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水、烧火、看酒花,在网络上流传的5种鉴别方法中,只有一种是可靠的。
汇兑手法=不可靠
伴奏加水,混浊是纯谷酒,不混浊是酒精酒。纯谷酒在发酵过程中生产高级酒精,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所以水的比例大了酒就会浑浊。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现在很多白酒需要加水降度,尤其是一些低度白酒,从工艺上已经把高级醇分离掉了,所以不是所有的纯粮酒兑水都会变混,方法管用但是过时了。
火烧法=不靠谱
白酒只要达到一定的酒精浓度,都是可以燃烧的,通过火焰燃烧的颜色来判断酒里面杂质多少,没有任何科学性。
白酒中除了乙醇和水,还含有几百至上千种化学成分,有些是已知的、有些是未知的,有对人体有益的也有有害的,观察火焰的颜色只能判断酒的纯净度,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只有纯酒精才是最干净的,难道纯酒精就是好酒的标准么!
观色法=不靠谱
白酒的颜色跟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不同相信的酒里面微量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清香型白酒没有变黄的基础,浓香型白酒放了30年都没有明显颜色的变化,而10年以上的酱香酒才会微微发黄。
如果你去过老酒博物馆,或者家里有真正放了几十年的白酒才会相信,只要黄的过分的酒都是有问题的,不是杂质含量高,就是加了色素的。
看酒花=不靠谱
酒花一是跟酒精度有关,二是跟酒的浓稠度有关,两者不能混于一谈。
纯酒精是没有酒花的,纯净水也是没有酒花的,50度左右的白酒酒花是最为浓郁、细腻的。
同样度数的白酒,酱香酒比清香酒的酒花更为浓密、持久,因为酱香酒中的酯类成分要更丰富一些,通过酒花来判断一款酒的品质,只有借鉴的意义,却不存在参考的标准。
加热法=靠谱
有句话叫:真金不怕火炼,而真酒是不怕加热的。
纯粮酒中的香味成分是天然发酵产生的,而酒精酒中的香味物质是食品添加剂,所以一加热,纯粮酒还是很香的,酒精酒就变成臭的了,以前的老辈人喝酒都要烫一下,现在也不敢烫了,因为有些酒一烫酒露馅儿了。
手搓、空杯更靠谱
除了加热以外,手搓和空杯鉴酒的方法也是非常直观的,核心逻辑就是当白酒中的乙醇、水等挥发性物质挥发掉以后,其余酯类等不挥发物质就会留在手心或者杯子上。
这时再去闻香,不会受乙醇和醛类物质的影响,才是体现一款酒真正品质的时候,所以品质高的酱香酒空杯闻起来比满杯还要香。
中国白酒被人为的分成了12个香型,其实就是一种市场行为,从工艺上来讲,核心的香型只有浓、酱、清三种,而不同的香型具有非常典型的风味和特点,判断标准也是有区别的,我们通过3款不同香型的白酒一起来看一下。
浓香~剑南春
剑南春属于标准的浓香型白酒,市场定位适中,在全国白酒消费市场的认可度都是很高的。
对于浓香型白酒来说啊,品评的标准首先就是要感觉到窖香浓郁,因为浓香型白酒都是以泥窖池进行发酵,其次就是入口感觉到绵甜,并且回甘持续性比较好,粮香、曲香等诸味协调、尾净余长,所以在品鉴浓香型白酒的时候,要参照相对应的标准,品鉴结果才会比较精准。
酱香~遵仁台
遵仁台是一款大曲坤沙酱香酒,同时也是作为“酱香酒标准样酒”,在酱香酒风格和特色上符合传统工艺和标准,风格典型、突出。
对于坤沙酱酒的品评标准是:酱香的味道一定是要突出的、焦糊香要幽雅不能过头,第一口喝到嘴里感觉到丝滑、柔润,基本感受不到刺激感,花香、果香馥郁协调,唇齿留香,后味悠长,酸不露头苦不留口,空杯留香持久,5年内的酒不会发黄,5年以上微微发黄,但永远不可能呈现尿黄色。
如果一款酱香酒入口比较糙、辣,苦味特别重,或者闻着酱香味儿比较重,但是入口后轻飘飘的,也感受不到花果香,不是假酒就是勾兑酒。
清香~汾阳王
清香型白酒又分为大清、小清、麸清,也就是分别以大曲、小曲、麸曲进行酿造的清香型白酒。
汾阳王属于大曲清香型白酒,在工艺上就是追求酒体的清香、纯净性,标准酒评浓缩成四个字就是:清、香、甘、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