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惠来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民俗专题之扒一扒二十四节气那些有趣的小民俗,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背的24节气歌吗?“春雨惊动了春天清澈的山谷,夏天充满了芒果2徐妍。

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生产和生活,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那些事

立 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立春时节,此时的阳光不再像以前那样清冷,而是逐渐变得温暖,俗语就有“立春一日,水热三分”之说。

雨 水


如果说立春时节是乍暖还寒,那么到了雨水节气就真正的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气温开始回升,降雨量增大。

在川西地区,雨水这一天有一项特别有意思的民俗活动,叫做“拉保保”,保保是四川方言,就是干爹的意思。旧时,人们有为自己的儿女求神问卦的习俗,看看孩子的命理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庇护一下,让孩子健康的长大成人。在雨水节气拉干爹,取其“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惊 蛰




“春雷响,万物长”,“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我国劳动人民自古视它为春耕的重要日子,此时,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的农忙时节。

惊蛰日还有“打小人”的习俗。惊蛰时节往往平地一声雷,唤醒了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有时会钻到家中,所以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用香味来驱赶它们。久而久之,演变成驱除霉运的习俗。

春 分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这时,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冬农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忙时期。农谚说“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播种正当时”。

春分日“竖蛋”是比较有意思的习俗,这一天,人们通常选择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小心翼翼的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鸡蛋比较难竖,但是成功的人也不少。

据史料记载,这个竖蛋的习俗在四千年前就有了,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清 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提醒着人们及时进行春耕春种。此外,清明时节还是远足踏青,寻春的好时节,亲近自然,驱散积郁的寒气和压抑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里也放。在风筝的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任凭清风把它送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消病除灾,为自己带来好运气。


谷 雨


谷雨时节,南方的气温升高很快,即便是在寒冷的北方,基本上也看不见 霜了,故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所谓“有雨百谷生”,此时节的春雨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在南方,谷雨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传说谷雨当天采的茶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所以这一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采一些新茶留起来自己喝或用来招待贵客。

立 夏


立夏是一个万物并秀,充满生机的节气,草木生长至此而愈加葱翠,繁盛。田间劳作也日益繁忙。

立夏时,民间每家中午都会煮鸡蛋,而且这些鸡蛋一定要完好无损,不能有瑕疵。他们会把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泡上一段时间,然后放进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袋子里面,把这个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进行斗蛋游戏,就不会苦夏。

小 满


小满是指夏熟农作物到了农历四月中旬的时候,尽管籽粒变得很饱满,当并没有完全长成,所以叫“小满”。在这个节气,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雨量增多,是适宜水稻栽插的时节。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有烤麦子的习俗,小满时节麦子将熟时,农民会摘下一些半青半黄的麦穗,放在炉火上烤熟,用双手搓掉麦芒和青皮给孩子吃。烤熟的麦子有一股焦味和香味,嚼起来还有一丝的韧劲。在北方,烤麦子不仅成为许多人童年的珍贵回忆,还承载了农民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芒 种


芒种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芒"是指禾科的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这些作物到了芒种就成熟可以收割了;”种“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比如玉米,豆类、花生等秋熟作物。既要收割,又要播种,所以,农民在这一天是最忙的。

古时,送花神是芒种时节最为盛大的节日。此时百花凋零,枝上绿肥红瘦,地上落英缤纷。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把二月十二花朝节上迎来的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依依惜别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夏 至


天文学上认为,夏至才是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北半球的白天将会越来越短,古人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称”夏至一阴生“。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许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有阳春面、肉丝面、干汤面、三鲜面等,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麦子已经收割,所以磨麦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小 暑


小暑是一个体现天气炎热程度的节气,”小“自然就表示还不是最热,一般情况下,小暑节气的标志是入伏和出梅。入伏是进入伏天的意思,出梅则是指江南梅雨结束。

民间则在六月六这一天晒各种各样的物品,气温高,日照时间长,阳光辐射强的天气里很适合晒东西。如果天气晴好,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在箱子柜子里面的衣服,书籍拿出来接受阳光的照射,去除潮湿之气。


大 暑


大暑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节,大暑节气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时期。所谓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大暑所在的阴历六月也称“荷月”,此月民间多有赏荷的习俗。那一天人们多结伴游湖赏荷,若遇雨而归,常蓬头赤足,故有“赤足荷花荡”的戏称。

立 秋


立秋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随之而来。立秋后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谷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就快到了。

民间流行立秋之日“贴秋膘”的习俗。人们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是对比。因为夏天炎热,人们往往吃饭没有胃口,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就要下降。秋风一起,人们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东西补偿一下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做各种各样的肉菜,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吃的满嘴流油,称作“以肉贴膘”。


处 暑


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到了处暑时节就已经出伏了,每当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处暑节气有出游迎秋的习俗,处暑之后,秋高气爽,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赏秋景的时候,此时暑热消散,天上云卷云舒,民间向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白 露



白露,八月节,寒气渐重,水土湿气凝结而为露,白露表明气温已经降低到可以使水汽在地面上凝结成水珠了。

旧时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习俗。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好时机。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甘醇清香的味道。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秋 分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秋分日设立秋社,祭祀地神。农家割新稻,以新米饭祭献土神,谷神,祭毕聚集安饮,依年龄列座,分享祭品。男女做投壶游戏,善作诗的可以饮酒吟诗。饭食由各家拿出少许新米,比较优劣后烧煮做饭。另有集资请戏班唱戏的风俗。

寒 露




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是更低,由白露的凉爽转为寒冷,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

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重阳节一般逢着寒冷节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活动。

霜 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时秋猎常在此时举行。因为树木叶子尽落,鸟兽不易躲藏,山泽路径也容易辨认,非常适宜打猎。

立 冬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这时候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规避寒冷。

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劳一家人的辛苦,而且此时最宜进补。食补可以补充元气,抵御冬天的寒冷。俗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


小 雪


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土地还不是很寒冷,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小雪时节,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物品,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以及鸡鸭鱼肉等,延长蔬菜,肉类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

大 雪



大雪,表示雪下大了,到了这个时段,往往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北方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进入隆冬时节。

在南京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习俗。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用来迎接新年。

冬 至




冬至这天,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以后,白昼将逐渐变长,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民间流传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每年冬至这一天,不论穷富,饺子都是不可少的节日饭。所谓“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小 寒


小寒,从字面意义上看,表示小的寒冷,还没到最冷的程度,大寒应该最冷,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冷的节气却是小寒。俗语讲“冷在三九”,三九就在小寒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小寒节气探梅、访梅是一件雅事。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正是观赏梅花的好时节。小寒时节有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等食俗。

大 寒



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节日,如尾牙祭、祭灶、小年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春节也处在这一节气中。

广东佛山民间有在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滋补驱寒的功效。

以上便为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和习俗,很是有趣,不得不叹服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