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庄严、恢弘,从1977年9月9日年开放至今,已接待了超过两亿人次的瞻仰者。
这座纪念堂,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纪念堂,这座纪念堂承载着我国几千年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我国至今仍在这段历史开创的道路上,继续走向辉煌。
在纪念堂的瞻仰厅,瞻仰者可以瞻仰到毛主席的遗容。这并不是毛主席本人的愿望,毛主席生前的愿望是去世后火化,骨灰也不必存留。
这和同一年去世的周总理的遗愿一样。周总理有三个遗愿:后事不超过任何人;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骨灰不保留,撒入祖国的山河。
前两条遗愿毛主席不同意,政治局不同意,全国人民也不会同意。对不起,周总理,人民的总理人民不能不缅怀、哀悼。
不保留骨灰的遗愿得到了政治局的批准,骨灰用飞机撒到母亲河黄河的滨州入海口,撒到了周总理青春激荡的天津,撒到了周总理长期工作的北京,洒到了周总理生前耗费了大量心血的密云水库。
用飞机撒骨灰不留痕迹,周总理的遗愿向全国公布后,北京大批市民聚集在周总理骨灰可能经过的路线上,希望能知道骨灰被撒在哪里,好到有骨灰的地方举行悼念活动。周总理最不希望扰民,出现这种情况违背了周总理遗愿的初衷。
毛主席生前再三谈及自己的生死观,毛主席对身后事的愿望没有被执行,这里面牵涉到大局、斗争,还有令人感动事迹。
- 毛主席的生死观
“我打了二十五年仗,由于偶然性,我没有被敌人打死。”建国后有次毛主席对来访的外宾说过这样一段话。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下幸存下来,毛主席并没有自命不凡地认为自己命大福大,是什么“天选之子”,而是很哲学地认为是一种偶然性,真正的伟人总是能超越狭隘的自我。
伟人的胸襟光靠书本不能练成,必须经过非常经历的锤炼。国共破裂后,在秋收起义前,毛主席就遇到了一次生死关口。
“……我被一些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袁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毙。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
民团的团丁也是些普通农民,认得钱认不得蒋介石的政策,毛主席本来用钱贿赂团丁都要被释放了,不料民团的队长冥顽不化,坚持要把毛主席押送团部。
离团部只有二百米,生死距离就剩下两百米,毛主席找个机会挣脱跑到了田野里。穿过田野跑上一个高地。在水塘上面的一片草丛中,毛主席一直躲到天黑。期间团丁们在附近四处搜索,还逼着一些村民来帮忙,好几次搜索的人和毛主席近在咫尺,“……尽管有五六次我已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的我没有被他们发现。……”
在中央苏区被极左路线孤立,毛主席差点患疟疾得不到医治失去生命;长征途中,敌机扔下的炸弹就落在他和警卫班长旁边,警卫班长牺牲,鲜血溅在了毛主席身上;毛尔盖会议上,死忠张国焘的四方面军军长何畏,举枪指向毛主席和周总理,何畏旁边的徐向前飞速抬起何畏的拿枪的胳膊,射出的子弹在天花板上留下十几个弹孔;张国焘密令武力挟持中央,不是叶剑英飞马报告,被张国焘抓住,“我们这些人是要掉脑壳的。”
大家看这些事一定会感触毛主席吉人天相,毛主席自己的看法,这不过是幸存者者在替牺牲的人,继续未竟事业。 生命的终结会以多种方式降临,只要做了信念指引的事,对生命的终结就没有畏惧。
历经生死,坦然面对生死,生命的价值都交付给实现大众福祉的理想。这样的胸怀不会遣使东渡求不老药,更蔑视为死后能继续贪占,劳民伤财修陵寝。
火葬,毛主席在1956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发出了丧葬改革的倡议。根据当时国情,毛主席提出自愿选择不勉强,同意火化的中央领导在倡议书上签字,毛主席第一个签了字。
“……土葬占用耕地,浪费木材;加以我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厚葬久丧定作礼法,常使许多家庭因为安葬死者而陷于破产的境地。实行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可以节省装殓和埋葬的费用,也无碍于对死者的纪念,……”
一种奋斗、付出的人生观,怎么还会想着去追求死后的尊荣、受用。“原子弹下来,就一条路见马克思。人年纪大了也会死。人如果负担太重,死是很好的解脱办法。”毛主席不喜欢讲套话,经常实话实说。在六十年代军队会议上的这番话,不是嫌责任过重,而是阐明为什么活着,以及对身后的洒脱。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边的战友一个离去,毛主席谈生死的时候越来越多。吴旭君是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和毛主席处得完全是朋友关系,私下交流有时对毛主席都不使用敬词。
1963年,跟随毛主席秋收起义的罗荣桓元帅去世,毛主席很是伤感,他和吴旭君谈起了死亡。毛主席母亲去世前,毛主席深爱母亲,想保留下母亲的美好形象,请求母亲允许他在母亲临终前,不守在母亲身边。
毛主席对自己身后愿望,也是给活着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十大四中全会时,毛主席行动已经很困难,为不让代表们看到自己这种情况,他搬到人民大会堂去住,以便在代表进场前,让人搀扶到主席台座位上。
周总理追悼会前几个小时,毛主席就不断问张玉凤时间。追悼会时间将到,张玉凤问毛主席去不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毛主席一只手拍拍自己的腿难过地说“我也走不动了”。
追悼会现场已经为毛主席准备了轮椅,毛主席却不愿人们看到他坐轮椅的样子。回答张玉凤时,他另一只手还拿着文件在看,一边不停问时间,一边还在看文件,这样挣扎着转移注意力的心情,会让人有泪目的感觉。
毛主席告诉吴旭君,自己去世时不希望她在场,给她保留下的美好印象。“你别开玩笑了,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我怎么会不在你身边呢?我要做好防病工作,你得了小病我会及时给你治疗护理,不让你得大病。”
吴旭君对这样的话题感到慌乱,她无法想象毛主席去世时的情景。毛主席却对这个话题兴致很高,推荐给她一本“形式逻辑学”看,说第二天还要和她在哲学层面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第二天就着形式逻辑的话题,毛主席直截了当给了吴旭君一个她不愿触碰的三段论:“人都是要死的,这是个概念。根据概念,然后你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人,看来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根据判断你再去推理。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接着这个论断,毛主席谈起自己的生死:“我设想过,我的死法不外乎有五种。两年前在武汉见蒙哥马利时我也对他讲过。第一,有人开枪把我打死。第二,外出乘火车翻车、撞车难免。第三,我每年都游泳,可能会被水淹死。第四,就是让小小的细菌把我钻死。可不能轻视这些眼睛看不见的小东西。第五,飞机掉下来摔死。”
人总是要死,对身后的愿望就是给活着的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毛主席倡导火化自己率先签字,也有保留美好印象的意思,这确实是毛主席自己的愿望
毛主席谈生死谈得开心起来,用他一贯的诙谐告诉吴旭君:“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好穿颜色鲜艳的红衣服或花衣服,要兴高采烈、满面春风地参加庆祝会,然后你就大大方方地上台去讲话。”
这就是毛主席的生死态度,活得辉煌,走得洒脱,纪念堂和水晶棺不在毛主席的愿望中,反而是毛主席要避免的事。
换个人听到毛主席这样说,一定惊得张口结舌。吴旭君习惯了毛主席诙谐的谈吐,居然接着毛主席的话问:“讲什么?”
毛主席兴致更高了,给吴旭君编撰起演讲词:“你就讲:同志们,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人,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凭这演讲词,就能“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前的封建帝王输的又岂止是文韬武略、才情风骚。
意犹未尽,毛主席的思维顺着“庆祝大会”往下走,就来到了骨灰的安排:“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这下吴旭君不干了,她的这种情绪也是毛主席去世后,亿万中国人的情绪:“不能,万万不能。平时我一切都听你的,这件事不能听,我也不干!”毛主席讲这个安排时,认真、严肃,一点也没有开玩笑,吴旭君反应才这样激烈。
毛主席郑重告诉她,自己倡导火葬还带头在倡议书上签了字,“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久,离我又这么近,都不能理解我呀。我主张实行火葬,我自己当然不能例外。我在协议上签了名的。”毛主席说得都有情绪了,他似乎预感到自己的身后事,自己做不了主。
- 毛主席后事的安排
林彪事件对毛主席的身体影响很大,从此疾病开始缠绕着毛主席。1975年金日成来访时,毛主席已感到自己来日无多,伤感地告诉金日成,自己已经八十二岁,“快不行了,靠你们了”。之后不久,他又对医生用“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的古诗句,来表达壮志未酬的遗憾。
古往今来奇儿多,那时的风云帐中人又有哪个奇儿可比,开天辟地的迟暮泪,几人能知个中滋味。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逝世。毛主席弥留之际,正在宴请外宾的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接到电话,没等外事活动结束就赶到毛主席病榻前,那时毛主席已经停止了呼吸。
波橘云诡的政局先放一边,毛主席的后事是头等大事。华国锋立即在毛主席最后的住所“202”室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为毛主席治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情此景作为未亡人重点在哪儿,江青全然不顾,在会上撒泼哭闹,叫嚷着是小平同志气死了毛主席,要把会议的主题转移到批邓。开除小平同志党籍上。
这种不识时务的做派简直就是在自毁身份,在史料记载中,都看不到她的党羽有谁响应,她严重违和的临场发挥,让党羽们都没有跟上节奏,会议被扰乱一阵,依旧坚持在既定的主题上。
治丧的的议程包括治丧委员会的组成、讣告的拟定、以及发布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书,还有就是对毛主席遗体的安排。
讨论毛主席遗体时,四人集团借故离席。其中的玄机在于,如果不保留毛主席的遗体,他们就有机会煽动民意,达到加罪决策者。夺取权力的目的。
争论很大、很激烈,毛主席对自己遗体的意愿,党内都很清楚。一些人主张应该遵从毛主席的遗愿,认为这才是对毛主席真正的敬意;另一些人则指出,毛主席我党我军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是全国人民心中最伟大的领袖,也是影响世界很多国家的导师,不保留毛主席的遗体,会违背亿万人民的意愿。
这次会议没有决定毛主席遗体是否永远保留,只为决定为十五天的追悼活动,对遗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此会议宣布成立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十六人的毛主席遗体保护办公室,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任主任,办公室称作“国务院第九办公室”。
办公室的工作开展得非常迅速,凌晨四点,卫生部长刘湘屏就带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组、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副博士,赶到了“202”。
徐静到了“202”,汪东兴才告诉她毛主席去世,让没有思想准备的徐静,脑子一瞬间陷入空白。毛主席逝世还只有四个小时,在做好必要准备前,消息还不能向社会扩散。
汪东兴向徐静布置任务,按十五天追悼期,对毛主席遗体进行保护。徐静这时已经从最初的凌乱中走了出来,她自知责任重大,汪东兴问她有什么要求,她没有马上作答,她需要思考。
徐静很快知道该怎么着手,她提出要回到医院和相关专家共同研究,这不是怕担责,是要确保万无一失。不知道什么事她没有带任何器械和药品来,这也需要准备。另外,她要看下毛主席的遗体,有个最基本的了解。
毛主席的遗体用一条白毛巾被全覆盖,徐静小心揭开毛巾被,估量毛主席遗体的尺寸,检查遗体有无外表损伤,又轻触皮肤感受弹性,再活动下手指关节。检查进行得很快,一为保护遗体,二是满心敬意。之后,徐静小心地把毛巾被重新盖在遗体上。
马不停蹄,没时间休息,上午十点,徐静带着医院党委书记决定成立的,以她领头的三人组,再次赶到“202”室。毛主席卧室旁的会议厅坐满人正在开会,会议由从八号就没有合眼的华国锋主持。他一见到徐静几个人,就停下正讨论的话题,让徐静他们谈毛主席遗体的保护方案,这是刻不容缓的主要问题。
徐静谈了方案,接着回答大家的问题。对有多大把握这样的问题,徐静如实回答:防腐没问题,对尸体的保存,医学院能做到上百年不腐烂。
但保护毛主席的遗体是两码事,不仅要防腐,还要保持仪容,供人们瞻仰。这样的事以前没做过,只能在探索中进行。
华国锋对三人小组做了鼓励,并同意按三人小组的方案办。三人小组开始了对毛主席遗体的防腐处理。经过两个小时的工作,初步防腐处理完成,三人组留在遗体旁观察遗体的细小变化,为永久保留遗体做准备。当时没有决定是否永远保留,但只要没有决定火化,永久保留的准备就要开始进行。为了这个目的,三人组一直守护到晚上十点过才离开。
10日,中央最终决定永远保护毛主席的遗体,并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卫生部长刘湘屏和三人组立刻又赶往“202”,他们对这个决定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忐忑。华国锋见到他们再次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是党和人民对你们的重托。你们完成好这项任务,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华国锋同志的话,让三人组充满凝重的使命感。
三人小组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了精确的测量,为后续的工作收集数据。理发师和整容师细致地为毛主席的遗体进行了美化,然后为毛主席换上中央从赶制的两套中山装中,选出的一套浅灰色中山装。毛主席悼念期间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11日凌晨,毛主席的遗体在主要中央领导和三人小组的护送下,移到人民大会堂,吊唁活动在上午十点正式开始。
吊唁活动是举国瞩目的大事,中途遗体遇到问题也不能贸然停止,不然会引起很多猜测和谣言,三人小组随时注意着环境的变化,生怕疏漏细小的隐患。
吊唁的各界群众川流不息,军乐队的哀乐片刻不停,再加上强烈的灯光,吊唁大厅的温度超过了预设的十五度,而遗体第一天没有棺罩,遗体保护受到严重挑战。
有人想用毛主席的遗像来进行吊唁活动,这个方案马上遭到多数人的反对。这种变更不仅破坏吊唁的气氛,还会在国内外产生种种不良影响。遗体保护专家果断采取了用音箱代替乐队、控制灯光、加盖棺罩等措施来保护遗体,让吊唁活动能正常进行。
决定永久保护遗体,水晶棺的制造也提上了日程。水晶棺不仅要大气、庄重,清晰度高,具有民族特色,还要经得起地震等各种意外的冲击,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13日,水晶棺小组正式成立,到11月25日,我国第一个光学玻璃水晶棺即制作完成,并通过了各种测试,其中抗震性达到了八级以上。
12月,华国锋等领导来到历史博物馆,对玻璃水晶棺进行审定,发现遗体在玻璃面上有反射影像。经过三次制作,次年七月玻璃水晶棺完全达到了要求。
真正的水晶棺也在加紧制作,选用的水晶来自我国最好的水晶矿——江苏省东海县105矿,作为一个永久性的纪念,必须选择最好的原材料,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77年8月,水晶棺制作完成。
时间很赶,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同步。9月13日,“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即告成立,由华国锋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全面统筹毛主席永久受人瞻仰涉及到一切事务,“九办”也在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徐静等人的三人小组,扩大成遗体保护科研小组。
吊唁活动结束后,毛主席的遗体送至一条秘密地下通道的地下室“769”进行保护,保护科研小组执行“一号任务”的使命,在毛主席的遗体进入水晶棺以前,对毛主席的遗体做到万无一失的保护。为完成这个寄托着无数人心愿的任务,科研小组的人员,在地下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他们怀着对毛主席的深深敬意,出色地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任务。
一切为了能在毛主席的周年,让广大民众能瞻仰毛主席的遗容。毛主席逝世后几天,纪念堂的选址和设计就开始进行,八个省市的几十位优秀建筑师和美术师,调到北京开展相关工作。
中央要求纪念堂脱离封建帝王陵寝的压制感,要显得大气、端凝,还要阳光、亲和,最终从全国各地征集的几百个方案中,选定了我们现在看到样子。
几经选址,纪念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破土动工,选在北京中心位置,是为了方便让来自各处的缅怀者瞻仰。为此动迁了3.4万平米的单位,和1.6万平米的民居,
1977年8月20日,水晶棺和纪念堂都已完成,一辆黑色红旗车把毛主席的遗体从“769”送到了纪念堂,已经安放到位的水晶棺,迎来了毛主席的遗体。
毛主席最大的愿望是为人民服务,把骨灰撒入江河的个人愿望没有实现,但实现了无数敬仰者的心愿,国人无憾,毛主席就无憾。
谨以此文,致敬伟大的毛主席!
参考:
“毛泽东慨然对生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木
“毛泽东遗体安置内幕”知网-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