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乐夫人

您的足迹就是《写乎》,欢迎关注头条号《写乎》

推荐:到底是谁写的《西游记》

文/林克于

(传说中的“英国立德乐洋行”)

【作者简介】林克于,作家、自学成才奖获得者;在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300余首,散文、小说、报告文学150余万字;与人合著报告文学集《缺陷者的鲜花》《巴渝画家传》《重庆当代画家传略》;个人出版纪实文学集 《跋涉—成功者的行程纪实之一》《奋进—成功者的行程纪实之二》;有作品入选《长江文学精粹》《重庆崽儿重庆妹》《(2015)重庆小小说年选》等选集。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近看“英国立德乐洋行”)

——引言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成立,宣布对外开埠。重庆打开大门辟为通商口岸后,美、英、法、德等国舰船,纷纷驶抵重庆,泊在现今南滨路一带的王家沱、弹子石、龙门浩、海棠溪等沿江码头,装卸并囤积货物。开埠后蜂拥而来的外国商人众多,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冒险家、商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

史料记载:“1859年,才19岁的约翰・立德乐便到香港、上海经商,1883年从汉口乘木帆船溯江航行40天到达重庆,考察川江航道。1895年,立德乐自筹资金,在上海订造‘利川号’轮船,出厂后首航上溯长江。1898年2月15日从宜昌上驶,历经险滩恶浪,于3月9日抵达重庆。他是第一个驾轮船进川江,率先打开中国西部市场成为‘开发中国西部的第一人’。1891年开设的立德乐洋行经营四川土特产和外国舶来品,最早在重庆开办猪鬃厂,在南岸上新街、马鞍山、瓦厂湾等地修建厂房、货栈、别墅。鉴于立德乐对重庆的重要贡献,他被《重庆历史名人录》列入在渝留下业绩的12位外国友人圈内,与史迪威、陈纳德等人齐名。”

(远观“英国立德乐洋行”)

——清廷战败 重庆开埠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屈辱地对英签订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自此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入,用武力在广东、天津、山东、上海、福建、江浙沿海等地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辟了对外通商口岸,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90年3月31日,中英两国派钦差大臣在北京谈判,签订了《烟台条约》之后的《烟台条约续增专条》。专条明确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无异”,“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 “此等船只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装载运货,与轮船至上海赴宜昌往来所载之货无异,即照条约税则及长江统共章程一律办理”。至此,英国正式取得了在重庆开埠的特权,并使之条约合法化,英国实现了重庆开埠以扩大商务的战略目标,重庆也正式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第20个通商口岸。

(暂放此处的一列废弃火车)

——驾船首航川江

立德乐,出生于1838年,英国曼彻斯特人。

1883年2月,立德乐携妻乘轮船到达汉口,因上行轮航未通,改乘木船,经过40天的艰苦航行,终于抵达重庆。沿江暗礁险滩,水漩流急之处甚多,他请人绞滩,自己也赤脚涉水,与纤夫一起拉纤。所到之处,特别是难关险境,他都一一仔细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而后将所见所闻所做,写出《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峨眉山》《远东》等书,为鼓动英商到四川重庆大造舆论,在西方引起轰动,立德乐也受到热捧,被称誉为“西部中国的英国开路先锋”。《泰晤士报》说:“假使立德乐成功,则7OOO万人口的贸易就送到门上来了。”立德乐的家乡曼彻斯特商会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支持立德乐的行动。英国驻京代办欧格纳更公开鼓励立德乐说:“对待像中国人这样的人,提抽象的问题是没有用的,你只管把船造好,然后开来提出要求,保管没有问题。”

立德乐在英国打造适宜于川江航运的特制浅水轮船,自己驾驶,第一次闯进险象环生、礁石众多的川江。1884年,立德乐购置了马力大、吃水浅、操纵方便的“彝陵”号轮船,载运客货,在宜昌至汉口航线上行驶,以取得行船经验,为进人三峡,航行川江作准备。1887年,立德乐筹集巨资,建立了川江轮船公司,在英国特制马力更大的“固陵”号轮船,受英国驻华公使的支持,欲再次开航川江,后因沿岸官民强烈反对,此次未能成行。

(洋行仓库,围墙堡坎上长着一棵盘根错节的黄葛树)

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实施后的1898年2月,立德乐夫妇卖掉家产,又建造了适航川江的“利川”号轮船,他自任船长、大副,从上海启航,先开到宜昌,在沿江官府保护下,并派炮船、救生船和兵丁、水手护送,直闯川江。据宜昌、巫山、云阳等地方志书记载:“利川”轮在沿江遇到不少风险和阻挠,行经万县剪刀峡时,忽触暗礁,船底被穿洞如桶,经尽力抢修,才幸免于难。在滩险水急江段,则雇请船工拖拉,有时雇用的纤夫多达300余人。当地的船工为保护自己谋生的利益,向航道抛掷稻草捆、树枝等杂物,绞住舵叶,使“利川”轮僵卧难行。有的船工还在深夜用火箭袭击,火球如蝗,飞落船上。在云阳县境,“利川”轮被民众船户围困。“利川”轮依仗着自己船体坚固,马力强大,撞沉渔船两只,致6人溺水死亡,激起众愤。船工们在上游邀集数干人,执篙持桨,欲与“利川”轮决一死斗,地方官府派出兵丁方得驱散,“利川”轮才得以继续上行。

1898年年3月9日早晨,“利川”轮驶抵重庆朝天门港口,受到盛大欢迎。重庆地方政府组织众多船只,列队江中,披红挂彩迎候。在渝英、美、日等国领事,邀请中外百余名人士,分乘数条木船前往迎接。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群众达万人之多。当“利川”轮靠拢码头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掌声热烈。立德乐携妻子与船员一行人等,整装登岸,向迎接“利川”轮的各界人士频频挥手致谢。从此,立德乐的“利川”轮在川江上驰骋往返,书写着他传奇人生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从下往上看,仓库建筑座东向西,两楼一底砖木结构,通高18米,面阔14.3米,进深28米,建筑面积1200米。)

1900年,立德乐在重庆又组建了岷江轮船公司,打造适合川江航行的新轮船,由他领航,溯江上行,直达省城成都,开辟新的市场。立德乐是一个冒险家,他敢于第一个驾驶轮船,穿过三峡,航行川江,来到重庆;他在重庆办起了第一家洋行、第一家外资企业,带来了西方的商业文明,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打破了重庆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格局,启动了重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商业贸易迈向世界的步伐,宣告了川江轮船航行新时代的开始,从而助推了重庆近代化进程。立德乐打通了险峻的川江航道,西南内陆重镇重庆的开埠,引起了西方列强的震撼和冲动,列强沿江纷至沓来,开洋行,办工厂。除立德乐外,还有英商的隆茂、太古、白理;法商的聚福、利昌、吉利、安利;德商的瑞记、德昌、宝丰;美商的德士古、美孚;日商的新利、福记、若林等达50余家,其中设行建厂在重庆市南岸区的就有20余家(处)。至今,沿南岸区弹子石至铜元局南滨路一线保留着10多家,有些洋行原址,历经百年风雨,还保存得较为完好,有的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妥善管理,有的已加修饰,对外开放。

(依山而建的洋行仓库)

——在渝创办实业

立德乐是第一个在重庆租赁土地,构筑洋行,并以重庆为基地,把触角伸向西南内陆各地的外国商人。

立德乐来到重庆后,住在他早年购置的渝中区下陕西街房屋,开办起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立德乐洋行”。这家洋行,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家外商洋行,经营猪鬃、山货土产和舶来洋货等进出口贸易。

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山货土产资源丰足,尤其是猪鬃的产量多,质量高,光泽好,行销国内外市场,深得用户青睐。重庆位居川东门户,得长江、嘉陵江两大河流航运之便,是通向外地的口岸,自然成为了四川山货土产品的集散基地。

当时欧美各国化工科技日益发展,生产出大量的尼龙、塑料制品。在日常用品方面,塑料虽能取代猪鬃制成毛刷使用,但其毛丝坚硬,容易卷曲,不耐高温,用途有限。而猪鬃润滑光泽,柔挺适度,梳理匀称,耐高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是制造化工涂料刷和军用武器刷等的最佳选料,备受欧美市场欢迎。立德乐紧紧抓住机遇,做起以洗制、外销猪鬃为主的经营业务。

(洋行仓库)

不久,立德乐的猪鬃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他感到陕西街地方狭小,房屋不足,不利于发展,便四处选址,看中了地势优越、航运便利的南岸区龙门浩地区。当时清廷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购买、租赁土地。他便雇用中国买办卢序东,以卢的名义,将龙门浩地区的普善巷、新码头、马鞍山、瓦厂湾一带(俗称“九湾十八堡”)连亘数里的土地以“永租”的方式使用。在这片土地上,立德乐请来专家测量、规划、设计,绘制建设图纸,投入巨资,大兴土木,修建起停船码头、货栈、仓库、工厂以及办事用房和员工住宅。他还为自己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上下3层,颇为精致的花园别墅,旁辟花园,广植花木,设立假山鱼池、花台盆景、步梯曲径,大门为石质重檐牌楼式仿古建筑,上镶洋行标志。在租地建筑周围,建有院墙,墙壁涂抹红色,俨然豪门贵族的“朱门府第”,显赫耀眼。此处建筑物在1950年9月发生火灾,部分房屋烧毁。幸存房屋现交由重庆市公安局出租车管理办公室使用。

立德乐洋行在龙门浩落户后,首先建立起了猪鬃厂,以低价收购猪鬃,经过清洗加工,销往国外,进行进出口贸易。立德乐从天津、上海请来熟练工人,带领、教会在当地雇用的工人如何生产操作,猪鬃厂由开始只有十几人的小厂,很快发展到1OO余人,产量也由每月的两三干斤,发展到后来的一万余斤。

立德乐的猪鬃厂在当时算是大厂了,几乎垄断了重庆地区的猪鬃经营,利润颇丰。

(依山而建的洋行仓库)

这时,立德乐雇用的中国员工中,有的看到了猪鬃厂发展的商机,学会了生产、经营和管理,就自己开办中小型猪鬃洗制厂或家庭小作坊。短短两三年时间,这种厂坊就有几十家,虽然都竟争不过立德乐的厂,但对立德乐的猪鬃垄断市场经营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也助推了重庆成为生产猪鬃的重要基地。

立德乐从洋行成立之日起,就想方设法扩展经营渠道,增大经营规模,创造更多的财富。1892年,他在重庆开设了第一家外资运输公司(即重庆有限转运公司)。次年又在重庆设立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即利川保险公司)。这年11月,立德乐仿照上海、汉口等大城市的做法,在重庆第一次设立当时称为“信局”的邮政机构,并在长江下游宜昌、汊口和上海设置分局或代理处,满足在渝外国人通信需求。当年12月,重庆信局发行了“重庆商埠邮票”,由法籍绘图师罗伯特设计,上海别发洋行印刷。邮票白底,印红色图案,周边有长方形框,框的上方印有当时重庆英文拼音“ChungK1ng”,框右印有“重庆信局”,左印“票额贰分”,票面正中是层叠的山峦和流动的江水,水上有航行的帆船,山上有七层古塔,宛如一幅风景画。古塔系与立德乐洋行相邻近,建于清代的觉林寺的一座名塔――报恩寺,如今寺毁塔存,粉饰如新。据专家考证,这枚邮票是重庆最早发行的邮票,已成为珍稀的文物,被集邮爱好者收藏。重庆信局运行到了1896年,清光绪皇帝下旨设立国家邮政机构,一年后,其发行的邮票,也随之停用。

1898年,立德乐闻知江北两家煤矿发生纠纷,再次从中看到了商机,就通过官府朋友帮忙,寻觅代理人,为其收买矿产开发权。几经周折、商洽,立德乐如愿以偿。到手后,立德乐于1904年4月成立了“华英煤铁矿务有限公司”,从而争得了50年的煤铁矿开采权。立德乐志存高远,得渝望蜀,把触角伸向四川内地。

(依山而建的洋行仓库)

——功成告老返乡

1908年,立德乐在重庆圆满实现了他的创业梦想后,思乡心切,想回国休养,便将洋行托交给其帮办聂克省代理。立德乐携妻以考察矿务为名,经昆明转赴上海。抵沪后,来信告知其帮办,将洋行全部资产转让给另一英商“隆茂洋行”,转让金由隆茂洋行直接交付给他。随后立德乐回到英国,不久因病去世。

从立德乐洋行开始,英国人又在重庆开办了太古洋行和隆茂洋行,瑞典人开办了安达森洋行,美国商人开办了德士古洋行等50余家洋行,但立德乐洋行在这些洋行中的代表性和标志性作用谁也无法替代。因此,他在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2OO位历史名人雕像中,是洋行界的唯一代表,而且排名位居外籍重庆历史名人首位,足见他对重庆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立德乐洋行现存外貌)

聊聊七月半“鬼节”:祖宗就是我们心中的神

文化丨七月半(中元节)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金瓶梅》里最奇葩的夫妻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乐夫人,乐夫人油烟机,乐夫人燃气灶售后服务,乐夫人油烟机怎么拆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