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燚
为什么好莱坞电视剧行业(美剧行业)不存在“资本垄断”一说?
一方面,好莱坞电视剧行业从来不差钱。好莱坞有那么多的公共电视网(ABC 、CBS、 NBC、 FOX、 CW),那么多的付费电视网(HBO 、Showtime、Starz),那么多的有线台(AMC、 FX 、USA、 SyFy 、Lifetime),现在又崛起了那么多的流媒体(Netflix 、Amazon Prime Video 、Hulu 、Disney+、Apple TV、HBO MAX、Peacock等)。这些公共电视网、付费电视网、有线台、流媒体背后都有大的传媒巨头提供资金后盾(迪士尼、时代华纳、环球集团、维亚康姆、索尼、亚马逊、苹果公司等)。
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是反垄断的。竞争造就了严苛的内容高标准,美剧需要拍摄试播集,一旦质量不过关,就容易被腰斩砍掉。虽然美剧在流程上是To B的,但是内容评估是TO C的,是面向观众的,收视率是重要指标,观众的喜欢程度会决定一部剧的命运。长寿剧都是经过激烈竞争后走到最后的精品。
好莱坞不缺钱,缺创意、缺人才。钱追逐人才(创意),而不是像国内人才追逐钱。国内影视行业的各个工种都是在给资本打工,简言之就是“代工”,国内的编剧没有美剧、韩剧编剧的那种地位。
国内的剧集行业是存在“垄断”的,从趋势上看会逐渐被平台垄断,更为确切地说是被爱优腾芒四家视频网站垄断。
当然,这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中国的剧集有版权剧和自制剧之分,有传统电视剧和网剧之分。好莱坞电视剧行业(美剧行业)则不存在“版权剧”一说。
美剧都是“预约”和“续订”的,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美剧都是“定制剧”。这个概念和国内爱优腾芒视频网站的“定制剧”区别不大。
所以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国内的视频网站和电视剧公司的关系,就是单一的定制方和承制方的关系。“版权剧”(即把这个剧拍完后再来找寻买家)的模式会越来越少直到消失。
笔者做过一个统计,目前阶段开机项目中,爱优腾芒定制剧(自制剧)的市场规模约占到70%以上,剩下的30%的版权剧基本有稳定的买家。正午阳光的剧则是在开机阶段就被卫视和视频网站抢购,比如《落花时节》未开机时就定好了平台(浙江+东方+优酷)。
所以笔者预测:
1.从平台排播自制剧的节奏来看,质量平庸、尚未消化的积压剧可能还会继续积压,且存在坏账的可能性非常大。
2.未来所有的制作方都要给视频网站打工,那么也意味着不同体量承制剧的费用差距也会拉大,即顶尖的团队会赚取高昂的承制费用,毛利润高,平庸的团队则只能赚取到低廉的承制费用,毛利润低。优质的团队会被优爱腾三家视频平台用高价竞争,挖来承制自家的剧。(就好比美国的流媒体会用高价撬动斯皮尔伯格的团队、诺兰的团队来开发本平台新剧)
视频平台对主旋律、任务剧、中年剧的排斥
去年,某部在一线卫视播出的抗日剧,爱优腾三家给到的采购费用是约每家8—10万元,即新媒体的发行价格单集不超过30万。可见爱优腾对此类题材风格剧集的排斥。
2021是一个重要的献礼节点,总局要求各大平台排播献礼剧,可以预见,爱优腾芒四家视频平台受此宏观政策的影响会较大,娱乐化、商业化项目的比例会相对减少。
但是,任务剧(无一线演员或流量明星参演)的商业价值往往是较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优爱腾芒给的新媒体采购价格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从用户的角度:
第一,视频网站的用户的价值观是新一代的价值观,对“伟光正”“唱赞歌”的题材有着天然的排斥,不喜欢这种灌输式的价值输入。
第二,视频网站的用户年龄整体偏年轻化,用户不喜欢“陈旧”的题材,更喜欢充满新鲜感、充满活力的题材和内容。所以很多中年题材(中年演员主演)的剧目,在视频网站可能不会受欢迎。
从招商的角度:
有无一线演员、流量演员参演,依然是视频网站是否采购一个项目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还是:广告模式+会员模式。广告就离不开流量,对广告商吸引力强、带货能力强的当红演员,依然是广告主的香饽饽。
视频网站采购反腐剧、谍战剧、涉案剧、家庭生活剧等,很大程度上还是“看演员”下单。
其实,卫视是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比视频网站更看重演员的广告招商价值。
版权剧的“大头买家”还是五大卫视
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在内容上的分化只会越来越大,而不是融合。台网不可能从根本上融合。
视频网站的用户整体还是偏年轻化,电视台的主流受众是中年群体(湖南卫视除外)。
随着优爱腾在版权剧上的全面限价(定制剧、自制剧也缩减了预算),版权剧的大头买家是五大卫视,而不是新媒体。
注:播出以实际为准
举例:一部版权剧,两家卫视的采购价为各自150万,两家视频网站的联合拼播采购价可能在100万上下。卫视的出价比例则达到了75%。
新媒体端,爱优腾自制剧从开机到开播的周期远小于版权剧,因为投资结构清晰,排播灵活,上线速度快,效率高。优爱腾自制剧的比例对版权剧造成空间挤压。
传统电视台端,受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卫视广告招商的整体下滑,购剧预算开始缩减。北京卫视已经出现了采购排播略带积压项目的趋势,比如《爱我就别想太多》就是一部积压剧。
版权剧正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随着空间被不断的积压,未来版权剧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即便是资金后盾较强、发行实力较强的头部电视剧公司,项目的整体净利润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