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粉丝,完全无法理解粉丝有时开心,有时低落的心情。
球队对于球迷而言,就如同美人一般,他们将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自己所支持的球队之上——就旁人而言,他们对球迷这种情绪上的波动,更多还是鄙视,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那种短暂的辉煌,为何能够让球迷如此疯狂。有些时候,当球队保持自己巅峰位置的时候,又能够给球迷们提供一个充满欢乐的未来,让球迷们觉得这阳光下的高地,永远属于自己。当然,这之下也暗藏着无尽的绝望和失望。球迷们的情感跟随球队的成绩波动,就如同坐在过山车上一样。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克鲁伊夫所执教的巴塞罗那,就是一支这样的球队,他们让球迷们坐上了过山车。作者Gary Thacker就讲述了克鲁伊夫与梦一队的故事。1988年的时候,克鲁伊夫成为了巴塞罗那的主教练,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阿贾克斯积累了不少执教经验。在巴塞罗那,克鲁伊夫也是打造出了有着自己深深烙印的球队,人们将其称之为“梦一队”。
1989年,克鲁伊夫率领巴塞罗那夺得了欧洲优胜者杯的冠军,而在接下来的那个赛季,克鲁伊夫则是帮助球队拿到了国王杯的冠军。此外,在1991年至1994年期间,荷兰教头连续四个赛季帮助加泰罗尼亚球队拿到了西甲联赛的冠军奖杯。此外,在1992年的时候,克鲁伊夫率队杀入欧冠决赛,并在温布利球场击败了桑普多利亚,第一次将欧冠冠军的荣誉带回了诺坎普。
1994年,此前战绩彪炳的巴塞罗那再次杀入欧冠决赛。成为历史上最好的球队之一,他们只需要击败米兰即可。那时的巴塞罗那似乎进入了一个统治足坛的时代,不仅仅是在西班牙,还在整个欧洲足坛。
1994年5月18日,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个原本属于巴塞罗那登基加冕的日子,却成为了加泰罗尼亚人不愿意回忆的噩梦。巴塞罗那没有能够举起那座触手可及的冠军奖杯,他们在比赛中摇摇欲坠,最终成为了米兰登顶的垫脚石。巴塞罗那的冲锋势头戛然而止,进而遭到了毁灭。而在两年之后,荷兰足坛名宿克鲁伊夫更是被爆出与球队副主席加斯帕特矛盾日益加深,遭到解雇。那个缔造了辉煌的梦一队,也在一片唏嘘声中成为了回忆。
对于克鲁伊夫的离开,大抵有两种说法,一部分人觉得他的离开是寻求职业生涯的转变,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他是巴塞罗那高层权利斗争的牺牲品。至于那些具有文艺情怀的足球评论员们,则认为巴塞罗那“梦一队”的破灭,是因为它飞得太高,几乎接近了太阳,最终被太阳的火焰所吞噬。
或许真的存在一些能够解释巴塞罗那“梦一队”瓦解的理论,但无论如何,雅典的那场失利就是这一系列隐患的触发点,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迎战卡佩罗所执教的米兰之前,巴塞罗那的问题就已经暴露了出来。当时的巴塞罗那在西甲联赛中并没有展现出统治级的优势,拉科鲁尼亚紧咬着巴塞罗那,联赛冠军的争夺直到最后一轮才见分晓——巴塞罗那大比分战胜塞维利亚,而此前保持着微弱优势的拉科鲁尼亚则是在对阵巴伦西亚的比赛中错过了点球的黄金机会。当时拉科鲁尼亚阵中的点球专家多纳托并不在场上,而贝贝托在压力之下,拒绝主罚点球。最终决定拉科鲁尼亚生死的点球主罚权落到了久基奇身上,然而他并没有能够为拉科鲁尼亚取得进球。最终巴塞罗那和拉科鲁尼亚在积分相同的情况下,巴塞罗那凭借胜负关系的优势,夺得了那个赛季的联赛冠军。
事实上,自打1990/1991赛季,克鲁伊夫的球队以10分优势夺得自己执教巴塞罗那以来的首个联赛冠军之后,他们在西甲联赛的优势就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其他球队的实力都在不断上升。1991/1992赛季以及接下来的那个赛季,巴塞罗那都不过是以一分的优势夺得西甲冠军。尽管在欧冠决赛面对米兰的几周前,巴塞罗那就拿到了西甲联赛冠军,但他们的弱点也在比赛中变得愈发明显。毫无疑问,经验老道的卡佩罗不会错过这个抓住对手弱点痛击的机会。
其实这些情况,在事后是非常容易被看出的,但在赛前的时候,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巴塞罗那还是夺冠的热门,球迷们报以很大的期待,球队上下也是信心满满。克鲁伊夫相信自己的能力,但这种爆棚的自信心在突破临界点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傲慢。
克鲁伊夫爆棚的自信心也是感染了西班牙媒体。在El Mundo Deportivo看来,巴塞罗那已经处于实力的巅峰,而卡佩罗的米兰则被描述为“贝卢斯科尼时代最穷困的米兰”。媒体报道似乎有着一边倒的趋势,至少他们都觉得巴塞罗那有战胜米兰的理由。荷兰三剑客——古利特、范-巴斯滕和里杰卡尔德——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回忆,米兰后防两员大将——科斯塔库塔和巴雷西——还都因为停赛而无法在决赛中出场。
克鲁伊夫在决赛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更是表示:“我们的球队比起之前在温布利球场夺冠之时,更富竞争力,也更富经验。米兰和其他对手一样没有啥绝对的优势。他们的比赛基于防守,而我们(取胜)基于我们的进攻。”此外,克鲁伊夫还认为,他已经将33场比赛攻入30粒进球的杰出巴西前锋罗马里奥带到了诺坎普。相比较下,米兰花费同样的转会费,签下的是马塞尔-德塞利(后卫)。很显然,此时克鲁伊夫爆棚的自信心已经转变成了一种不可描述的狂妄自大。
有消息表示,1992年在温布利球场进行的欧冠决赛之前,克鲁伊夫曾告诉自己的球员们“好好享受比赛”。而在两年之后,克鲁伊夫告诉球员们,“你们比他们好,你们会赢得比赛”。毫无疑问,克鲁伊夫在1992年的赛前讲话能够鼓舞人心,而两年后的说话,则显得有些愚昧。日后回忆此事,克鲁伊夫自己也显得有些惋惜,他表示:“这并不是说我们踢得很糟糕,而是我们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在踢球上。”而出现这样的问题,主教练无疑是难辞其咎的。
在那场巴塞罗那与米兰的对决之前,很多球迷都觉得巴塞罗那会是主导比赛的一方,但可能大多数球迷都没有想到,米兰才是主导比赛的一方。
尽管科斯塔库塔和巴雷西的缺席,很多人都觉得卡佩罗会将德塞利放在后防线上,但最终意大利教头将法国人放到了中场,而与其搭档的正是此前一直被人们所低估的阿尔贝蒂尼。卡佩罗这样的一个改变,也决定了这场比赛的结果。
德塞利在比赛中不惜体力的奔跑,出众的跑位,让巴塞罗那星光闪耀的中场黯淡无光。法国人很好地限制住了阿莫尔、巴克罗和瓜迪奥拉的发挥,他们在中场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地组织和串联。因此,罗马里奥和斯托伊奇科夫在前场并没有办法得到什么支援,更加没有办法得到什么进攻机会。在德塞利的努力下,巴塞罗那的中场失去了活力,而马萨罗和萨维切维奇这对米兰进攻组合则是在阿尔贝蒂尼的支持下,不断折磨着巴塞罗那的防线。
比赛第22分钟的时候,萨维切维奇右路下底传中,尽管苏比萨雷塔努力扑救,但仍旧没有能够阻止马萨罗的破门。一球落后,克鲁伊夫的球队似乎回过神来,感受到了紧迫感,并试图在扳平比分,可惜他们的努力始终都没有能够转化成为进球。至于米兰,他们在上半场结束之前,又一次攻破了巴塞罗那的大门。
罗马里奥的射门被塞巴斯蒂安-罗西化解——这也是巴塞罗那最好的一次破门机会——而后米兰快速反击,多纳多尼左路突破后传中,马萨罗抓住机会梅开二度,帮助球队扩大场上优势。
在马萨罗破门得分之后,米兰的替补球员们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不过卡佩罗只不过是双手插袋,转过了身子。克鲁伊夫可能在赛前考虑到了这场比赛中的一些难处,但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球队在上半场结束的时候,就已经两球落后。而淡定的卡佩罗此时也明白,他的球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易边再战,意大利教头要求自己的球员们至少再攻入一球,彻底瓦解巴塞罗那的斗志。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下半场开始仅仅两分钟,米兰的第三粒进球出现了,而这一次破门得分的是萨维切维奇:他抓住了纳达尔失误的机会,凭借自己出众的洞察力和上佳的技战术能力,将球送入巴塞罗那大门。三球落后,巴塞罗那真是陷入了困境。
从电视画面来看,米兰球员在庆祝进球的时候,瓜迪奥拉则是在振臂高呼,为巴塞罗那的队友们打气。然而,德塞利的致命一击,彻底让巴塞罗那球员失去了斗志。在比赛之前,克鲁伊夫还曾拿罗马里奥和德塞利的签约来嘲讽米兰,但在德塞利进球的那一刻,一切都结束了——比赛即将进行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德塞利插上补射得手——德塞利的进球不仅仅是为米兰锦上添花,更是向巴塞罗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将场上比分改写为4-0,而在法国人取得进球之后,卡佩罗也开始了庆祝。
赛后的巴塞罗那更衣室一片死寂,一名教练组成员在回忆当时情况的时候,表示:“球队如同死了一样。那个时候球队最需要的是支持,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克鲁伊夫来回踱步,然后默默地离开。他当时可能并不知道巴塞罗那“梦一队”的结局是什么,但那位教练组成员肯定是预见到了最后的毁灭。后来,克鲁伊夫最忠诚的助手雷克萨奇回忆起这场失利,表示:“我们安于现状,我们并没有针对未来做出仔细的计划。”
巴塞罗那“梦一队”的毁灭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克鲁伊夫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作品。此前承诺续约的苏比萨雷塔在巴塞罗那输给米兰的第二天被告知不会有新的合约,他可以离开球队了。
米歇尔-劳德鲁普在那场欧冠决赛中被排除在首发名单之外,他成为了欧足联三名外援规定的“受害者”。而他的弟弟布莱恩-劳德鲁普,在米兰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放弃。在回到西班牙之后,米歇尔-劳德鲁普宣布自己将会离开诺坎普,并选择加盟了巴塞罗那的死敌皇家马德里。
1994年世界杯之后,巴塞罗那的情况也在进一步恶化。斯托伊奇科夫和保加利亚国家队成为那届世界杯上最大的黑马,但他在回到西班牙之后,情况和此前全然不同。斯托伊奇科夫和罗马里奥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他指责巴西前锋在世界杯之后一直没有能够找到自己的状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斯托伊奇科夫甚至如此指责自己昔日的密友:“他的身体在西班牙,但他的灵魂仍旧在里约热内卢。”此外,斯托伊奇科夫与克鲁伊夫之间的矛盾也变得公开化,他甚至在电台节目中表示:“要么他走,要么我走。”
此时的巴塞罗那正处于内斗的漩涡之中,瓦解似乎已经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对于不少巴塞罗那球迷而言,克鲁伊夫仍旧是他们心中的英雄,他的青训方针为球队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同时他在执教球队期间也确实为球队带来了不少荣誉。然而,巴塞罗那“梦一队”的瓦解,无论如何就将成为球迷心中挥之不去的悲伤。
在王尔德的《雷丁监狱之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扼杀他所爱的。”而这首诗在后面又说道:“懦夫用吻扼杀,勇士挥剑砍伐。”或许克鲁伊夫如此迷恋他的创造,他相信自己注定要功成名就,他相信米兰是不可能击败他们的,一切都源于此前球队的光芒所造成的假象,欺骗了他。在《雷丁监狱之歌》的最后一节,王尔德写道:“有的人爱得太少或太多,有的人卖爱或买爱,有的人干这事眼泪汪汪。有的人却连气也不叹一声:因为人人杀他心爱的人,但自己并不会为此丧生。”
雷克萨奇是正确的吗?是不是克鲁伊夫倾注在球队身上的爱太长,所以他需要卖掉,或者买来一些球员呢?如果是这样,这就是他要毁灭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吗?这是不可避免的认知失调吗?或许吧。巴塞罗那的“梦一队”瓦解了,但我们不可否认克鲁伊夫倾注全部爱所打造的球队,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或许巴塞罗那“梦一队”瓦解的时候,就是过山车需要重启的时刻吧。
毕竟,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失望,那么你又如何能够知道快乐是什么?
(西地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