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原创稿
“阳气超硬芯片、小广控股”今天,我们迎来了虎年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3354硬针。
惊蛰,古时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值此时节,气温回升,春雷乍动,万物复苏后,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春雷始鸣 蛰虫惊醒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进入这个时节,天气转暖、土壤解冻、雨水增多、渐有春雷,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嫩芽破土,桃花争相盛开,迎接着浓浓的春意;黄鹂开始吟唱不绝,谱下春日的赞歌;雄鹰逐渐远去,鸠鸟鸣叫求偶,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春雷一响,大地回春,此时,正是文人墨客赏玩作诗的好时节,而惊蛰的种种物候现象,便成为他们笔下的佳句。“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一声惊雷,宋代诗人陆游感受着大地的春意萌动,万象更新;“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声声入耳,唐代诗人刘方平惊觉百虫渐醒,暖春降至;“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花开正盛,唐代诗人元稹感知到万物生长,春光正好。
除虫炒虫 品梨驱疾
惊蛰时节,是农民开始春耕的节气,在民间备受重视,有着一些独特的习俗活动,其中就包括蒙鼓皮、除虫和吃梨。
在古代,人们将雷神想象成一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神仙,一手持锤、一手击鼓,发出阵阵雷声。“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古人认为雷神击天鼓响雷,百虫才得以惊醒,便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祭雷神。
惊蛰一声雷,也惊醒了田间地头的害虫。有些地区会在这天举行除虫仪式,以保庄稼丰收;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家中用燃烧的熏香、艾草等,驱赶蛇虫鼠蚁,去除霉味;还有些地区,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炒虫”,即吃炒制的玉米、黄豆等,寓意消灭害虫、身体健康。
每到惊蛰,乍暖还寒,气候还较为干燥,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能够缓解口干舌燥的不适。同时,民间认为惊蛰吃梨有着赶走昆虫,远离疾病的寓意,所以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节吃梨养生。
百虫初醒,万物萌动。这段时间里,人体的肝阳之气有所上升,但阴血相对不足,想要做到健康养生,还需清淡饮食,少食多油肉类。同时,还需勤加锻炼,可慢跑拉伸,让自己精神抖擞、气血畅通。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伴着融融春光,暖暖春意,一起感受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