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可以有很多个解读的维度。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看,国民党全面溃败前的民食调配和币制改革是近代经济史上重要的一笔。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看,反腐这一主题是每一个强势执政党必须面对的课题。可以从权谋的角度看,国民党内部林立的派系,使得任何一小步的跨越都有艰苦的博弈。可以从影像的角度看,光影层次之丰富为近年电视剧所仅见。当然也可以从人物的角度看,说实话剧中人不是很“接地气”,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魅力。读懂剧中的10个人,这部剧也就明白个八九不离十了。
(1)崔中石
蒋经国创立的“铁血救国会”的宗旨是:一次革命,两面作战,既反对共产党的恶化,也反对国民党的腐化。有腐化必有行贿、受贿,全剧第一场重头戏就是行贿。
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的公子方孟敖(刘烨)因拒不执行轰炸开封的命令,被送上特别军事法庭。方行长的手下崔中石(祖峰)前往南京活动,拜会负责调查的党通局要员徐铁英(陈宝国)。
崔见徐,一个小心试探,逐渐加码,另一个不露声色,暗藏狮口。祖峰演过理想主义者李涯,似乎拥有一种净化丑恶的魔力,这场行贿戏由他演来倒成了忍辱负重和伶俐机变。而陈宝国可以不羁,也可以拘束,可以凛然,也可以油滑,他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一出来,你还真看不出这个徐铁英是赃官还是有权变的好官。
随着剧情的深入,崔中石的面目越发清晰:贪官污吏通过他发财,他本人却家徒四壁;对行长有感恩之心,对孟敖有回护之意。行贿的污浊和内在的清正在他身上神奇地统一,他也由此成为前半程最受女观众欢迎的“暖男”。
很多人迷惑于崔中石之死,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将重金汇给红色账户,自曝身份;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接受组织安排,及早撤离。的确,这样的选择在常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甚至会觉得是“愚蠢的暴露”和“无谓的牺牲”。可我要说,这是朴素利己主义的看法,崔有崔的逻辑,剧本有剧本的圆说。
看到后头就会明白,崔中石自蹈死地就是为了保护方孟敖。他知道方孟敖会陷入身份迷乱,也就不会刻意掩饰共产党身份而露出马脚。他知道方孟敖会在冲动之下给自己“复仇”,国民党一看此人如此无组织无纪律,也就不再怀疑他是共产党员。你可以追问值不值,但人家确实有自己的考虑。
(2)徐铁英
方家老二方孟韦(王凯)说到了一种二如将军: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崔中石随后指出:你的顶头上司徐局长就是这么一个二如将军。
在1948年党国危如累卵的时局中,徐铁英要给自己留退路,要给台北的妻子赚身家。乱中取利,不拿白不拿,他是崔中石命中的魔星。
徐铁英到北平之后一直奉行六字方针:站干岸,发黑财。他身为南京特派查处贪腐的五人小组的一员,对反腐采取敷衍、推诿、站在高处看风景的态度。能不能查出来是蒋经国的心腹曾可达(董勇)的事,他不关心。能不能过关是马汉山(程煜)和方步亭(王庆祥)他们的事,他不走心。报告怎么写是五人小组组长杜万乘的事,他不操心。
发黑财是他的中心诉求。他在南京办公室里接了崔中石的招,一心吃定已被杀的侯俊堂的20%的暗股。到北平后,他像蟒蛇一样缠住了崔中石,要将暗股变现。尾随崔中石到方家,每句都语带机锋,不达目的誓不出门,那份厚黑之术已臻化境。
后来,他吃下了这笔赃款,可是吞得好辛苦。堂堂中统大员,北平警察局长,被北平分行的襄理挟制,被调查组的同僚敲打,被属下用枪顶着头,被贴身秘书阳奉阴违地耍弄,甚至被阶下囚马汉山鄙视和训斥。他一点脾气也没有。这,就是受贿的代价。
可这还是不行。他把忍耐当做耐火纸,意图包住里头的火苗。可是形势比人强,他代表CC系和孔宋---小蒋的刀锋所指,必得出来阻挠币制改革。铁血救国会岂是软蛋,北平分行也不肯就范,火苗愣是烧穿了防火材料,徐铁英落了个丢官罢职。
徐铁英不过是前台小伙计,下台也只是个人倒霉。他背后的孔宋陈才是窃国大贪,倒台带累了整个党国。贪腐是不可抵挡的诱惑,也是吞噬一切的惯性,包括贪腐者本人。小贪要被大贪治,大贪要被人民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3)方孟敖
“孤臣孽子”不是个贬义词。在刘和平前作《雍正王朝》里,当皇帝之前的雍正就是孤臣孽子。孤臣孽子就是不党不私,专心办差。胤禛能够在“九王夺嫡”中胜出,就是因为他具有孤臣孽子的优良品质。康熙是神一样的存在,谁在他跟前耍心机都被洞明烛照,所以老八、老九、老十四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强也没戏。
《北平无战事》里的方孟敖也被蒋经国期以孤臣孽子。他的感情戏不多,多数时候吊着一张脸。他的高兴事不多,多数时候不声不响。因为嫉恶如仇,他不和贪腐势力同流合污。因为是中共特别党员,他不会和国民党少壮派穿一条裤子。他的脾气、身份和遭际,决定了他就是个孤军奋战的人物。
崔中石死了,化悲痛为力量的方孟敖将国民党内部搅得天翻地覆。他洗脱了“共党”嫌疑,被蒋经国委以重任。他与何孝钰相爱了,力图为她筑起防火墙。20集以后,方孟敖渐渐起范儿:一身正气的赤子,有情有义的男人。
不过,他终究不是改变历史的英雄,也做不成快意恩仇的侠客,他在剧里的主要任务是承受,承受伤害,承受黑暗。他还没出场就承受了母亲和妹妹在眼前被炸死的惨痛,承受了一次次一半红酒一半可乐的驼峰之旅。然后,他承受着和父亲的冷战,承受着无人可信的落寞,承受着被人利用的悲凉,承受着挚友和至亲被害却无法复仇的后坐力……
胸中燃烧着无限愤懑,却只能把子弹射向天花板。永远不合作,也永远改变不了事件的进程。方孟敖其实是个凡人,有着满腔正义和民族自豪的凡人,他太简单,太直率,在1948年的复杂局面中举步维艰。他唯一的建树是和马汉山天地对话,将国民党的贪腐黑幕公之于世界。他作为特别党员的唯一任务是驾机运黄金飞向台湾,“金去城留”。
大时代中的人多数是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方孟敖也是其中的一个。
(4)梁经纶
梁经纶(廖凡)是一个《潜伏》里李涯一样的人物,能力超凡,理想主义,悲情色彩。
梁经纶两次说到:既然我选择了不能选择,我就不会再有别的选择。一次是斩断情丝的表态,一次是坚决反共的言志。一切都为信仰让路,他派出自己的恋人去接触方孟敖,性质跟使“美人计”无异。他说,“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
梁经纶看到了起因,也看到了结果,看到了腐烂,也看到了新生,他绝不接受两分法和中庸之道,他钉在了螳臂当车的必经之路上,不肯有半分的顺应潮流。蒋经国以国士待之,梁经纶以国士报之。这本来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
可是谢木兰卷进来了,无辜的小白杨惨死梁经纶怀中,这是对罪恶的最大控诉,也是对梁斗志的瞬间瓦解。爱国热血和报偿之忱,在挡了别人财路之后全部成为了碍物,徐铁英从肉体上杀死了谢木兰,同时也在精神上消灭了梁经纶。剩下的就是行尸走肉的例行公事了,这个一肚子学问,也不缺少斗争智慧的人,不再是党国的栋梁。
梁经纶承载剧中的浪漫情怀,他和何孝钰的相处,总是萦绕着诗歌、音乐和玄谈。爱情是一种不用说却如同说过一切的甜蜜,是一种已不能说偏偏还要有所托付的苦涩。这个角色是需要演技的,柏林影帝廖凡胜任了。
这个人物是剧中最富于哲学意蕴的,也是一直为情感纠结的,他留下了最多值得品味之处,也留下了最多的谜团。商业电视剧中不会有这样的人物,但现实中可能有。梁经纶值得一品再品,陈宝国、陈道明、吴秀波都曾考虑附体这个人物。
(5)方步亭
方步亭行长出场时是一个受难者的角色。身后站着孔宋两个大人物,把党国的财富视为自己的私产,颇不好应付。身前支应着一干贪官污吏,种种烂污都要通过北平分行走账。最得力的两个助手都是地下党,只把他一人瞒得死死的。两个儿子都对老子有心病,一个明着翻脸,一个暗自运气。他不能在职场上发出怒吼,也不能在家庭中树立权威,日子过得苦也。
可他毕竟是有大学问的人,也是有傲骨的人。在孔公子的气焰过于嚣张时,他喊出了心底的声音:我没有义务向有些人的混账儿子负责!在孟韦闯堂痛斥五人小组时,他在家唱了“小儿辈,大破贼”。而在许铁英又想吃又怕烫的嘴脸面前,他铁一般宣示了立场:留崔中石,有钱拿;杀崔中石,分文无!
方步亭身上集中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两面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多数时候委曲求全为民国,击穿底线后浩然正气莫能御。可是在一个两党大争的时代,没有组织就等于是乱世浮萍,他所能做的只是一退再退。他不止一次地哀叹:让他们去吧,反正这些孩子不是归了国民党,就是归了共产党!
两个人下围棋需要劫材,就是争斗的战场和实利。方步亭其实就是国共双方弈棋的劫材,他怎么挣扎都是徒劳,币制改革推不推进都是牺牲品。他一辈子苦心经营,把第一任妻子的性命和第二任妻子的首饰都搭了进去。他的终极心愿是回乡下教书,可是命运的安排是客往台北。雾茫茫一片天空真无奈。
在乱世,你得选择一个鲜明的政治立场,你拿组织当空气,结果是你活成空气。
(6)谢培东
谢培东(倪大红)在大半部剧中没有存在感。
他是孟敖和孟韦的好姑父,是方行长的好助手,上传下达,迎来送往,料理公务,打理家事。职能和《雷雨》里的鲁贵是一样的,而且慈祥得多。
忽然有一天,他成为了崔中石的上级。理论上,那么多的血雨腥风和峰回路转都和他有干系。可那些都在暗场中发生,他的红色身份暴露后,华北城工部传达的中央指示就是:隔岸观火。于是他依然没有存在感,做着从来不用布置任务的方孟敖的上级,替行长斗徐铁英敲边鼓。
直到他的女儿谢木兰在毫无征兆也毫无理由的情况下被枪毙。按照黑白电影时的逻辑,国民党反动派杀人士不需要理由的,不杀人才需要。可这是《北平无战事》,魔鬼露出獠牙必须有天使能听懂的理由。说穿了很简单,就是想逼反方家,阻挠币制改革。
这个时候,谢培东像一个父亲一样乱了方寸了,步履不稳了,上车时撞在车门上而不觉了,触动了所有父亲的泪点。接下来更冷血的事情发生了,他从组织上了解到真相,可他只能哭五分钟,就得带着硬挤出来的镇定回到方家,告诉一桌子的人“木兰去了解放区”。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比这更残酷的是死不见尸,欲哭不能。全剧最大的悲剧性不在于蒋经国反腐失败,那顶多是一种悲哀。最大的悲剧发生在谢培东身上,他奋斗半生等来了革命的成功,也把自己活成了没有晚景的虚空。令人一恸。
(7)方孟韦
在方家二少的分工中,方孟敖为国事奔走,方孟韦为家事尽心。
孟韦开始做得不错,缓和了大哥和父亲的关系,接纳了爱慕的人变成小妈的事实。他怒闯五人小组会议,以下犯上为方孟敖讨得公道。
也就到为止了,他在剩下的时间里多次出手,不是拔枪就是擒拿,可是事情的走向一点也不曾更动,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宣泄,为忍辱负重的方家宣泄胸中的恶气。
说起来,方家三父子虽然不是范大用的那三只茶杯,事到临头的风格是相似的,都是凭着血勇大闹一场,多数时候于事无补。方孟敖先是开车直扑国共分界处,后又不听指挥驾机飞上天。方孟韦大闹警察局,将枪指徐铁英,打翻孙秘书。方步亭掌掴军统特务,自请关进西山牢狱。不知道这是不是刘和平老师面临困境时的反应模式,总觉得带着湖南人桀骜不驯的霸蛮之气。
《北平无战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无能为力的。孟韦亦然。孙秘书从地上爬起来后,轻描淡写地跟他说:“和我这样的人较劲儿没用,也不值。”但王凯的北平之行值了,他和孙秘书一起成为女性观众眼里的“小鲜肉”,也成为了她们容忍这部男人戏的坚强理由。
(8)马汉山
马汉山是这部剧中完成度最高的人物。出场时是小丑,然后变成小人,之后幡然悔悟,成了污点证人,也成为了性情中人。在观众众多的欣赏指标中,他以“真实”二字赢得喜爱。
张嘴就是“混账王八蛋”,在下属面前嚣张跋扈。转眼就低声下气,在方大队长跟前陪着小心。在扬子公司孔家那儿敢怒不敢言,在徐铁英这儿先马屁奉迎,后复仇天使。说他完成度高,不是说这个人物身具多少闪光的品质,而是他这种现实主义的混世魔王和当今的主流处世哲学水乳交融。说白了吧,好多人和马汉山心理同构,浑圆,混沌,上得天堂,也下得地狱。
陈宝国是收着演,刘烨是忍着演,倪大红是含着演,程煜是放着演。小丑是一部严肃大剧不可缺少的调剂者,马汉山胜任了。狠人是一部斗法大剧中不可缺少的搅局者,马汉山也胜任了。他的身上还有一层寓意,你看着他眼熟甚至亲切,只是因为贪腐宛如昨日重来,你的身边就活跃着似曾相识的马汉山。马汉山忏悔了,今天的你们呢?
(9)曾可达
马汉山是搞乱世界的,曾可达是清理被他搞乱的世界的,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曾可达对建丰同志无限敬重,无限爱戴,无限信任,也愿意无限回报。可是他的直来直去斗不过太极高手林大潍,也斗不过葵花宝典徐铁英,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建丰同志的信任。他愤懑地撇下一句: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他想把自己的目标和手段统一起来,正道直行地抵达彼岸。可是国民党是一个山头林立的内斗窝点,小蒋今天说的明天保不齐就会推翻,没有灵活的身段和见风使舵的手段,以及随时牺牲他人保全自己的无耻,在小蒋身边也是混不下去的。小蒋不是圣人,铁血救国会不是圣殿,孙秘书和王蒲忱做得来,曾可达做不来,所以他出局,死去。
他有出众的嗅觉,惊人的操守,无限的忠诚,可这还是不够。马汉山说过,我纵横江湖几十年,活下来的唯一秘诀就是我从来不相信国民党说的任何一句话!曾可达错信小蒋,以身陪葬,悲夫。
(10)建丰同志
说,老朽已死,少壮当立。说,全国经济命脉掌握在20人手里,全国人民都是棋子。说,一手反共,一手反腐。1948年夏天,这些革故鼎新的愿望,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都源于蒋经国的努力。在铁血救国会内部,他被称为“建丰同志”。
建丰同志是全剧无所不在的人物,通过“二号专线”来操控一切,但他从未露过正脸。原因很简单,蒋经国露正脸,这剧就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了,审查的规格就必然升级。而他作为暗场人物出现,主创就拥有较大的自主创作权。前半程的扬帆激进,他是领导者。后半程的回天乏力,他是失败者。
这部剧的戏眼就在此人身上。中华民国无可奈何花落去,从此人的功败垂成上一叶知秋。老蒋在《建国大业》里不是说了吗: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在这部剧里,老蒋刚说“预备干部局的事,不要跟我说,问经国”,转眼就签署了党通局收拾预备干部的命令。北平的一切乱象盖出于南京,民国的不可收拾盖出于四大家族不肯放手既得利益。这部剧提供的殷鉴是,反腐必得在病入膏肓前展开,否则你舍得壮士断腕,可你舍得壮士断头么?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最后说一句,《北平无战事》不是《雍正王朝》那样一波接一波的权谋朝斗戏,也不是《大明王朝1566》那样偏执两端的人格肉搏戏,它是开疆破局、亦古亦今、洞明烛照、内功深厚、点到为止的兴衰研判戏。对于有心的人来说,看《北平无战事》能明白很多事。当然也会有人装睡叫不醒,也由得他。它的收视率最终破1,长时间稳居前三,令人欣慰,它会让很多在品质和雷剧之间摇摆不定的人选择体面。
文/李星文
【关于影视独舌】
这是由草色青青&百思艺腾联合出品的自媒体矩阵,涵盖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由资深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资深媒体评论家宋子文加盟,提供深度的影视观察和产业剖析。高冷、独立、有料,是我们的追求。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是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