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帽子戏法的由来】听上去像瞎掰,其实是顶级科学发现:睡前故事也能提高娃数学成绩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森林,森林里有一间石头搭成的小屋,里面住着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一家三口……”

类似的开头一“上演”,就说明我和孩子进入了一个重要时刻,正在进行一个每天都不能缺少的“项目”,那就是——讲睡前故事。

只不过,现如今听故事的人从大宝换成了二宝,讲故事的人却依然是我。

每次二宝都会“指定”一堆书让我讲,而且每本书要刷N遍,在这样的无限循环中,每次我都要讲到口干舌燥,她才能带着满足的表情香甜地睡去……

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很多童靴家里也都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着。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我们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从童话故事到成语诗词,从地理探险到历史事件,从生活常识到习惯养成……各种题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但有一个方面的内容却很少见,那就是——数学。

“数学”睡前故事,为何如此稀有?

为什么睡前故事还会“偏科”呢?为什么会看不见数学故事的身影呢?

大概有不少人都认同: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言文化知识不一样,孩子学习数学是件严肃而正式的事,必须“正襟危坐”地进行学习,而在平时生活或一般的娱乐放松时间,很少能想到(或不应该做)和数学有关的事情。

咱们家长只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有这样两个原因。

1.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割裂感

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其实非常普遍,比如购物时凑满减、看钟表算时间、从家到地铁站的最近路线、什么角度踢球容易得分等等,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但老实讲,我们一般不会把这些归入数学的范畴,而是称之为:习惯、经验、常识。

那大家眼中的数学,是怎样的呢?

可能是这样的:

▲柯西不等式

是这样的:

▲幂函数

或者是这样的:

▲根心定理

总之,都是些不明觉厉的符号、曲线、辅助线,似乎只有这些才有资格被称为“数学”。

还有那些填满童年的古怪应用题:一边抽水一边注水的游泳池、鸡和兔子非要关进同一个笼子、活力无限的狗狗在两人之间不停往返跑……应用了所学的知识,却一点都不能“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简单的数学排不上号,复杂的数学又用不到,于是,数学似乎就与日常生活有了割裂感,以至于我们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也很少谈及数学方面的话题(辅导作业除外)。

2.家长也有数学焦虑

还有些爸妈,不愿意在家跟孩子聊数学。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自己就很怕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过不少打击。

语文和英语科目里的一些内容,更侧重主观认知和表达技巧,答案并不唯一,而是留有自主发挥的余地。说难听点,即使学得似懂非懂、考试的时候蒙一蒙,有时还能得个几分。

但,这一招在数学里是行不通的。复杂的公式定理、缜密的解题步骤、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凡中间出现了一点失误,都可能导致全线溃败。

学不懂数学的挫败、被老师批评的委屈、考试挂科的羞耻……这些曾经的噩梦,让许多大人产生的对数学本身的恐惧感,也就是所谓的“数学焦虑”。之前我也写过相关的文章:因为你的辅导,孩子数学成绩可能会越来越差……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数学学习为什么会很少出现在温馨的睡前时间里了。

睡前的数学互动,能帮孩子提升水平

数学难不难?确实难,学习内容是抽象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多少人都叫苦不迭。

尤其是孩子刚入门的关键时期,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培养兴趣。万一没把握住,引来连环打击,估计孩子就要重蹈“数学焦虑症”的覆辙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学数学的好办法——通过睡前故事就行。

这可不是谁拍脑袋提出的办法,而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论文发表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上。

科研人员在芝加哥地区的22所小学内,共招募了587个家庭参与实验,其中,孩子都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

这些家庭被随机分为两组:

阅读组(167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会在实验提供的app内,获得与阅读理解有关的文章和问题,涉及到词汇、拼写、发音、判断等知识点;

数学组(420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则被要求在app中观看数学相关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数学题,包括数字、计算、分数、概率、几何等内容。

两个组接触到的文章水平和题目难都度差不多,每周的阅读频率可以自行拟定。

接下来的一学年里,这500多个家庭便用这个app讲起了睡前故事,在语文和数学的亲子互动中各自努力。

学年结束时,科研人员给所有的孩子进行了期末数学测试,并把这次考试结果和学年开始的数学成绩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阅读组,数学组孩子们的数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实验还进一步显示:高数学焦虑的父母,一周进行一次数学亲子互动,孩子在数学成绩上的提高就会很明显。

科研人员分析后认为,高数学焦虑的父母,很少会在家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数学互动,所以即便只是一周一次的睡前故事,也能增加孩子接受的数学输入的质量,从而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

然而,若是一周进行多次,反而与一周一次没有明显差别。所以,家长无需贪心,只要偶尔和孩子进行与数学有关的互动,好处就已经足够多了。

这篇论文在发表的当下,就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经历了一番质疑。

不过,质疑声大多是围绕论文中使用的app展开(有人觉得这篇论文像是app软广)。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参考性,还是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虽然,这个研究结论,仅适用于孩子刚开始学数学的初级阶段,但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趣又有效的家庭教育思路——

轻松无压力、生动有趣的数学睡前故事,既能减少家长自身数学焦虑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又能提供品质好、体验佳的数学气氛,对任何年纪的孩子来说,都会是有益无害的。

怎样讲好数学故事?这张书单帮到你

当然,没必要非得看app上的数学故事,换成数学故事的纸质书,一样能起到效果。

这些天,我做了大量功课,整理出6套适合幼小衔接和小学阶段孩子的数学绘本故事和图画书,都是口碑好、能充分激发孩子兴趣的优质童书,其中好几本都是大宝的挚爱,这里跟大家一并做个分享。

《从小爱数学》

推荐年龄:3-7岁

来自韩国的《从小爱数学》,内容偏向数学概念的启蒙,很适合幼升小的孩子入门阅读,打好升学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也能读。

书中拥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奇妙的代数”和“好玩的几何”两大类,并由易到难进行了阶梯式的排序,几乎涵盖了孩子能接触到的所有基本概念。

这套书的妙处所在,就是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来解说数学概念,让孩子凭着对绘本故事的本能热爱,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步步循序渐进,扎实建立基础的数学概念。

就比如《玩具士兵与魔法块》这本书,讲的就是几何形状及分割的知识点。

主人公是一个只有一条腿的玩具士兵,他心爱的舞蹈女孩要被妖怪抓走了。为了营救心上人,他挺身而出,却反而被妖怪一口气吹跑了。

在外冒险的玩具士兵,把魔法方块分割、组合,变成汽车、轮船、火炬,一次次化险为夷。

最后,玩具士兵能安全回家吗?他又用魔法块做了什么礼物送给舞蹈女孩呢?

在跟着故事情节经历冒险的同时,孩子也能拿出几张纸,尝试分割魔法块做成不同的图案,把书本中的数学知识带进现实。

读完故事,孩子在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又了解到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了“图形可以进行分割,并组合成其它的图形”的概念。

在阅读和游戏之中,孩子能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建立起数学的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

《数学帮帮忙》

推荐年龄:5-8岁

常年占据大宝书架一席之地的《数学帮帮忙》,是美国非常有名的数学绘本,获得过包括美国《学习杂志》教师推荐儿童读物奖在内的很多大奖,是获得一线教师认证的好书。

这套书有新、旧两个版本,老版共25册,新版增加到了36册。

两个版本覆盖的学科内容变化不大,基本覆盖小学数学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含5方面:

  • 数字与运算
  • 量与计量
  • 图形与几何
  • 探索规律
  • 统计与概率

《数学帮帮忙》的每一本书,都会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每个故事,都会先抛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通过情节的推动,毫不刻意地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引出来,落实到具体应用上,设计得非常巧妙。

比如,在《恼人的水痘》这个故事中,主人公齐普的班级一共15人,需要出10人参加合唱比赛。然而,班级中有3个孩子得了传染性极强的水痘。

为了确保合唱比赛顺利进行,齐普想要了解所有同学的健康状况,他想到的方法,就是分类统计了。

如何合理分类?如何调查大家的情况?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就能跟着齐普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了。

这套书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数学不只躺在课本里,也可以鲜活地出现在生活中,鼓励孩子把数学真正“用起来”。

温馨小提示:虽然内容上有5大分类,但类别内的知识点难易程度还是有梯度差异的。所以,家长可以根据难度,先帮助孩子进行一下书籍分类,读起来会更顺利些。

《美丽的数学》

推荐年龄:5-12岁

这套《美丽的数学》,是由日本绘本大师、安徒生奖得主安野光雅,携手东大数学系教授共同编绘的,有“最美数学绘本”之称。

书中运用日系绘本一贯温润的笔触,将抽象的数学本质展现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带领孩子轻松走进数学世界。

这套书一共5册,每一册都展现了一个数学知识专项,分别是:

  • 《十个人快乐大搬家》——10的合成与分解、增减恒等
  • 《壶中的故事》——阶乘
  • 《奇妙的种子》——点算、倍量变化
  • 《帽子戏法》——假设推理
  • 《三只小猪》——排列组合、排除法

每本书的故事,都不是在单纯地讲解知识点,更像是一个互动游戏,孩子可以深度参与其中,并去主动探索。

比如《壶中的故事》这一册,开篇就是一个漂亮的青花瓷双耳壶,待我们揭开壶盖,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壶中的水里有1个小岛,小岛上有2个国家,2个国家各有3座山,3座山上各有4个城堡,4个城堡里各有5个村庄,5个村庄里各有6栋房子,6栋房子里个各有7间房间,7间房间里各有8个柜子,8个柜子里各有9个箱子,9个箱子里各有10个壶。

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数字1到10,然而仔细琢磨就能发现,里面暗藏了乘法的玄机。最后壶的数量,需要用1×2×3×4×5×6×7×8×9×10来计算,得出的答案居然有362万多个!

这个倍数关系的增长,就是阶乘的概念了。

最妙的是,当我们继续打开这362万多个壶盖,壶中的故事又重新开始了!简直就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的进阶版有没有。

这样的情节安排,既充满乐趣,也跟孩子们传达了循环、无限的概念。

别看书里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涵盖广泛、有易有难,却都能通过怡人的画面传达出来,让小孩子感受到数学的自然之美,让大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理性之美。

推荐幼小衔接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相信能在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发现动脑的喜悦,打从心底爱上数学。

《你好,小学数学》

推荐年龄:5-12岁

《你好,小学数学》是2020年上市的新书,由二十多年教龄的资深数学老师编著,最大的特点是:它选择了孩子们、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最爱的漫画形式,来呈现数学知识。

这套书共有10册,每册都包含1个数学知识体系,全套书把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拆分成了10个类别:

  • 数的认识、计算和速算、时间与测量、统计与概率、逻辑与推理
  •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基础应用、行程应用、典型应用

细算下来,共有96个知识点呢。《你好,小学数学》把同一类别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构清晰、成体系。

书中每一小节内容,都会紧紧围绕知识点,简述一个搞笑的漫画故事,故事中会将数学知识点的定义、要点一一呈现出来。

比如, 在讲圆的概念时,就借助了自行车轮胎,告诉孩子们,只有车轴到轮胎上的点所有距离都相同时,圆形的车轮才能顺畅运转。

如果圆心位置变了或者距离(半径)变了,车子骑起来也会颤颤巍巍,一不小心就会摔个“狗啃泥”。

孩子在爆笑中,也把圆的特点和概念记住了。它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再加上搞笑漫画的形式,配文也比较少,很容易点燃看书学习的热情,孩子读起来会很轻松。

大宝也很喜欢这套书,拿到手就一口气读了好几本,还总是边读边乐。

对于幼小衔接的孩子来说,可以作为寻找兴趣点的数学启蒙书来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作为课内数学的一个辅助读物和工具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万物有数学》

推荐年龄:5-12岁

这套书也是近两年现象级的大热数学图书了。之前,我就以超低价开团过,一上午就卖出几千套,足见它的热度。

作为“网红”,《万物有数学》不仅有人气,更有实力。

跟之前几套数学书一样,它也按照知识类别,分了4个主题,每个主题2册书:

  • 数字与运算
  • 几何图形
  • 量与计量
  • 统计和概率

细算下来,全套书包含93个数学概念,内容基本涵盖小学1-6年级的数学内容。

《万物有数学》重视知识脉络的拓展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按照“故事+概念+游戏”的主线展开。

比如,讲等差数列时,就先通过数学家高斯的故事,讲述了“数列”的由来,向孩子们科普数学常识;再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让孩子轻松弄懂这个概念说的试啥。

最后又通过“插彩旗”游戏,让孩子利用等差数列去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故事,这套书还会运用一些直观的场景和图示,来引导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浅显易懂又有趣。

比如,讲到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将扇形拼成类似长方形的形状。面积没变,形状变成了孩子好理解的样子。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长为圆的周长的一半,宽为圆的半径r,由此可得: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πr²

《万物有数学》在场景故事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再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步接一步,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数学思维。

除此之外,这套书还有一点让我很欣赏:它能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帮孩子由点及面,构建立体、全面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多种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提升综合能力。

《汉声数学图画书》

推荐年龄:5-12岁

终于要写《汉声数学》了,把它留在最后,实在是因为我真的太爱这套书了,它绝对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必读的经典书目!

要知道,这套书早在1970年就出版了,是美国为了提高国力,专门请18位数学专家针对儿童创作的,到现在也跨越半个世纪了,依然广受欢迎。

作为妥妥的老牌“贵族”,不管是在各大电商平台,还是火眼金睛的妈妈圈,它的地位无人撼动。

这套书我是早早就囤在家里,等到大宝幼小衔接的时候才拿出来看。以我对大宝的了解,他一定喜欢。果然,他看得非常入迷。

全套书一共41册,外加1册《妈妈手册》,覆盖了小学需要掌握的所有数学知识。

《汉声数学》里的故事,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总结和学习,换句话说,数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孩子拓展思路和眼界,培养一种系统的学习数学的思考方式。

比如,第1册《数是怎么来的?》,上来就抛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放牛的原始人,你需要保证出门、回家时牛的数量是一样的,但当时没有数字的概念,也就是没有1234……这时,你要怎么做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作为成年人的我,都没有一下答出来。而书中给的答案是:

用石头计数。放出去一头牛,就捡一块石头放入口袋;等傍晚回家,回来一头牛,就扔掉一块石头。

是不是很惊喜?看似在解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答案却让我们出乎意料。这其实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就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自行给娃做下拓展训练,比如:

傍晚回家时,最后发现剩下一个石头,说明什么?(丢了一头牛)

傍晚回家时,最后发现石头少了一块,又说明什么?(多了一头牛)

有些妈妈会反馈说,《汉声数学》的故事不够好玩有趣。确实,单从情节和行文来看,《汉声数学》是有点偏学术挂的文风。

不过,只要孩子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或者爸妈讲解风趣到位,让孩子感兴趣,也绝不是问题。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学习数学锻炼到的思考判断、逻辑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都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所以,是时候在孩子的睡前故事里,加入一些数学故事了(或是讨论一些关于数学的话题)。

希望每一个温馨的数学睡前故事,都能融化一点点“数学焦虑”,为孩子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出一份力。

参考资料:

[1] Talia, Berkowitz, Marjorie W, Schaeffer, Erin A, Maloney, Lori, Peterson, Courtney, Gregor, Susan C, Levine, Sian L, Beilock. Math at home adds up to achievement in school.[J]. Science (New York, N.Y.), 2015, 350(6257):196-8.

[2] Frank MC. Comment on "Math at home adds up to achievement in school".[J]. Science (New York, N.Y.), 2016, 351(6278):1161-b.

[3] Berkowitz T, Schaeffer MW, Rozek CS, Maloney EA, Levine SC, Beilock SL. Response to Comment on "Math at home adds up to achievement in school".[J]. Science (New York, N.Y.), 2016, 351(6278):1161-c.

川妈说说

我给大宝买了全套的《汉声数学》,让他当成绘本来看。当然,他早已开始独立阅读,不用我再念给他听了。但是,我们会讨论,我会帮助他理解困难的地方。

本来的无意之举,没想到竟然得到专业研究的支持,对孩子学习数学具有很积极的作用。如此,打破了我们之前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刻板印象”。看来,必须得继续下去。

拓展阅读


数学课外书的“四大天王”,不弄清这一点买对也会用错

收藏!这10部关于数学的顶级纪录片,告诉孩子数学一点都不枯燥

mom看世界:跟着二胎博士妈妈一起学育儿、看世界;这儿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还有独家的科学课程、阅读课程;来吧,养娃路上永远缺个好朋友!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