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文谈到,《汉书》与《后汉书》记载山崩,两相比较,经历了一个由“山崩国亡”到“山崩国乱”之变化。及至《晋书·五行志》,其以《宋书》为底本写就,而《宋书》作者沈约颇解班固真意,著史循规蹈矩,且极见功力。
下面录《晋书》即《宋书》记载的山崩故事,它带来的恶果极其凶险,几乎都是国破君亡。
其一,吴孙权赤乌十三年八月,丹杨、句容及故鄣、宁国诸山崩,鸿水溢。案刘向说,“山,阳,君也。水,阴,百姓也。天戒若曰,君道崩坏,百姓将失其所与”!春秋梁山崩,汉齐、楚众山发水,同事也。夫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吉凶祸福,不是过也。吴虽称帝,其实列国,灾发丹杨,其天意矣。刘歆以为:“国主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后二年而权薨,又二十六年而吴国亡。
其二,魏元帝咸熙二年二月,太行山崩,此魏亡之征也。其冬,晋有天下。
其三,武帝泰始三年三月戊午,大石山崩。四年七月,泰山崩坠三里。京房《易传》曰:“自上下者为崩,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圣王受命人君虏。”及帝晏驾,而禄去王室,惠皇懦弱,怀愍二帝俱辱虏庭,沦胥于北,元帝中兴于南,此其应也。
其四,惠帝元康四年,蜀郡山崩,杀人。五月壬子,寿春山崩,洪水出,城坏,地陷方三十丈,杀人。六月,寿春大雷,山崩地坼,人家陷死,上庸亦如之。八月,居庸地裂,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水出,大饥。上庸四处山崩,地坠广三十丈,长百三十丈,水出杀人。皆贾后乱朝之应也。
其五,太安元年四月,西墉崩。
其六,元帝太兴元年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阳地震山崩。二年五月,祁山地震,山崩,杀人。三年,南平郡山崩,出雄黄数千斤。时王敦陵傲,帝优容之,示含养祸萌也。四年八月,常山崩,水出,滹沲盈溢,大木倾拔。
其七,成帝咸和四年十月,柴桑庐山西北崖崩。十二月,刘胤为郭默所杀。
其八,穆帝永和七年九月,峻平、崇阳二陵崩。十二年十一月,遣散骑常侍车灌修峻平陵,开埏道,崩压,杀数十人。
其九,哀帝隆和元年四月丁丑,浩亹山崩,张天锡亡征也。
其十,安帝义熙八年三月壬寅,山阴地陷,方四丈,有声如雷。十年五月戊寅,西明门地穿,涌水出,毁门扇及限,此水沴土也。十一年五月,霍山崩,出铜钟六枚。十三年七月,汉中成固县水涯有声若雷,既而岸崩,出铜钟十有二枚。
《南齐书》记载两次山崩,并称:“《传》曰:‘山之与地,君之象也。山崩者,君权损,京陵易处,世将变也。陵转为泽,贵将为贱也。’”再者其中“建元二年”故事颇为传神,但不知何以带来“宫车晏驾”的恶果:
其一,建元二年夏,庐陵石阳县长溪水冲激山麓崩,长六七丈,下得柱千余口,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头题有古文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隶书,此秦汉时柱也。”后年宫车晏驾,世变之象也。
其二,永明二年秋,始兴曲江县山崩,壅底溪水成陂。京房占:“山崩,人主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