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钱庄是做什么的 中国礼仪文化ppt

现代有银行,古代有钱庄,这样一对比,你应该就知道钱庄是做什么的了,古代存钱都是去往名气比较大的钱庄,因为这样各地都会有分号,这样存取方便许多。那么,何谓七十二行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钱庄

钱庄是做什么的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俗称“钱店”。

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广东十三行真的有十三家吗

广东十三行(又称广州十三行)是清朝闭关锁国时,设立于广东的专办对外贸易的洋行,实际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创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实际行数变化不定,开始是十三家,后来最多达几十家,其中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

被招入十三行的洋行商人利用亲近政府之便垄断对外贸易,规定所有外国进口货物均由其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亦由其代购,并负责拟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同时,他们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负责向外商征收进口货税,并代政府经办一切同外商的交涉事宜,如代为传达政策、送交外交公文、转递外商的意见和禀帖等。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十三行的贸易特权被取消,后在外国经济侵略中加速衰落。

钱庄

何谓“七十二行”

“七十二行”,比喻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据宋周焊撰《清波杂录》所载,我国唐代的行业为“三十六行”,即宫粉行、肉肆行、成衣行、玉石行、丝绸行、珠宝行、麻行、首饰行、纸行、鲜鱼行、海味行、文房用具行、竹木行、茶行、酒米行、铁器行、针线行、顾绣行、汤店行、药肆行、陶土行、扎作行、仵作行、巫行、驿传行、棺木行、故旧行、皮革行、酱料行、纲詈行、柴行、花纱行、彩兴行、杂耍行、鼓乐行、花果行等。

徐珂在其著作《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由此说来,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等说法并非行业的具体数字,不过是各行各业的概称而已。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钱庄是做什么的,何谓七十二行”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