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实况2017pte球员】中国1400年前定义了排行榜,如今排名权岂能尽落于外国之手?

感谢您点开这篇文章!欢迎关注"长老兔",阅读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中国人1400年前创立了科举制度,在中国人心目中第一次定义了排行榜的重要地位,也造就了中国最早也最特别的榜单文化。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却逐渐丢掉了对涉及切身利益领域的排名权与定义权,甚至在有些领域还要仰人鼻息。

西方国家一度垄断很多重要领域的排名权和定义权,比如世界公共卫生等级国家排名,世界百大名校,全球影响力百大人物等等,为西方国家的形象涂脂抹粉。近年来,西方各国疲态渐显左支右绌,其自身所吹捧的很多所谓“专业”榜单更是在疫情和诸多事实的照妖镜下无所遁形,丑态百出,现了原形。

关乎中国人自身利益的排名权和定义权,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下中国和外国榜单文化的根源,各类群体制造和追捧排名的动机,以及其危害。望诸君警惕中国与外国势力这种藏在桌子底下的文化之争。

一.高校排名狂热

每年夏天的高考季之后,媒体上总会掀起一阵各种关于高考状元故事的热潮,铺天盖地。除此以外,中国高校的排名变动也总是引起大量关注。

众所周知,中国排名前二的名校共有两所,但是“排名第三”的高校却有十多所。为了争这个第三,大伙经常在网上吵得昏天黑地。就更别说国外高校的排名了,常年是中国留学生家长以及留学中介乐此不疲的话题。

说的跟谁不是排行老三似的,哼!

而在这种热衷于学校排名的现象背后,却有一个十分尴尬的现实,那就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片面地追求学校排名,但他们很可能完全不了解这些榜单背后的弯弯绕。

除了学校的排名,各种五花八门的排名榜单及其变种(如各种热搜,热榜)也是吸引群众眼球的绝佳手段。其实不仅中国如此,国外的民众也十分热衷于追捧各种排名,但是唯独中国人对于学校排名的这种执拗,可谓是深入骨髓。而这种“有关学校的一切都要争个座次”的排名文化在中国的盛行,就起源自1400年前的一次重要变革——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就是开科取士,是一种面向社会尤其是庶族和平民通过考试来选用人才以充实国家官吏队伍的制度。自隋唐创立以来,科举制度就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为政府选拔了大批的官员,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科举始于隋朝605年,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废除。据统计,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共产生了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十万名以上的进士,近八百名文武状元。

科举制替代了此前的九品中正制(表面上也是一种排名制度),自设立科举制度的隋唐起,对登科及第的孜孜追求就成了中国文人学子人生梦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提倡平等竞争,打破了门阀世族对上升通道的把持,为广大中下层文人阶层提供了一条更加公平的晋升道路。考取功名,既能实现个人价值,齐家治国平天下,达成“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梦想;又能光宗耀祖,实现整个家族的阶级跃升,跻身上层社会。这种巨大的诱惑力是中国文人所不能拒绝的。而对于古代政府而言,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充实了国家机构,形成了一套层层相因、辐射全国的有效管理机构,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因此也会不遗余力地维持并推广这一制度。

古代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是比较困难的,三年一次的科举,其总录取人数只有数百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一朝高中,便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也会被完全改变,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此,古人将金榜题名评为四大喜事之首是有深刻现实考量的。

“金榜题名”中的金榜又称黄甲,是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后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多由皇帝点定,又俗称皇榜。因此,古时候考中进士就称为金榜题名,前途无量。唐代诗人孟郊在《登科后》诗中写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登科及第,命运顷刻改变。这首诗就生动地描写了孟郊金榜题名后的喜悦心情:春风拂面,惬意自得。

科举制改善了选拔人才的制度,使拥有才识的普通读书人也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并且,科举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间读书风气的盛行,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大部分是出于民众对功名的追求,而不单纯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但其客观上确实将提倡读书求学引导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风尚,使得对于教育的追求成为了全民共识。所以,科举制度的诞生是中华文化和教育领域上的重大突破。同时,这也是对世界改进人才选拔和政府治理的一大特殊贡献,比如近代欧洲国家的文官制度,就是学习借鉴自中国的科举选拔体系。

英国的官僚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对于长期把持社会上层的世家门阀而言是一场巨大的变局,底层平民源源不断地跻身高层彻底动摇了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虽然在科举制度诞生初期世家大族可以凭借残存的底蕴优势碾压庶民,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整个社会知识普及度全面提高,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凭借这个相对公平的制度不断崛起,先是与老牌门阀世家分庭抗礼,然后逐步削弱并最终取代了腐朽落后的世家门阀现象。

比如,由于宋代的科举制度公平性大幅提升,许多当年都是学霸的高官子孙也未能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仅能担任中低阶官员,无法延续家族的“荣耀”,因此,当时还产生了“富贵不过三代”的俗语。因此,自科举制建立并推行开来,中国从此再无千年世家。

恰恰是这种给所有社会群体以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才是一个社会公平性以及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高种姓三哥:进步?什么进步?老子就是进步!

而在当今的很多国家,王室贵族甚至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并且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这种现象是对一个社会的进步性与公平性的极大嘲讽。若是身边有人鼓吹什么世家大族,贵族传承之类的鬼话,若这人不是祖传三代的大资本家,本兔就要劝大伙都离这种人远一点,傻里傻气的容易带歪周围的人一起跟着犯傻。

中国的科举制度造就了很多显赫一时的大家族,退可修身齐家,进可治国平天下,那便是无数学子孜孜追求的梦想。而历代统治阶级也不遗余力地推广、扩大科举制度,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榜单文化的影响力。

一个是现实因素:考取功名真的可以飞黄腾达;二是宣传作用:至高无上的荣誉与社会地位。二者共同推动培养了排名与榜单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千年熏陶之下延续至今,故而形成了中国人对学校相关的各种排名的狂热追求。

三.大部分国外没有科举制度,为啥也热衷于排名

中国人热衷于排名可以解释为有文化惯性,但是外国人也整天为谁是最强打嘴仗,而且国外主流网站的各种有关排名的文章和视频点击率总是居高不下。那么,为啥国外没有中国科举制度的传承,民众也会热衷于各种排名呢?

你觉得谁是历史第一人?预感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争论

其实,不是中国人喜欢排名,而是人类这个群体就是喜欢搞个排名然后去追捧。现成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美国人天天为了谁是橄榄球、篮球一哥/历史第一人/最强等话题争论不休;英国人也热衷于给足球运动员甚至赛马排个座次;日本动漫人物的战斗力排名争论那更是一大热门话题。

你觉得这仨漫画的主角谁的战斗力更强?继续血雨腥风

所以,现实表明,不唯独是中国人,而是全世界人民都是各种榜单的拥趸。并且,全世界人民热衷于排名的心理大抵相同,不过,也会因为历史文化的不同而对某些特别领域的排名有特殊的偏好。而造成这种普遍热衷于关注追捧排名的心理与机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同类抱团-狐假虎威型心理,即自己认同的东西也希望别人认同,将自己认同的东西拔高名次,可以彰显自己的高级品味,甚至连带着感觉自己也牛X了起来。例如:热衷于争夺排名中国第三高校的人;喜欢秀米其林餐厅星级。

2、假装博闻强识实则半瓶不满型心理,即喜欢通过列举排名以彰显自己客观博学,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撑,动辄扔个榜单过去试图“说服”他人、碾压对手。例如:热衷于热搜打榜秀鄙视链的饭圈。

3、主动认同型,即自己认同这一套排名规则,并主动自发地向排行榜前列努力。例如,中国各个年龄段层出不穷的做题家,包括老兔我自己。

4、主动输出型,即自己设计一套排名规则,并广而告之,或吸引或强迫别人选择自己的排名体系,并为之努力争取。例如,国内外各种高校排名榜单;雅思、托福、PTE等任君选择(其实怎么选都是在别人的体系之下打转);米其林为中国餐厅评级(中国人爱吃什么需要一个外国机构来品头论足吗?)。

5、贴标签懒惰型,又称太长不看型。其实,这种类型才是真正从潜意识里就热衷于榜单的主流群体,可以说是榜单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其背后的重要诱因,就是人都是懒惰的,并且每个人的认知领域都是狭窄有限的,因此排名起到了一个标签化的作用,方便大家快速的对一些事物进行评估和定位。由于大家都很忙也很懒,催生了大量“太长不看”群体,因此现在诞生了很多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形式,比如短视频,微博,微头条。在这些迎合民众“太长不看”的诸多传播形式中,榜单是最有效也最容易吸引人眼球的一种,因为简单粗暴,明了易懂,不费脑子。但是,这种碎片化标签化的形式,尤其是各种似是而非的排名榜单,也给了很多机构和群体大量塞私货给民众的机会。

总结一下,以上所说的前两种心理类型基本处于人性的自发需求,无伤大雅,危害有限。但是,后两种心理或者说其附带的企图,是需要大家充分认识到其危害的。因为,这关系到你是否被人引导损害自己的利益却又不自知。不幸中的万幸是,一旦人们醒悟并搞清楚了这后两种运行模式的动机之后,大家会瞬间看清楚很多匪夷所思的社会现象,实现思维认知上的巨大飞跃。

四.排名引发的怪现象

当代社会,大家耳熟能详的榜单有很多,比如什么国外大学排名,中国高校排名,全球卫生安全指数国家排名等等等等,而这种排名文化盛行之下也催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怪现象。

大学排名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变得格外吸睛,无论大学自身也好,社会公众也好,似乎都特别看重这个所谓的“大学排行榜”。大学排行榜数量激增的背后是其关注度的水涨船高,它的火爆程度从每次US News、QS、THE、ARWU等大学排行榜发榜之日各方铺天盖地的宣传可见一斑,有的高校甚至以某排行榜的位次进步作为阶段目标(《中国青年报》)。

评价体系这玩意自己本身就是个榜单——榜中榜,榜单的榜单的榜单,可以无限套娃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评判尺度,导致大学排行榜领域“乱象丛生”“群魔乱舞”,官方的,非官方的,盈利性的,明确或不明确商业导向的,各种排名粉墨登场,经常会出现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行榜上出现巨大“落差”的怪现象。事实上,如今的“大学排行榜”已经沦为各方势力的名利场,许多利益团体都在各取所需。在此现象之下,更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在国外大学排名中,掌握着话语权的英美高校排名常年屠榜,而很多有实力的高校却排名不高。而且这种榜单的引导效应非常强,比如每次中国高校排名上升或者下降,总会引得全社会关注,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无形中引导中国民众的认知并且助长对方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定义权和控制权。典型的就是中国高校也为了追求排名,搞出了很多啼笑皆非、天怒人怨的事情。

比如最受大家诟病的在华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问题。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只是冰山一角)对留学生的特殊待遇被频频曝光,比如山大的“学伴”风波,北大的免试入学,青岛滨海学院的让中国学生为留学生打扫厕所等。外国留学生不仅入学门槛很低,而且在校期间奖学金和其他待遇也是极好,这种国内高校对留学生的不正常优待现象激起了国人的怒火,令很多国人愤慨不已。但即使是在这种社会舆论全面讨伐的氛围之下,很多高校仍然热衷于招收留学生,甚至不顾国人的抗议,不惜为留学生入学放低门槛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还是同一个原因:为了学校排名。

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国际高排名,肆意迎合国外排名机构中的所谓“国际化”权重,不加甄别地给予外国留学生补贴和奖学金,除了提高学校所谓的“国际排名”以便给个别人脸上贴金助其平步青云,并且为高校留学产业链条上的各色人等搞大量利益输送,其本质上对我国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提高社会贡献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反而还挤占了很多原本属于中国学生的名额,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此外,在片面追求“高校排名”的氛围中还催生了大量的水论文现象。

就在一个多月前,被誉为全球四大高校排名榜之一的US. News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榜单,该榜单内的数学学科排行榜显示,在中国国内高校数学学科的排名里,曲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国内排名第一,同时也是亚洲第一,全球名列第19位,力压清北。而同样令人惊讶的是,还有山东科技大学的数学学科排名也力压清华。

曲阜师范力压清北。不知道诸位信不信,我肯定是不信。

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后是什么感想,反正本兔的一个感觉就是想笑。真的是一个敢于无下限水论文刷分,一个敢不顾实际的无节操给排名。

这些现象,都是所谓的无脑追捧榜单文化惹的祸。

公共卫生排名打脸实况

2019年10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与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了一份《全球卫生安全指数》报告,在其一系列所谓“严谨、客观、公正”的权重排名之下,美国被认为是应对疫情“准备最充分”的国家(83.5分),同属这一等级的还有英国(77.9分)、荷兰(75.6分)、澳大利亚(75.5分)、加拿大(75.3分)、瑞典(72.1分)、单卖(70.4分)。

中国的排名是第51位,得分为48.2。但是,一场新冠疫情下来,现在再看这个榜单会发现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这些榜上名列前茅的国家,在疫情面前束手无策、直接躺平的速度也是名列前茅。

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国家排名

若是拆分成评估小项,则会发现这个榜单更加奇葩。比如在对瘟疫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估项,排第一名的是英国,第二名是美国,瑞士第三,荷兰第四,巴西第九。真不知道约翰霍普金斯和经济学人都是些什么神仙评估机构(据说很权威?),竟能将疫情中表现可谓是“大放异彩”的这几个“卧龙凤雏”齐聚于榜单的前十名。

其不专业程度和脸皮之厚度,真是不服不行。

大家以为这事打脸这么狠这些机构就会消停了,这些所谓的排名机构就会收敛了?

Naive,当然不会。

就在前几天,美国媒体彭博社发布了一个名为“疫情下宜居地区排名”的排行榜。其中,中国大陆虽然在多项涉及新冠疫情的数据中表现优异,却在53个国家和地区中仅仅排行第8。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美国,则排名第18(现在还有人敢去?!)。而日本、韩国、芬兰和挪威虽然目前疫情还在持续,并且有的国家还有大量新病例出现(日新增超千人),却也能被排在2、4、5、6位。

很多国家不是喜欢暗戳戳地玩文字游戏吗?跟谁不会似的

所以,由此可知,以前和现在很多看似专业的榜单,真的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大家看看笑一笑就好了。

结语

有句话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

主动去制造排名系统,并引导民众去追捧,去信任,这本就是一种“卖标准”的行为。

各种排名,如果你盲目地信了、追捧了,那么这就是默认了他人制定的标准,并将自己的选择权和定义权拱手让人,最终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因此,尽信榜单不如无榜单,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追捧所谓的“专业榜单”。尤其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上,不能盲信所谓的榜单,需要认真做点功课,别只是浮于表面。至于平时五花八门的各种榜单,就权当娱乐,一笑而过吧。

欢迎关注"长老兔",带您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文史观点、思维方式!感谢您的支持!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实况2017pte球员”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