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云帝

原创作者丨胡丹

建文帝失国逃亡(又称“建文逊国”)之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已纷纷其说。到修《明史》时,就必须有个明确结论了。

(1)先看《明史》怎么说——

《明史·恭闵帝纪》是这么写的: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不知所踪”“或云”“相传”,都不是肯定语。《恭闵帝纪》的作者是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他认识到“革除年事,多不足信”,曾写专文辨证,说建文逊国的记载,“不足信者五”。但他仍无法做出决断,只好取一个折中的态度,将诸说均采入,而不执于一是。

在“不足信”的众多“革除”史事中,《致身录》(称“东吴史仲彬自叙”)和《从亡随笔》(作“朝邑程济著”)是两本非常重要的书,它们记述了建文君臣的逃亡行踪,仿佛是建文帝的逃亡日记,非常详尽。这两部书在明末颇有信史的声誉,直到钱谦益做了辨证,认定都是伪书,“遂为识者所不谈”。

二书之假,其实只要不是冬烘得太厉害,是很容易鉴别的。比如建文帝是怎样出逃的,非常关键,

(2)再看《致身录》怎么说(下面括号内为我的评语)——

建文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发狂状)。翰林院编修程济提议:“不如出逃。”少监王钺跪着向前道:“当年太祖皇帝升天时,留下一只小箱子(开始讲神话了),交代遇有大难,方可开启。如今就藏在奉先殿之左。”群臣听了,一齐说:“快取来看。”

很快抬来一只红色小箱,建文帝一看,傻眼了,原来箱子四周紧箍以铁,挂着两把锁,锁眼里都灌了铁,怎么打开嘛!情急之下,建文帝大哭起来,急命放火烧殿(弱智态)。

打开一只小箧,能有多难,建文兄何必太过张皇求死?瞧——

一旁的编修程济,不知拿甚物事,一下就把箱子击碎了,露出度牒3张,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的名字,还有3套袈裟,以及僧人的鞋帽剃刀,一应俱全,另有白银10锭(一提银两,便露了陷。白银在明初不是合法的货币,《大明律》里明确禁止使用大明宝钞和铜钱以外的贵金属货币。银两成为流通的货币,是明英宗以后的事)。

程济还在箱内发现一张红笔写的纸条,上面写着:“应文从鬼门出,余者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建文帝长叹一声:“此数也,命也!”乃伏下头,甘心于命运了。

程济立即动手,为皇上剃发。吴王府教授杨应能表示愿意剃发,随帝出亡。御史叶希贤也毅然道:“臣名希贤,应贤便是我了。”也剃了头。这样应能、应贤有了,建文帝朱允炆自然便是应文,三人名字中各占一字(故事又露马脚了:杨应能是应能,叶希贤对应贤,但朱允炆如何能对应文?文、炆字本不同。三人都是“应”字辈,然君臣能以师兄弟并称吗?须知留下度牒的朱元璋,是最重体统和名分的!)

当时殿内的五、六十人,都矢志追随倒台的皇上(这与实录所记大不同。实录说群臣都逃散了,建文帝身边就剩几名宦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建文帝担心人多易暴露,命名气较著和在京随任有妻儿者离去,只留下9人。

这9个人跟着建文帝潜行至鬼门(不知鬼门为何门?谁也没法考证出来,莫非见鬼才开?),只见牛景先铁棒一挥,并未用力,门自动就开了(真是见鬼!)。门外水岸边泊一小船,众人急登舟。那舟子一见建文帝,捣头便呼万岁。

“汝何人?何为至此?”建文帝惊道。

“臣乃神乐观道士王昇。”舟子答,“昨日梦太祖高皇帝一身绯衣,南向立于奉天门,令两校尉缚臣至,诘问臣:‘你官居六品提点为何?’臣顿首谢罪。太祖指示臣说:‘明日午时,你驾一舟,在后湖鬼门外候驾。此事切勿外泄,你尚有后福,否则难逃阴殛。’臣这才知道陛下要来。”

原来是太祖的安排(又是鬼话)!

建文帝当晚就在神乐观暂憩,系舟于太平门外堤畔。到薄暮时,杨应能、叶希贤等13人一起赶到,共22人。

以上是《致身录》的记载。胡适先生说:“这完全是小说口吻,全无史料价值,故后出之《从亡随笔》把此中最荒谬的神话都删去了。”

(袁克文扮演的建文帝)

(3)再看《从亡随笔》怎么说——

建文帝知金川门失守,徘徊欲自杀(不那么狂躁了)。编修程济说:“臣逆知有今日也(他倒能掐会算)。为今之计,莫若出逃。”太监王钺说:“就是出逃,亦怕人认得。奉先殿留有太祖一谕,临大难当发之。”群臣齐言:“速取来。”须臾抬一红匣至,四围固以铁,闭以二锁,锁以铸铁灌,坚不可启。群臣无计(这回转为群臣笨呆呆了),程济一脚踩碎匣底(他始终聪明),再看里面,都是髡缁之具,有度牒三纸,袈裟剃刀具备,白银10锭。

建文帝大恸道:“这是命数啊!”于是由程济为他落发。建文帝命取笔来,回头对程济说:“朕仍以文为名。”在度牒上书名为“应文”(帮《致身录》作者补了锅,解决了文、炆不同的问题)。吴王府教授杨应能、御史杨希贤都说:“臣愿落发以从。”就在牒上分别写上应能、应贤(这么写,比朱元璋预先留下应文、应能、应贤的名字,要妥帖些)。

建文帝同程济、梁良用等偷偷潜出西华门。这时燕军正在金川门巷战,以游兵一支攻打朝阳门,建文帝趁乱从西华门逃出。(舍去了鬼门和地道,这算给建文帝如何脱逃提供了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但西华门是宫城之西门,宫城之外还有皇城,皇城之外才是京城。朝阳门、金川门都在京城的东侧,建文帝逃出西华门,就能逃出京城去吗?)

建文帝是没受过辛苦的,走不了几步,就走不动了。程济着急道:“事急啦!”扶着建文帝沿河快走。不远处岸边停着一条船,程济近前一瞧,捉急了:“有舟无人驾,这可怎么好?”梁良用说:“臣会撑船。”于是众人翊卫着建文帝登舟,顺流而去。到下午3点左右驶抵南门,程济道:“此去便是三山门,有兵不可去。”乃舍舟改陆行。……至聚宝门,遇守门之卒(应是燕军),程济道:“我等都是异乡僧道,恐死乱军耳。”乃得出(城陷之际,各门盘查一定极严,程济几句话竟能诓出,真是能吹会盖!)

这时天渐渐黑了,无处安栖,程济道:“由此东去,是郊坛,有神乐观。道士王昇与臣有旧,何不去投他?”建文帝担心不密,程济拍胸脯道:“此人素忠义,他的名字就是皇上所赐。”于是众人缓步乘月而行(忽又淡定!),在更尽时分来到神乐观,王昇出迎。

是夕众人皆不寐。十四日晨,杨应能、叶希贤等21人亦至,环而坐之,无不悲泣。

(4)最后看胡适先生怎么说——

胡适先生说,《从亡随笔》是根据前出的小说改编来的,因为要冒充史料,所以删去过甚的神话,如太祖预定三人牒名、箧中御笔预言、鬼门一击即开、太祖给王昇托梦等。但仍不免有大漏洞,比如神乐观已无太祖的指示,建文帝亦是信步而至,何以次晨杨、叶等20余人仍能来此集合?

胡先生的大作《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跋崇祯本<逊国逸书>残本》(刊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发刊号上)对建文逊国故事演变做了极精辟的梳理,并列出这个故事的演变轨迹:

第一,建文自焚后,民间传说纷起。

第二,其后数十年,约到15世纪中叶,出现建文亡臣20余人,其中9人有事迹(皆见于《明史》),但只说他们是“亡臣”(亡国之臣),并不曾说他们是“从建文出亡之臣”。

第三,民间又起了一段程济的神话,有许多怪诞,又有补锅匠等传说。

第四,万历末年,建文逊国之事“稍稍彪炳”,于是《致身录》出,将前一阶段陆续所出的人物,东扯西拉,合成22人,更把传说中的补锅匠、雪和尚等人一一坐实。建文行踪也说的“像煞有个事”了。

第五,崇祯末年(17世纪中叶),又有程济《从亡随笔》出现,尽采前说,再添上2人,删去明显有误的一人。故事至此基本成型。

(新发现的所谓建文帝陵寝)

胡适先生考证建文“逊国故事”,其实是要借这个从亡故事的演变,说明一个道理:“凡故事传说的演变,如滚雪球,越滚越大,其实禁不起日光的烘照、史家的考证”。建文帝的传说越来越多,直到现在,全国还有十几个地方声称建文帝在他们那里居住过,或死在那里,正是这个“滚雪球”的结果,朋友们只可当“文化景观”赏,切莫误以为是史实了!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 hdshuoshi)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云帝,云帝的日常生活漫画,云帝的日常生活,云帝的日常生活漫画免费观看”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