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关老爷

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去年年初以来赵老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为网友讲北京文化。

今天“旧京图说”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二十一。

主讲人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为什么真武庙建在城楼后面

上一期聊完,我给咱们两个群的朋友们出了道题:为什么两座真武庙都建在了城楼后面,而关帝庙就不是?有的回答很有水平。

天津中国银行的王先生说:明朝出征的时候,战士们出征前要先拜一拜,确实如此。拜真武大帝!明朝主要的敌人来自北方,所以一般情况下打仗都出德胜门,所以拜北方战神、真武大帝,这是很顺路的。

一马平川先生说:两座真武庙都是面南背北,以示正统,这也应该是朱棣建真武庙的用意之一。确实如此,他总担心别人认为他不正统,所以有意而为之。

但是我觉得这些还不完全(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安定门和德胜门是明初才建的,那会儿还叫北平,如果在城楼的两侧建真武庙的话,城楼的两侧,夯土的城墙,如果下大雨,把城墙上的土冲刷下来,那么就有可能把真武庙给冲垮了。这肯定是不能在城墙根底下建真武庙的重要原因。

其二,徐达建北城墙时并没有立即建两座城楼,德胜门、安定门城楼不是当时砌成墙的时候,就建了城楼了。当时这两处是豁子,是有军人把守,又过了两三年才建城楼,在朱棣安排建真武庙的时候,只有城楼,没建瓮城和箭楼。庙建在城楼的外边,城楼的外边是一小片开阔地带,过了开阔地带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再往北都是土道,土道的两旁当初还有买卖,除了一些住户其余的就是菜地和蛮荒野地。这样的地方是不适合建真武庙的。

其三,朱棣把真武庙建在进城出城都能够看到,都能够参拜,必须经过的地方,这个地方就不应该离城楼远,当然也不能堵着城楼,可以正对城门,不影响交通,又方便老百姓爱祭拜。所以经过这么分析的话,在后来大家看到的真武庙所在的位置,应该就是一个最佳的位置,最合理的位置。明朝正统年间,给安定门、德胜门增建了瓮城和箭楼,真武庙就成了瓮城里面,箭楼后面的建筑。至于说在建瓮城和箭楼的时候,对于真武庙是原封没动,还是挪了位置,没有看到文字记载,也不好推测。以上是我对这道题的一个解释吧。

这期我们接着上期的结尾继续聊,聊聊明朝永乐大帝根据政治需要在北京的安定门、德胜门建真武庙。下面我发7张照片。

1915年之后,在安定门的城楼上朝北边拍摄的箭楼的后背,以及下面的真武庙。

1921年瑞士人喜龙仁先生拍安定门真武庙。

安定门的瓮城城里真武庙的照片,比第2张照片晚了那么几年拍的。

1921年喜龙仁先生拍的德胜门的真武庙。

1921年喜龙仁先生拍的德胜门真武庙的正面。

上世纪30年代德胜门箭楼南侧和真武庙的照片,可以看见真武庙在瓮城正中间稍微靠箭楼的后边。

1949年,德胜门里的真武庙毁了,能够看到真武大帝塑像,也倒在地上了。

有一个关帝庙里面供的是排位

下面咱们再说说北京其他7座城门里的7座庙,之前我在群里出过题,说北京城城门“九门十座庙,一座无神道”,是怎么回事?这后半段绝大多数说的是关于关帝庙的事儿。这7座庙都是关帝庙,其中有6座庙供的都是关老爷的塑像,也就是有神道。可是只有一座供的不是塑像,是一个写有关帝圣君的牌位。那么是哪座城门的关帝庙里面供的不是塑像而是牌位呢?而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900年清朝总理衙门的大臣那桐母亲去世出殡的时候走到齐化门(今朝阳门)的瓮城里边,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到瓮城西北角的关帝庙。

1909年齐化门瓮城里的关帝庙。

1933年到1945年之间,齐化门瓮城的关帝庙。

1898年崇文门瓮城里面西北角的关帝庙。

1870年1870年宣武门瓮城东北角的关帝庙。

1922年左右阜成门瓮城东北角的关帝庙。

1921年瑞典人喜龙仁拍的西直门瓮城东北角的关帝庙

从照片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朝阳门不是那座没有神道的城门,唯一没有神道的城门是东直门。根据我的研究,明朝永乐年间在城门下面建关帝庙,第一座建的就是东直门旁边的关帝庙。永乐年间不叫东直门,那时候还叫崇仁门。

按当时的设计建这个庙,庙里供的是牌位。建完东直门这座关帝庙之后,才后来陆续的在其他的城门旁边陆续的再建的其他的关帝庙。我认为在后来又建其他关帝庙的时候,朝廷可能觉得那会儿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文盲,对牌位上的字并不认识,这样就担心起不到让老百姓给关老爷磕头的作用。

在建关帝庙的时候,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已经问世且流传了。这时候的关老爷的形象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应该说是深入人心了。所以如果供关老爷的塑像,就肯定是既形象又直观,就不会被人给搞错了。所以在后来的6座庙就都改成了关老爷的塑像了,为了让大家知道烧香磕头,供奉的是谁,要向谁学习。

下面发4张东直门的照片。

乾隆年间手工绘制的东直门的平面图,通过平面图倒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瓮城的西北角,瓮城里的西北角是当时的关帝庙。

一般供桌上摆的灵牌。我怀疑东直门的关帝庙是在建1915年环城铁路的时候拆的。

1916年和1921年分别拍的东直门,在远处能看到东直门外的水塔。

上一期我详细分析了永乐大帝在北京城的北边建两座真武庙的目的,那么除了建真武庙,他为什么还要在这7座城门旁边都建关帝庙,供奉关老爷?我认为这还是朱棣为了治国安民所采取的一个措施。

关老爷是谁?关老爷就是关羽,关云长,是中国历史上确实曾经存在过的,在三国时期的一位武将,关羽是以忠义千秋,亘古一人而闻名于世的。后来道教把关羽给神话了,封为了关圣帝君。说关老爷是以神武善战,协天护国、扶正保民、驱邪除恶而闻名于世的。在朱棣南征北战期间,就流传出了关老爷助他一臂之力的故事。当初朱棣当了皇上之后,他还坚持亲自带兵远征北方,远征漠北。传说是有一次朱棣和蒙古打仗得胜之后返回的路上迷路了。

不知困了多久,天昏地暗,大家又渴又饿又急,就这个时候,天上显现出了一位天神,卧蚕眉,丹凤眼,手中是一把青龙偃月刀,大家一看这肯定是关老爷。关老爷在天空中手指前方,带领着朱棣以及大部队向前走。朱棣赶紧参拜,然后带着军队按照天神的指引,走出了沙漠,脱离了困境。

朱棣回到北京之后,有大臣禀报说在皇上远征打仗的时候,每天在丽正门外的关帝庙旁边,都会来一匹白马,说这匹白马没人骑着,也不吃不喝,可是气喘吁吁,浑身是汗,天天如此。皇上班师回朝之后,就再也没见着这匹马了。朱棣一听闻之大喜,说这一定是天上关老爷骑的那匹神马。于是朱棣就命令工匠,用汉白玉雕刻了一匹马的塑像,放在了丽正门外关帝庙的门前,予以祭奠。

下面发5张照片。

正阳门的瓮城里面,关帝庙里的白马的塑像,不是门外面汉白玉的马,而是关帝庙里面正殿里的那批白马的塑像。(门外汉白玉的石马在清末到民初,1910年到1920年期间,这石马丢失,不知道是谁给毁了,还是给运到哪去了。)

1910年前门瓮城里面关帝庙的照片。

1920年左右,前门的关帝庙,瓮城已经拆了。

关帝庙正殿里

大殿里面关老爷的塑像,可以看得见在关老爷的塑像的前头还摆着一个牌位。

朱棣当了皇上之后,又有关老爷、关帝圣君保佑他、协助他坐江山。他当皇上就应该是上天的旨意,不容置疑。朱棣当皇上就非常之名正言顺了!在北京的7座城门旁边建关帝庙。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教化京城的老百姓。朱棣要把关羽树立成老百姓生活中的榜样,希望所有的老百姓都像关羽那样的为人处世。那么,老百姓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改善了,生活秩序就稳定了,社会风气也就好转了。这么一来朱棣作为皇上也就踏实了,也叫稳坐江山了。

除了这些,我觉得朱棣之所以在京城建那么多的关帝庙,把关羽确定为老百姓学习的榜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曾经做了100多年的元朝的国都,由蒙古人统治管理了100多年。永乐大帝担心会不会有人还留恋元朝,恢复元朝的统治?关羽则“降汉不降曹”,一心忠诚于汉朝。朱棣就希望老百姓通过向关羽学习,诚心诚意的忠诚于朱棣这位汉族的皇上,让那些留恋元朝的人转变观念,不再和他二心了,这样政权就稳固了,天下就太平了。

后世还有很多位皇帝都借助关羽的声势,关羽的忠义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比如万历四十二年,明神宗朱翊钧就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派司礼监的太监李恩齐,捧着九旒冠,玉带、龙袍金牌、和牌书送往正阳门的关帝庙且颁布天下;

康熙大帝曾经自称是刘备转世。关羽曾经是他的二弟,并且说关老爷曾经多次保护他,且对关羽一再加封,要求满朝文武大臣向关羽学习,对自己忠贞不二。

道光皇帝又给关羽加封了一26个字的封号,“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是历朝历代给关老爷加封号最长的。

光绪帝是参拜关帝庙次数最多的皇帝,根据文字记载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曾经先后64次到正阳门关帝庙参拜烧烧香。

今天我想再给大家留道题,供大家茶余饭后想一想。

上次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座真武庙建在箭楼的后边,和那7座关帝庙不一样?今天出的题是为什么7座关帝庙都建在城楼的下面,而不像两座真武庙建在箭楼的后边,或者建在其他的地方?请大家留言。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关老爷,关老爷神像图片,关老爷磨刀日是哪一天,关老爷是什么神,归什么神管”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