还是人物案例从原生家庭、幽闭恐惧症到性别歧视、婚姻关系等多重现实问题的聚焦,抑或是从火柴游戏、追逃模式到各种专业术语、理论的疗愈手段,这部剧可谓一股脑将心理健康的问题抛给了观众,甚至不仅没有考虑大众接受度,还强化了难度。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来自市场的两极化:弃剧和多刷者同样显著。以第一集为例,无论是其抛出的数据还是近乎完美的自杀干预案例,都缺少一份让人直接进入剧情的代入感;而飞车救人等镜头的穿插充满寓意,但在当时当下看来则有些悬浮。电视剧用心铺陈的悬念,恰恰成了将一部分观众拦在门外的障碍。
同时,多条支线人物穿插出场的叙事模式,比如癌症妈妈、男二叶家辉等,也让第一单元尤娜的故事展开略显缓慢;不同类型风格的融合,也让观众在其中不断跳跃。当然进入到剧情中,则快速在校园霸凌、嫉妒心理、原生家庭、夫妻关系中反转,最后以报恩援助来画上句话,让尤娜更容易与自我和解,也避免了狗血。
作为国产剧鲜少聚焦的心理师题材,《女心理师》将科普门槛、叙事门槛甚至是现实门槛抬得太高,以至于看进去的观众为其中的铺陈、伏笔反复品味拍案叫绝,没看进去的观众也只留下了悬浮、假大空的初始印象。
引申来看,或许这部剧留给市场的思考还有:电影拍摄手法移植到电视剧端,究竟是拉高审美还是水土不服?心理师题材的影视剧底色究竟是温暖治愈,还是悬疑甚至带有一丝惊悚,类型融合的叙事同样需要技巧。而一切最终的走向,其实都是好故事的感染力、人物的信服度,其次才谈得上现实关照、知识科普。
无论如何,《女心理师》的热播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它将心理师、心理健康的问题全面推到了大众面前,至于每个人从其中看到了什么,或许本身就值得去反思。而这部剧到底成色如何,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去走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