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小龙虾的来历小龙虾?

文|边隽祺

有人认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原住民们已经广泛地开始食用小龙虾。印第安人非常熟练地用芦苇勾着鹿肉在池塘里捕捉小龙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使得小龙虾的烹饪方法更加多样化,而且也使得小龙虾作为一道食材更加普及。1775年“大驱逐”之后,阿卡迪亚人大量地进入路易斯安那。阿卡迪亚人是17世纪法国殖民者在北美的后裔,其中一部分人也是法国人和原住民的混血儿。对于这些来自于加拿大沿海省份的人来说,水产品是他们饮食习惯构成中的重要一部分。所以,阿卡迪亚人就沿着河口和支流定居,大部分在新奥尔良市附近安家。在缓缓流淌的湿地中,这些拥有丰富捕鱼经验的阿卡迪亚人,捕捉小龙虾简直是轻而易举。在阿卡迪亚人和美洲原住民的短暂接触中,他们很快学会了小龙虾的吃法,然后又借鉴欧洲大陆的烹饪方法,发展出颇具特色的菜系。现在美洲南部卡津菜系的特色就是各式各样的小龙虾。

现如今,小龙虾早已成为全球各地吃货盘中的美食。这个小小的、带壳的水产品,不仅仅在中北美、欧洲大受欢迎,而且在非洲、澳洲、加勒比地区和泰国都很流行。外国的吃货们也将小龙虾同自己的饮食习惯相结合,开发出令人新奇的吃法。现在新奥尔良地区最传统的小龙虾吃法就是选一个直筒的大汤锅,放上由多种香料制作成的卡津粉(主要成分是辣椒和胡椒),再添上少许柠檬,倒入满满一锅小龙虾,边煮边搅,让卡津粉的滋味充分地浸入小龙虾,最后加入些玉米和土豆作为配菜。煮成之后,用一个大盘子将小龙虾盛出来,然后大家围绕在桌子旁,大快朵颐。这种小龙虾的烹饪方法非常劲爆和粗犷,和麻辣小龙虾非常类似,都是以香料熬制出主味,而且都是以辣为主。

比起这种简单粗暴的吃法,另外的一些做法更加文艺。小龙虾派——将剥好壳的小龙虾连同酱汁做成欧洲人喜欢吃的派,或者做得小巧一些,就是迷你小龙虾派。小龙虾薄饼——类似于小馅饼,里面填满了小龙虾虾仁。小龙虾比萨——就是比较常见的披萨,上面撒上小龙虾虾仁。小龙虾浓汤泡饭——用油脂、面粉、洋葱、西芹、青椒熬出好浓汁,然后加入小龙虾炖煮,最后浇在白米饭上。这些吃法,似乎都非常容易被中国的吃货接受,而小龙虾奶酪通心粉和小龙虾秋葵浓汤这种做法则更加符合欧洲人的胃口。

当然,在中国吃货看来,以上地区都不值得一提,因为论消费,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在中国,小龙虾的做法更是五花八门,香辣、干煸、油焖、姜辣、爆炒、蒜蓉、清蒸、醉虾等等,当然,还有最令人喜闻乐见的麻辣小龙虾。

小龙虾本是舶来品,那么小龙虾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网上有一种曾经流传很广的说法是:抗战期间“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将克氏原螯虾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变成小龙虾,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其实这个说法非常不靠谱,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20世纪70年代人类才开始DNA重组技术的应用研究,侵华日军搞基因改造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据果壳网主笔,科普作家王冬(笔名瘦驼)介绍,日本的确是小龙虾进入中国的跳板。大正九年(1920),有人在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建立了食用蛙养殖场,养殖牛蛙。昭和二年(1927),有人从夏威夷带来了20只小龙虾,想将它们培育成牛蛙的饵料。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小龙虾占领了日本,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除了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小龙虾的日本亲戚——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它赶尽杀绝了。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把这种生长迅速的动物当成美味。由于缺乏详细的文献记录,我们只知道小龙虾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是南京附近,时间大约是1929年,很可能是被当作宠物或者饵料引入的。之后小龙虾便凭借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各地繁衍开来。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渐渐走上中国人的餐桌。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