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金铎)2月1日,“2015春节回家”顺风车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昌等全国30个城市同步启动。以顺风车公益活动发起人王永在北京十余年开顺风车免费搭载乘客为背景,2012年9月开机的喜剧电影《顺风车》当日也在全国35个城市上映。王永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截止2月10日,参加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活动的用户已超130万人,由其主导的微微拼车已成功进入北上广等十七座城市。
顺风车发起人王永。受访者供图
“顺风车最大的阻力就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要让顺风车常态化,就应该把它当做事业来运作。”2014年3月27日,集线上拼车、线下乘车的北京微卡科技有限公司(微微拼车)正式成立,王永说,“1998年,我做顺风车的时候,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刚过100万辆,而现在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540万辆,虽然采取了摇号购车、尾号限行、外埠车辆进六环须办进京证等措施来降低市内交通压力,但北京每天的拥堵路况仍然让出行者苦闷,拼车市场可以说是需求一直有,但是从未被满足。”
顺风车为拼车政策出台发挥作用
2012年1月10日,王永联合赵普、郎永淳、陈伟鸿、邓飞等公益人士在新浪微博发起“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倡议大家开顺风车回家,缓解春运困难。微博女王姚晨、企业家李开复、著名演员王珞丹、主持人黄健翔等纷纷转发“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微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年帮助了将近1100人免费回家,2013年帮助了9600多人,2014年成功配对了25755对车主和乘客回家。
从1998年王永在北京回龙观向排队等候公交车的人群喊“有去马甸、双安的吗?搭车不要钱”,到2014年元旦期间,北京市交通委出台《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十七年间,王永身体力行顺风搭载路人超万人,让数万车主身边的空座成为他人回家的希望,也为顺风车制度的推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顺风车项目在推动拼车政策的出台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平台的易用度、便捷度确实还有待提高,那么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让顺风车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从原来十万个用户数量级上升到百万甚至千万?王永开始了对顺风车常态化的反思。
2014年4月,微微拼车成立。王永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简化拼车APP的概念,就是私家车车主可以把自己上下班时间段的运载余力共享出来,让顺路的乘客顺道搭乘。一来私家车车主可以多认识几个朋友、能够以和人闲聊的心态去帮助需要用车的上班族;二来乘客也可以用出租车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坐到一辆顺路的“豪车”;最重要的是,“拼车概念”的实行,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出行车辆,节约道路资源,减碳环保。
微微拼车车友会现场互动。受访者供图
付费拼车合法化 不以盈利为目的
“当时只是想着个人‘学雷锋’来做,并未想过上升到群体性公益活动,人多了无法控制风险。”王永说,“这种风险除了‘陌生人社会’的不信任,还有制度对顺风车的不认可,比如出了事故怎么办?要是顺风车车主和乘客分摊成本,很容易被相关部门质疑为非法营运。”
2014年2月,王永参加了搜狐举办的一次O2O沙龙,“滴滴打车、PP租车的高管们都去了,大家对我在拼车领域的行业地位和贡献交口称赞,但对顺风车的APP却不敢苟同。有些嘉宾向我提议,顺风车作为一个只有3、4个专职工作人员的公益项目已经做到了极致,很难再有实质性的突破。”他说,“嘉宾们认为,如果不商业化,就无法招募到一流的人才,无法获取足够的资金,自然也就无法打造出一流的产品。那一天晚上,我失眠了,在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第二天早上,我决心尝试一下。”
微微拼车始终坚持VV成功理念。 受访者供图
新的事物人们总是需要时间来接受,一时间,无数猜测和否定开始铺天盖地,都在讨论拼车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难关,甚至有人对王永提出质疑,认为微微拼车的创办,很有可能搭上王永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的公益形象和资源。王永虽然纠结,却依然坚持走下去。他说,无论是顺风车,还是微微拼车,节能环保、减缓交通压力、促进公众互信的初衷从未改变。
“以前顺风车是公益项目,车主和乘客都不收钱,政策也不允许收钱。2014年1月1号,北京市交通委推出了《交通委关于小客车合乘的指导意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拼车可以收费,分摊成本。”王永对微微拼车充满信心,“拼车是分摊费用,这和新经济模式非常吻合。我们的目标是节能减排,而且不以损害任何利益群体为前提,比如不影响出租车司机的运营,不影响他的收入。现在,交通运输部正在酝酿出台适用于全国的拼车模式。”
日前,喜剧电影《顺风车》正在各大城市上映。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