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妇女在制作哈尼卡。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落脚点,希望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被更多人挖掘和学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达斡尔族有一种特别的纸偶,音译为“哈尼卡”,它由人物头形和圆锥形的人体组合而成,可以站立,高度从几厘米到20多厘米不等。
“小时候洋娃娃不好买,我们就自己做哈尼卡娃娃,女孩子们都有一个盒子,用来装哈尼卡和哈尼卡的配件。”家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郭潇蔚告诉记者。
哈尼卡的制作过程并不繁琐,先用一张白纸对折剪出对称的哈尼卡人物头形,再把它用浆糊贴在一根小细棍上。其身体部分用红、黄、绿等各色彩纸做成圆锥形,然后把贴有剪纸头形的小细棍插进圆锥形身体的上部,哈尼卡便做好了。最后,根据男女老幼的不同,给它配上各种彩纸剪制出的长短衣袍、坎肩、马褂,在领口、大襟、下摆、袖口处,配贴各色装饰花边。
哈尼卡的游戏方式和孩子们通常玩的“过家家”类似,充满浓厚的生活趣味。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操作哈尼卡演绎大人们生产、劳动、串门、过节等生活细节。他们设置情结,边摆边解说,把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邻里交往、娱乐活动等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在模仿大人生活的基础上,他们也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哈尼卡,让这些人偶动起来,演绎生活、感悟生活。
苏梅介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前不久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达斡尔传统手工技艺哈尼卡”展览,反响特别好。
从布展到现场演示,苏梅全程参与其中,她说:“我的工作就是把大家组织起来,是一个纽带,也可以说是一个桥梁。从前大家对哈尼卡和有内容的剪纸作品不以为然,不够重视,觉得这不就是一个小纸偶嘛!但是现在大不一样了,达斡尔族剪纸和哈尼卡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它的艺术魅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毋庸置疑,哈尼卡这一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使达斡尔族的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同时深化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的理解,也展现了他们对成人生活世界的憧憬与热爱。
“虽然,哈尼卡常常会损坏,也常常被毁掉。可是,在哈尼卡盛行的那些岁月里,每个孩子都把它当做自己的宝贝。凑在一起制作哈尼卡、玩哈尼卡的时光,是我们关于童年最快乐的回忆。”郭潇蔚说。
苏梅说:“最近,我们旗文化馆举办了一个剪纸培训班,免费向群众开放,专门教授手工爱好者学习剪纸艺术。虽然培训班已经圆满结束了,可是我依然沉浸在那种氛围里,说心里话,她们每个人对剪纸技能的那种渴求、那种痴迷让我感动。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他们让我觉得,这些天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达斡尔族有多项国家、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这些文化遗产是达斡尔族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2018年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60周年,我们还会举办更多的相关活动,再多出一些作品,多举办一些大型展览。我相信像哈尼卡这样优秀的民间文化,一定能够被更多的人喜爱和学习。”苏梅说道。(本文图片由苏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