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希尔德布兰】仅存68行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是如何表现战士的荣誉感的?

图片

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中世纪文学是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低谷。这期间经济停滞、倒退,政治反动,蒙昧主义猖獗,文学成为神学的附庸。

尽管如此,19世纪早期的浪漫派作家们在中世纪哥特文化中看到了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对精神的崇尚和对女性的赞颂,中世纪文学得以重新发掘,并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英雄史诗作为中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在中世纪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中世纪初期的英雄史诗,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之前产生的民间创作,反映的是氏族制度瓦解时期的部落生活,歌颂了部落英雄,并且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今天想要跟大家介绍的作品,是日耳曼人的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该作残存68行,流传于8世纪,手抄本属于9世纪,描述民族大迁移末期时随东哥特国王狄特里希出征的希尔德布兰特,在30年后返回故乡及边境上和他儿子战斗的故事。父亲认出了儿子,赠给他一个金环。儿子拒绝这个“异族人”的赠品,为了保持日耳曼战士的荣誉,向父亲挑战,父亲也只能应战,残稿在描写激烈的战斗处中断了。

在残存的文稿中,有一段描述父亲处境的话语:

哀哉,上帝保佑”,希尔德布兰特说,“不幸的命运!”

我曾经转战许多地方,历时六十春秋,

他们总是把我编入战斗的队伍,

而我不曾死在任何一座城堡。

如今,我亲爱的儿子将用剑把我杀死,

用武器把我打倒在地,或者,我把他杀掉。

征战多年的父亲,被迫在战场上与儿子兵戎相见、拔刀相向,这是怎样的矛盾与悲哀。如果不杀死儿子,自己会丧命战场。如果杀死儿子,那也不是身为父亲的正当作为。处于两难境地中的父亲,在情与理、家与国、对与错之间的抉择中,几乎无法做出两全其美的平衡。

如果全稿留存至今,那就可以窥得作品全貌,知道在战争中父与子到底战果如何了。不过,单从父亲接受儿子挑战这一点来看,父亲、儿子两人都具有战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奋战到底,身先士卒。至于个人私情,也被放到了国家利益的后面。

也许,优秀的战士,一直都是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与意外的挑战!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