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纹,各种兽类形象的装饰图案,古人常用仪器来描述,在青铜器上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彩陶、铜镜也可以看到。
为了在构图上区别于兽面纹,由动物的侧面或全躯形象构成的图案。麒麟纹
传统吉祥纹样。古称麒麟为仁兽,因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雄性为麒,雌性为麟,或合而简称为麟,传为祥瑞之物。古代石雕、泥塑、年画和刺绣等方面都有麒麟形象,作为祥瑞的象征。麒麟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体。后像马体,兽体近似龙。《毛诗正义》注疏中说:“麟,磨身,马足,牛尾,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大戴礼记》“毛虫三百六十,而麟为之长。”《礼记》将“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而麟为“四灵之首,百兽之先”。有的把麒麟说成吐玉书,身上有翼,能从日月飞。被命名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斗,则日月蚀”。以及麒麟属无种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岁。
白鹿
鹿,古代认为是一种神物,是祥瑞的征象,是人升仙时的乘骑。西汉初期诗赋《楚辞·哀时命》:“骑白鹿而容与。”所以古代装饰以鹿为题材的不少。《艺文类聚》九十九引《瑞应图》:“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北周庾信《庾子山集》一春赋:“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辟邪
传统寓意装饰纹。指传说中一种能驱走邪秽、袯除不祥的神兽。但文献说法不一,《汉书•西域传》鸟戈山离国注曰:“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急就篇》唐颜师古注曰:“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古代雕塑、织物、带钩等用辟邪作装饰。以南京、丹阳一带南朝陵墓前辟邪石雕最著名,形状似狮,其中帝陵前独角者亦名麒麟,双角者称天禄(鹿),王公墓前无角者最像狮,但多了双翼,辟邪实则是其统称。
再端
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之话,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猊,有角,印章“再端”钮,以角的不同,分单再端,双再端与斜再端三种。
斗牛纹
《名义考》:“斗牛如龙而觩角。”觩角即角作曲貌,一如弓鞬式。形异于龙、蟒之角。《埤雅》:“虚危(星名)以前像蛇,蛇体如龙。”故知斗牛纹并非牛形,而是一种想像的形象。《宸垣识略》:“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且视之,湖冰破裂一道已纵去。”亦谓非真牛形。又故宫太和殿脊兽中有斗牛一兽,头不作蟒形,遍体作鳞片,尾与麒麟尾相似。此兽纹亦用于服饰。斗牛纹服,次于飞鱼之服,属赐服之一。
狮纹
传统吉祥纹样。相传狮为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佛教经典,对狮子非常推崇。《玉芝堂谈荟》:“释者以师(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潜研堂类书》称师子为兽中之王,可镇百兽。故古代常用石狮、石刻狮纹,以“镇门”、“镇墓”和“护佛”,用作辟邪。《汉书•西域传》:“乌戈山离国有桃枝、师子、犀牛。”注引孟康曰:“师子似虎正黄,有冉页耏,尾端茸毛大如斗。”《本草纲目》:“陶九成言:其食诸禽兽,以气吹之,羽毛纷落。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马乳中,皆化成水。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蝇不敢集其尾。”《坤舆图》说:狮“为百兽王,诸兽见皆匿影。性最傲,遇者亟俯伏,虽饿亦不噬。……又最有情,受人德必报。……掷以球,则腾跳转弄不息。”纹饰一般皆以雄狮构成,气势威猛,亦有构成狮子戏球的,民间称“狮子滚绣球”或“狮子戏球”。狮纹在唐宋时甚流行。
羊纹
羊,古代寓吉祥之意。《说文解字》:“羊,祥也。”汉代铜洗上刻划有羊纹,子母羊纹等。并有“大吉羊”铭文。即“大吉祥”。
獬豸纹
清代补子图案。獬豸,传说中的兽名。《晋书•舆服志》:”或说獬豸,神羊,能触邪佞。(汉杨孚)《异物志》云:‘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楚王尝获此兽,因像其形,以制衣冠。’”清代御史及按察使补服前后,皆绣獬豸图案,明时亦用之。
上一篇:中国传统纹样——鸟样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