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责编:蒋莉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成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企业集团,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称“中国建筑”)全年新签合约额首次超过2万亿元,营业收入达到9598亿元。其中,海外营业收入突破百亿美元。在2017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建筑位列第24位,并获得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A级,为全球建筑行业最高信用评级。
官庆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建筑党组书记、董事长官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创新,创新驱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对此,我们感触很深。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创新驱动,就没有中国建筑目前的全球第一。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官庆表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建筑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没有技术领先就做不到全球第一
中国建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攻关,在绿色建筑、保障房建设、超高层、大型场馆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优势。
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一等奖2项)、国家勘察设计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908项、国家级工法103项、省部级工法2168项、专利授权9660项(发明1098项),编制国家/行业标准90项,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奖”。
近年来,中国建筑瞄准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三大重点研发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坐落在敦煌大戈壁上的敦煌丝路文博会主场馆项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装配式建造+EPC(设计、采购、施工)”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建筑数字化平台,自2015年11月开工,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常规需要4年才能建成的项目,创造了“敦煌奇迹”。
在今年9月份,“敦煌奇迹”再次被中国建筑自己超越,其下属公司仅用6个月,就在福建省莆田市建成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这两个项目成为建筑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鲜活案例。
从“单一建楼”向“综合建城”转型升级
中国建筑实施创新驱动,除了体现在一系列科技成果上,还体现在模式创新上,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突破了转型发展的“瓶颈”。
在2000年之前,中国建筑的经营基本上是“一业独大”,即主要是从事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2007年,中国建筑重组改制以及整体上市,打开了资本运营的通道,也为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支持。近年来,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让中国建筑这头“大象”转型需求愈加迫切。
官庆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建筑向基础设施、城镇化、投资开发协调发展转型升级,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大力向基础设施领域和新型业务领域发展,核电建设技术、地铁、高铁、港口、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支撑起企业的转型。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建筑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条完善、资源要素齐全、能够提供一揽子服务的优势,在北京、西安、郑州、天津等地投资建设了诸多新型城镇化项目,充分展示了公司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和成就,扩大了行业影响。
“我们对内强化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对外积极实施并购重组,加快提升自身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提供‘投资、建设、运营’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实现企业从‘单一建楼’向‘综合建城’的转型升级,把我们的单项优势聚合为整体优势。”官庆说。
海外业务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60亿美元
国际化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中国建筑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对外承包业务一直稳居我国企业前列。
30多年来,中国建筑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埃及、刚果(布)、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长期精耕细作,承揽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更成功进入美国、新加坡、中东等发达国家和区域,跻身当地领先国际承包商行列。
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已在境外130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项目6000多项,累计签订海外合同额超1300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860亿美元。2016年,中国建筑海外营业收入突破百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筑的海外业务也由国际工程承包向EPC总承包转型升级,以及以融投资带动总承包。
中国建筑在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打造了领先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海外市场。比如,在超高层建筑上,中国建筑正把“中国高度”带出国门——印尼雅加达标志塔(东南亚第一高楼,638米)、俄罗斯联邦大厦(欧洲第一高楼,420米)、肯尼亚内罗毕哈斯塔(非洲第一高楼,300米)等项目,既拔高了当地城市天际线,又助推了当地的城市建设,同时也为中国建筑赢得了广阔商机。
此外,一大批质量高、难度大、技术新、绿色环保的国际高端项目,如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阿布扎比国际机场、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美国纽约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改造工程、迪拜棕榈岛别墅等,均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和代表性的建筑,赢得了所在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基点,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官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