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勒克儿
山东济宁的曲阜孔庙,虽是华夏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或许是孔子童靴排行老二的缘故,从古迹而言,孔庙至今也是千年老二。第一,它虽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典范,但其古建筑群规模还是次于故宫;第二,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侧,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但其碑刻数量还是次于西安碑林,虽然孔庙保存的汉碑数量最多。
但是,这“千年老二”内,却有三样绝世孤品,令人叹为观止。
一是你绝对不知道“勾心斗角”真实含义居然是如此美妙:孔庙殿堂内,那檐与檐紧咬,像雄鸡相斗般互啄,形象滴表现“斗角”(下图1);一飞檐直插另一飞檐心心坎,另一飞檐又横刺过来单挑,诠释“勾心”!我勒个去,先人们原本绝妙的建筑美学,居然被后人们望文生义,走得太远。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有:“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亦作(“勾心斗角”)。其实,这就是古代建筑设计师为了节省空间和建筑结构的美观,苦心孤诣创造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形式。孔庙这一奇观,极为罕见(下图2)。
二是孔庙内的石刻五爪龙。游览孔庙千万别错过这里的石雕精品:浮雕龙柱。尤其大成门前门后的四柱的五爪龙,就连故宫也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是当世孤品,细品之,但见龙姿矫健,云形活泼,可见明清石刻雕镌的工匠,手艺可谓登峰造极。另外圣时门、大成殿的浅浮雕云龙,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石柱雕刻五爪龙,囿于地势和光线条件,只能拍点局部管窥测豹。
三是这里的八思巴碑文。据文物学家们考证,现今如此完整的八思巴碑文,只有在山东济宁的曲阜孔庙和邹城的孟庙孤存。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本名罗卓坚赞,系西藏萨嘉人氏。忽必烈即位后,他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被尊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教主,统天下教门。至元年间,奉诏创制蒙古文字并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全国,称“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文”。
碑文反差极弱,肉眼仅勉强分辨,图片无法展现,只好拍张碑的模样。
游览曲阜孔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万仞宫墙(如最上图)。这万仞宫墙出自 《伦语》里的一个故事。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那故事里“夫子之墙数仞”的表述不足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于是明胡缵宗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仰圣门上。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从一个门楣叫“太和元气”大门进入孔庙,可以发现孔庙的主体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其设计思想脉络很清晰。进庙之前的路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为了这一情绪,游览此间,导游都要求游客一个接一个走神道,这样才显得庄严肃穆。
曲阜孔庙一角。
孔庙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通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奥。当然,神道两边都有很多值得看的,游客也阔以“改道”去参观。
中间这条路就是神道。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庙内从南至北共有九进院落,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各种建筑总计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
曲阜孔庙一角。
历代统治者修建孔庙是为统治服务这一根本目的。统治者推崇孔子及儒家思想并非是以儒家思想为本,而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采取的手段和治国方略,尊孔是方略而不是目的。因此,孔子才得以以儒家学派创始人被推到了圣人的宝座上。孔庙的修建也就理所当然地由统治者以统治目的为出发点来作为修建孔庙的基本策略。
曲阜孔庙一角。
孔庙里,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都是历代皇帝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的杰作。比如“弘道门”就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显得十分幽深。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现在这个门系清代所建。第四进以后的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 既喻示出孔子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
过了奎文阁即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上图是曲阜孔庙内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
到了孔庙,杏坛是必须要膜拜一下的。这杏坛乃十字结脊,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1米,为清雍正皇帝手书。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再外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四配塑像与十二哲塑像均头戴九旒冠,身穿九章服,手执躬圭,一如古代上公礼制。只可惜,这些塑像都置于木制贴金神龛内,光线很暗,无法拍摄。
其实,俺感觉曲阜孔庙内最腻害的不是建筑,而是众多参天古柏。这些树,要么苍遒挺拔,要么古朴典雅,郁郁葱葱的绿冠和间露的铁干虬枝,与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殿之一的大成殿等古建筑群交相辉映,把孔庙点缀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共同衬托出曲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