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7月1日迎来了党100周年的日子,各电视台都播出了庆祝党一百周年的晚会,这其中红歌自然是少不了的。
除了那些固定的经典红歌,河南卫视的一首红歌又双叒叕火了。
6月29日晚,河南省庆祝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恰是百年风华》正式播出,没有主持人串联,没用编年体叙事,演出从百年党史中焕发出了“少年感”,其中歌曲《人民江山》《千里同好》《清澈的信仰》等多首原创歌曲成功“出圈”。
其中于毅,喻越截止演唱的歌曲《人民江山》真的火了,大家看看这个歌词。
“百年追寻,让世界拉开新幕;英雄天空,铭记着天翻地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奋斗的国度,我们都风雨无阻。”
这首《人民江山》不但歌词从振奋人心到青春激昂,最关键的是在保证“红歌”的印象当中, 打曲子也有一种更让年轻人接受的青春感,打破了人们对主旋律歌曲以往的印象。
河南卫视擅长的视听效果就不讲了,可以说一如既往的优秀。
实际上,红歌中国观众听了、唱了这么多年了,我相信除了几首最经典的红歌,比如早期诞生的《我的祖国》之类比较经典之外,这些年写的红歌也有不少但传唱度高的就少很多,这首《人民江山》为何能打动年轻观众呢?
红歌是时代精神,但是现在的经典很少
红歌诞生的高峰期还是49年前后三十年,前三十年就是1921党的建立的时候,翻唱和创作了很多红色歌曲,后三十年更是红歌创作的巅峰时期。
这个时期的经典红歌实在太多了,很多歌曲到现在全国人民都能跟着唱。
比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北京有个金太阳》《当兵的人》《东方红》等等。
,1978年过后因为整个国家开始了方向上的转变,这个时期的红歌的创作也开始少了。经典作品相比之前也有所减少,但还是留下了很多不错的作品。
比如《春天的故事》《爱中华》《五星红旗》《为了谁》《中国人》《我的中国心》《我和我的祖国》《小白杨》《一二三四歌》《咱当兵的人》等等。
这个时间到了2000年过后,这个红歌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创作数量,尤其是在社会流传上的作品都就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我们似乎都说不出几首知名的作品了。
音乐界人民代表谭晶对社会上各式“神曲”,还有红歌很有看法和深刻理解,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做出了以上表述。
谭晶介绍说,乐坛关注度最高的歌曲排行榜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20期前十名、共两百首歌曲中,爱情歌曲占93%,公益歌曲、励志歌曲占7%,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没有。
上榜的爱情歌曲中,体现积极健康爱情观的不到20%,大部分是无病呻吟、苍白空洞的东西,有的甚至鼓吹快餐式爱情、买卖式爱情。
这些价值观模糊甚至扭曲的歌曲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谭晶的建议就不讲了,因为看起来还是比较官方的。
为什么前几年充斥中国听众耳朵的都是些烂俗“爱情买卖”类的无病呻吟式的歌曲,说到底还是市场经济过后刚刚富裕起来的人民,中国流行文化却没有生产出配套的文化产品,相反还迎合观众生产大量的“三俗”产品。
这一次为什么河南卫视的《人民江山》火了,说到底还是环境和观众变了。
首先是近年中国发展和面临外部势力的压迫,中国观众对于关于文化自信的歌曲,传统文化的节目,还有红歌的接受度都越来越高了。
这里以现在中国古风歌曲,传统文化节目和红歌接受度越来越高为例。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争议,比如说到中国古风歌曲,中国风歌曲总在形式上有没有中国乐器,或者形式上有中国乐器、但表达的内容与中国无关上争议不断。
我们听音乐的目的是啥?
1.好听,享受。
2.为了中国音乐的崛起,为了独立的中国风的音乐。
公司出音乐和歌曲的目的是啥?
1.赚钱。
2.为了中国音乐的崛起,为了独立的中国风的音乐。
只有好听的音乐和歌曲会被人所爱,所以也只有好听的音乐和歌曲会赚钱。
一个个在中国本土生长的人创作出的歌曲,根本不可能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文化影响了就不是中国风的歌曲?谁规定了中国文化就不能受西方文化影响?
谁规定了中国文化就只能一成不变?中国音乐难道就没有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么?只不过现在文化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受地理距离的影响比较小,更容易产生互相影响而已。
经济发展落后的时候文娱产业落后,受文娱发达的西方影响深这本来就无可厚非,这些年国家强大,经济发展了,大量的偏国风的歌曲,或者包含国风元素的歌曲,甚至是红歌也随之出现了。
只不过早已经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传统古风,不像我们以前想像的那种红歌类型了而已,但这就能否定它是红歌了?我们难道不能看做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结果么?只要是西方的优秀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中,使得中国文化一直向前发展有何不可?
中国文化能够博大精深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兼容并蓄,把外来优秀的文化吸收为己所用,并且随之向前发展,至于是否与之前一样,何必去纠结这点?
在拥有广袤的国土,庞大的人口的中国,只要中国还是中国人的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创造的中国本土音乐和歌曲,必然也无法避免中国文化的影响,且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中国文化影响会越来越深。
传统的是中国的,现代的也是中国的,几百年后看现在的也变成了传统的,所以文化是发展的,没必要拘泥于是否是自己的独立风格,也没必要拘泥于传统和现代,关键是是否优秀,是否有利于发展。
我相信自己国家文化很优秀,也不排斥恐惧外国优秀文化的影响,并且乐于吸收外国优秀文化,这便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新时代的红歌、或许会越来越不像红歌
一首乐曲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旋律、音调和节奏,
这三个要素的运用就决定了乐曲的风格。中国风的歌曲和红歌大多从旋律上来识别、欣赏,一味强调乐器的来源决定风格未免牵强附会了。陈美用同一把小提琴演奏了《卡萨布兰卡》和《梁祝》,到底是西洋风格、阿拉伯情调还是中国风?
同样的,能说用高胡演奏的《马刀舞曲》是西域风情?
中国风的歌曲和红歌,为什么一定要追求经典的那种形式呢?当一个拥有特定文化的族群在音乐领域有所追求或者突破时,一定会有本族群的符号融入到音乐之中,这些本族群的符号元素多了就形成的风格。
我们不应该为了追求自己已有的音乐风格(所谓的中国风)要求音乐人什么,而是希望我们自己的音乐人去突破,有所建树。
俄罗斯在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就属于“另有建树”,他们故意追求俄罗斯风格了吗?不用专门追求,当特定文化背景的音乐人多了且集体水平上升到那个层次了,自然就会有这个民族特点的优秀的东西出来。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追求中国风和红歌在新时代走红,而是在创作上要提高要突破。
如果未来中国风和红歌要怎么创作,那么应该是更复杂的音乐形式更高级一些吧。复杂是由很多的简单组成的。所谓风格则是将其中一个分支走得更远更繁茂,但风格本身也是桎梏。
我个人觉得红歌,中国风歌曲和中国文艺再繁荣马上就会到来,这是由一个族群中有钱学艺术的人口基数决定的。
新生代的中国青少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某艺术领域系统培训,他甚至不需要将此作为职业仅仅是爱好与兴趣,这个玩艺术的人会越来越多。
如果玩音乐的人五百万人,有十万人做了中国风和红歌,有一千人是天才,有一百人坚持了下去,这些足可以形成某一领域的突破。
普罗大众虽然玩不了音乐,但除了劳动也有了其他的艺术上的欣赏追求,这时候一定会造成这个族群音乐领域的繁荣。
尾声
除了这一次河南卫视的《人民江山》在年轻网友当中火出了圈,我个人记得上一次在年轻观众火出圈的红色歌曲,还是2019年新中国70周年大阅兵中的《钢铁洪流进行曲》《东风浩荡进行曲》。
这几首歌曲都可以成为一个范本,那就是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年轻化,创新化,又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竟然不约而同的在年轻人当中火了,这是个好的现象。
伯光君从来不相信我们的民族没有音乐细胞,不相信我们的民族没有创造能力。
当我们进入经济繁荣之后的下一代人,或者下下一代人就会进入艺术繁荣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不管是什么中国风还是红歌,它只会被世界称之为中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