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图片来源网络
鲤鱼/文
小的时候看《三毛流浪记》,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三毛一样,无父无母,出去流浪,天大地大,四海为家。
那个时候我还属于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有新衣服和好吃的,所以不太懂她:妈妈在家还不好啊?
三毛那样的生活有什么好的?
稍稍长大一点,开始理解她了。小的时候,她经常用背带背着弟弟,再大一些,她爬在地上给弟弟当马骑,虽说是闹着玩,却明显体现出了她和弟弟在家里的地位。
她不愿意,弟弟就哭,妈妈吼她:你个婆娘,怎么又把弟弟弄哭了?
她的妈妈总是用“婆娘”来骂她,有的时候还要在前边加上一些更不好的字眼,比如“烂”或者其它类似的,小时不懂“婆娘”为啥意,但配上她妈妈说话时的神情和横飞的唾沫,却也觉得那不是个好词。
注:图片来源网络
在我们只会被奶奶骂“小兔崽子”的时候,她的妈妈似乎开创了一个骂人的新词汇,一群小孩子也跟着学:呀,那个张婆娘又把我的弹珠赢完了!
呀,李婆娘这么快就找到我们,肯定躲猫猫的时候偷看了!
这群孩子会在“婆娘”前面冠上姓,至于她妈妈那些词汇,还是学不来,或者说说不出口,那神态真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话题扯远了,说回正题。
她也辍学得比较早,初中毕业,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她不想待在家里,找妈妈要钱了。每当学校要交书本费的时候,她妈妈总是说:婆娘家,读书有什么用哪!
一次,她没做作业,老师问为什么,她不说话,老师用竹篾打了她10下手心,她还是不说话,也不哭,老师让她回去。
注: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她找我借本子,她说本子正反面都写完了,没钱买本子了,她不敢找妈妈要钱。小的时候,她是唯一一个把本子正反面都写完的人,而我们只会在本子反面涂鸦。
她会早早选择出去打工,我一点不惊讶,毕竟小的时候她就说过,她最羡慕的就是无人看管,四海为家。
后来,她的弟弟也长大了,虽有些任性,却很喜欢她这个姐姐,很听她的话。
有人长大,就有人会老,她的妈妈开始老了,再也不骂她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两手叉腰唾沫横飞的女人,甚至成了一个些许慈爱的母亲。有人说,岁数渐长,会磨掉脾气和棱角,或许是吧。
她却还是对母亲亲近不起来,童年的记忆成了她心里的疤,她对母亲礼貌而疏离,像最熟悉的陌生人。
再后来,她一个人远嫁。
现在,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都过去了罢。
你看过不同的人生里,或许藏着相同的故事。记忆会忘,但手中的笔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