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泰蒙】两次逃脱被围歼,胡琏18军防御为何如此顽强?只因采用一种新战术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陕西华县人。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胡琏当时在步兵科第7连学习。1926年胡琏进入南京警备第2团,后来跟随部队编入陈诚的第11师,在随后的日子里一路蹿升,逐渐成为陈诚的“土木系的骨干”。1933年任18军11师66团长。1944年升任18军军长。

在解放战争中,胡琏指挥第18军主要在中原、华东地区作战,先后参加中原围歼战、定陶战役、巨野战役、宿北战役、盐淮进攻作战、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鲁中进攻战役、南麻临朐战役、土山集战役、大别山清剿战役、洛阳战役、阜阳战役、宛东战役、平汉路进攻战役等,在这些战役中,胡琏凭借着18军的优良装备和比较奸诈的指挥,为自己赢得了“18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的评语。

应该说这个评语主要是在巨野战役和南麻临朐战役中获得的,在这两次战役中,解放军都包围了18军,但是在胡琏的指挥下,解放军没能够消灭第18军,但是在最后的淮海战役中,以18军为主力的第12兵团,也就是“黄维兵团”最后被中原野战军歼灭于双堆集,胡琏虽然最后实际在指挥12兵团,但是再也无力回天了,而自己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据说从身上取出了32块弹片,总算捡了一条命。再后来虽然在金门、南日岛战役中表现不错,但是最后在东山岛一战还是铩羽而归。此后胡琏在没有指挥过作战,后来在金门炮战和越南又两次死里逃生,1977年6月22日,胡琏病逝于台湾。

在解放战争中,胡琏之所以能够两次在解放军的包围圈中死守成功,一方面是胡琏指挥的18军装备精良,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胡琏和其他国军将领不同。胡琏在防御时,并不是像其他国军将领一样缩成一团,而是采取了一种叫做“大纵深弹性防御”的战术,这种战术主要是将主力部署在核心阵地,在核心阵地周边布置大量的警戒阵地,这些警戒阵地通常是连排级兵力驻守,这些警戒阵地由核心阵地提供火力支援,在解放军进行进攻时,能够起到预警和迟滞作用,而且由于为核心阵地提供了宝贵的预警时间,就算解放军解决警戒阵地,这时候国军的核心阵地由于已经得到了事先的预警,解放军进攻的突然性也已经失去,这样从红军时代对付国军的法宝—夜间袭击就失效了。

这一点在巨野战役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刘邓集中了3个纵队进攻第18军,但是胡琏利用控制的几个村落构筑工事,标定各个火器的射击诸元,使得刘邓大军的进攻十分吃力,而且就算是构筑工事的镇子,国军也是把主力控制在镇子中心位置,在解放军突破了镇子外围的防线,国军马上就会组织反击封闭突破口,在章缝集战斗中,解放军就是这样,虽然打开了突破口,但是突破口被国军封闭,突入章缝集的解放军只能固守待援,最后打出来一个吴忠的180勇士,原来计划消灭18军的计划改为消灭11旅32团,但是最终也没有消灭这个团,最后在国军方面援军临近的情况下,刘邓只能撤围。

在南麻临朐战役中,胡琏如法炮制,也是让华东野战军进展缓慢,再加上当时一连下了7天的雨,导致炸药受潮、道路泥泞使解放军的火炮也无法赶到战场,在国军的援军支援下,胡琏再次逃出生天,而大纵深弹性防御又一次帮助胡琏能够和解放军周旋。

这种大纵深弹性防御应该说是比较适合战争的发展规律,国军的很多将领遇到对方围攻的时候都是迅速龟缩在一起,如果是有城墙的县城,国军就是依托城墙进行防守,这些国军将领的根据是当时的城墙经过多年的加固非常坚固,一般的火炮无法摧毁,这种看法如果是对付土匪或者早期红军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到了抗战时期就已经完全落伍,日军的炮火足够摧毁任何城墙,而且不光是火炮,对于国军的坚固阵地日军还会释放毒气,也就是城墙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到了解放战争解放军对付这种城墙除了火炮还有炸药,像临汾攻坚战就是使用炸药炸开城墙,而国军也开始注意控制一些城外的要点作为屏障,像锦州城外的配水池、大疙瘩,太原攻坚的四大要塞,都是这种要点,而在国军将领中胡琏算是比较早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刘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进军大别山是用自身的巨大损失来换取了重大的战略胜利,南下的12万大军到了刘邓出山的时候只剩6万,而且后来的中原野战军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要比东北、华东野战军差很多,甚至比华北野战军都要差,以至于战绩不是十分突出,就算是“军神”刘帅指挥,也是难有重大作为。直到打掉了黄维兵团,中原解放军的装备才有所改善,再加上国民党方面的主力部队都已经被消灭,在进军大西南的战役中二野才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不仅是缺乏重武器,同时还面临着没有根据地的问题,大别山是革命老区不假,但是我军历史上四进四出大别山,而每一次国民党回来以后进行的疯狂屠杀也是使当地的老百姓并不敢接近这一次又进来的解放军,特别是抗战时期桂系在大别山经营多年,通过联姻的办法在大别山也建立了相当深厚的社会关系网,解放军想要建立根据地并不容易。

双堆集是老18军最后的归宿,尽管后来重建了18军,在金门战役中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已经不复当年的嚣张

不过,这个套路在解放军的火力弱的时候还好使,特别是中原野战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所有重武器丢光,这样火力极弱,对于这种大纵深防御的确是力不从心,再加上这个时期解放军的作战指导方针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对于18军这种硬骨头是能啃就啃,如果啃不动,那就再找机会,而到了淮海战役,这个时候解放军的作战指导方针变成了“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敌人,决战决胜。”

这个时候,中原野战军下定了不惜把“中野打光,也要消灭黄维。”的决心,在这个决心下,中原野战军利用堑壕作业,一步一步蚕食12兵团的阵地,这样使得“大纵深弹性防御”既失去了纵深,也没有了弹性,虽然凭借着优势的火力,还能够和缺乏火力的中原野战军相抗衡。但是随着加强的华东野战军的2个纵队和一部分炮兵的到来,这就像两个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拳击手,这个时候任何的一根稻草都能改变战场的态势,更不用说2个纵队的生力军以及一定数量的火炮。这些火炮极大地提高了解放军方面的火力水平,胡琏的大纵深弹性防御也就失去了往日的作用,最终胡琏也只能是坐上坦克一路逃了出去。

平心而论,胡琏是国民党军队中比较善于指挥作战的战将,但是他的战功主要是建立在同中原野战军的交战中,特别是在大别山地区,中原野战军由于缺乏重武器,火力不足,攻坚能力较差一些,这才导致胡琏能数度逃脱。而胡琏长期指挥的第18军则是装备精良,特别是由于陈诚对于自己起家部队偏袒,第18军的物资供应一直优于其他部队,这也是胡琏能够称霸一时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