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水晶棺】毛泽东水晶棺:工艺多高超?纯度99.9999%:要为后人瞻仰

1976年9月9日。

毛泽东因病去世了。

这个消息曾震惊过无数百姓。

那时的百姓,大多从收音机、广播站听闻这个消息。

毛泽东的秘书高智当年同样从收音机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那天夜晚,他喝了一瓶酒,痛哭了一晚上。

毛泽东在临终的时候,曾经吟诵过一首特别悲情的古诗。

--《枯树赋》。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他的一生悲怆且传奇,他是军事家、政治家,他也是诗人、收藏家,在他的身上人们能够看到多重身份标签。

他的离去,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远去。

他曾经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回到滴水洞。

对于他而言,这里是他的故乡,也是他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滴水洞这里三山环绕周围,恰好在南部形成一个通道,中间的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夏天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绝佳的避暑圣地。

图 | 滴水洞附近地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回乡,他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

“想在滴水洞修几间茅屋,你们省委研究一下,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草房,省里开个会,其他领导来休息一下也可以嘛!”

没过多久,湖南省委在滴水洞修筑了三栋楼房,这里也成为了以后毛泽东回乡的必住之地。

图 | 滴水洞大门

1966年,毛泽东再一次回到了老家,这一次回乡,他并没有对外公开,而是偷偷住进了滴水洞。

这一年,73岁的毛泽东在滴水洞度过了一段难得安逸的时光。

临走时,毛泽东回头望了望滴水洞,又转身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交代:

“你要把房子管好啊,我还要回来的。”

1976年,9月8日。

在毛泽东即将病逝前一天,滴水洞的管理员廖时禹接到电话,要他做好关于毛泽东回乡的接待工作。

廖时禹急急忙忙安排工作人员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等待毛泽东的到来。

可到了晚上,仍旧没有见到毛泽东的踪影。

第二天,廖时禹才知道,毛泽东已经于凌晨去世。

毛泽东去世之后,关于他的遗体安葬问题,大家最后讨论决定保护毛泽东遗体,不仅要立马召开吊唁大会,还要让后世永远地瞻仰他。

他的遗体在医学专家的精心处理后,完成了为期15天的遗体保护工作。

这一天,相关工作人员对毛泽东的遗体进行了妆容整理、发型设计、穿着中山装的简单工作。

1976年,9月11日。

毛泽东遗体被转移至人民大会堂,大厅灯光数量严格控制,厅内温度被控制在15°以下。

这场吊唁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三十万的民众陆陆续续地走入人民大会堂,对一代伟人毛泽东进行吊唁。

图 | 吊唁大会现场

可是,随着吊唁人数的增多,瞻仰大厅原来控制的温度开始升高,即便控制灯光数量,加强冷风的长时间鼓吹,仍旧没能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医学技术人员一时间仓皇无措,负责毛泽东后事的治丧委员会急忙张榜招贤,希望相关技术人员前来解决控制温度的问题。

技术人员经过多番试验,最终使用一瓶高纯氮和制冷器,确定能够实现快速局部降温。

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重要的好消息,因为毛泽东悼念活动长达七天,这漫长的七天时间,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大厅温度,毛泽东遗体的后续保护工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大厅里,技术人员开始了紧张的重新冷却工作。

毛泽东的遗体当时还存放在有机玻璃棺罩内,虽然里面充满了高纯度的氮气,但是因为人群增多,利用液氮降温技术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技术人员这一次直接将半导体制冷器放置在有机棺头部位置,液氮可以快速地充满整个玻璃玻璃棺罩。

安装完成后,毛泽东遗体的温度很快降了下来,整体平均温度维持在了10°以下。

吊唁大厅内,人群被工作人员分成了八路纵队,他们缓缓有序地走入大厅,八个人一排对着毛泽东的遗体进行三鞠躬。

因为吊唁人数的众多,单小时的吊唁人数高达万人,人体带来的热量也极大的影响了大厅的温度。此次成功降温,为毛泽东遗体的保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一天,人潮涌动,无数人的眼中满是泪水。

他们心里知道,自己不是在告别毛泽东,他们是在告别一个伟大且光辉的时代。

9月,18日。

毛泽东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这一次的广场聚集了百万群众,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哀乐中肃立、 默哀、鞠躬,无数人站在原地悲情痛哭。

图 | 毛泽东同志的追悼活动

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从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走来,一路坚守革命理想的他,始终惦念着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是他在延安,藏下了革命的火种,也是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无人能比的贡献。

陕北的那片高原上,蒋校长也不会想到,正是这群藏身窑洞的追梦人,终结了耗战百年的乱世。

也正是毛泽东带领这群人,实现了九百年前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崇高理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毛泽东的吊唁活动和追悼会结束后,他的遗体被转入了一个秘密基地。

---“769保护室。”

这个保护室有着严格的保密措施,一般人根本没有资格前去看望毛泽东的遗容。

从大门走到房间,一共设置了四道哨卡,医务人员和警卫人员连班看守,保护毛泽东的遗体,普通人不能擅自靠近。

很快,组织又专门成立了一个“水晶棺小组”专门为毛泽东打造一个水晶棺,以保存毛泽东的遗体供后人瞻仰。

今天的你我,可能无法体会到毛泽东对于那个时代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上个世纪,毛泽东不仅是新中国的名片,也是世界范围的一张重要名片。

我记得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是一位盖世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这是一句相当中肯的话,毛泽东出生的那一年,天下板荡,腐朽落寞的清王朝眼看着大厦将倾。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后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后,袁世凯再一次试图重回帝制,将中国拉回那个封建专制的时代。

这时候,一群满怀激情、理想的年轻人走了出来,他们在狼烟四起的时代筑梦,也为自己筑梦。

三十余年的革命历程,当华夏大地从百年战乱中渐渐挣脱出来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那一年,华夏大地已经进行了一百余年的战争。

一百余年,即便我们从未真正的经历过战争,我们也能够想象一个国家经过百年耗战,它的境况是怎样?

一路走来,列强环伺、强敌入侵,山河残破、民生凋敝。

那时候,无数人质疑生存的意义,也有无数人觉得未来看不到曙光。

图 | 抗战中的中国百姓实拍图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四万万人在华夏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尽情地欢呼,因为毛泽东三十多年的革命征途,终于换来了真正的安宁,他们终于看到了真正的曙光。

毛泽东的去世,所有人都希望能够看他一眼,他也值得我们世代子孙瞻仰。

1976年,9月。

水晶棺小组正式开始工作,这项工作的制作工期非常短,只有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

因为当时的计划就是要在毛泽东去世一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关于毛泽东遗体瞻仰的事项能够全部完成。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

当时所定制的水晶棺成品要求为棺厚30毫米,长度2.4米,宽度约1米,打造这种晶莹光亮的大面积水晶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水晶棺的长度和宽度不算特别大的难题,但是厚度却成为大家一时间难以攻破的技术性难题。

而且水晶棺的制作工艺高超,在国内并没有先例,它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技术人员多次试样,最终制作出来的厚度也仅有10毫米,完全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

更为重要的是,工厂库存的优质水晶即将耗尽。

最终,工厂里的一位老技术工,提出拼合水晶完成想要的厚度。

具体怎么操作呢?

技术工人将水晶粉均匀撒在工作面,利用高温火焰将其烧制成为特定的水晶面,然后进行第一步水晶面的打磨。

三次打磨水晶面之后,其厚度刚好达到设计的要求。

整整十个月的时间,三个工厂都在厂子里不辞劳苦地加班打磨水晶面板。

1976年,11月。

工作人员日夜赶工,制作出了第一个水晶棺,不过这个水晶棺有一个问题。灯光照射在水晶棺棺壁的时候,会出现影像反射的问题。

考虑到这个问题,以后可能会影响到参观群众的视线,也不利用将毛泽东的伟岸形象完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影响反射问题又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又对水晶棺进行棺壁倾斜度的重新测试制样。

图 | 水晶棺制作过程

1977年,2月。

第二个水晶棺制样成功,完美解决了影像反射的问题。

7月,水晶棺正式开始实体制作。

棺体水晶取自江苏省东海县105矿,这座水晶矿提供了将近五十二吨优质熔炼水晶,水晶纯度达到了99.9999%,专门供工作人员制作专属于毛泽东的水晶棺。

因为水晶棺的制作执行严格的保密工作,棺体并非由一家单位制作。

  • 北京605分厂负责水晶棺盖和前后堵头的研制
  • 上海新沪玻璃厂负责水晶棺两侧棺板研制
  • 锦州115厂负责底部棺板研制

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切值得。

这一切的努力,也相当的有价值。

1977年,8月。

此时距离毛泽东去世一周年纪念日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工作人员在北京的605厂终于顺利完成了水晶棺的整体组装。

在毛泽东水晶棺加紧制作时,毛泽东纪念堂也几乎在同步进行中。

关于毛泽东的纪念堂,曾经有好几个选址。

---中南海、香山双清别墅、景山、北海、天安门等等。

最终选择确定为天安门广场南端 ,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城楼等距离200米的中心点上。

图 | 毛泽东纪念堂位置

藏英雄身后,是身后英雄。

纪念堂的正面,巍然伫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它的背面,毛泽东又亲自起草了150字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他是风雨飘摇年代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更是每一个后人心中难以忘却的精神图腾。

毛泽东纪念堂的建造速度相当快,从破土动工到竣工,用了仅仅半年的时间。

图 | 修建中的毛泽东纪念堂。

纪念堂完工之后,大家准备放一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全国一百多名优秀的雕塑工作者被调往北京,最终一个毛主席坐沙发上,跷腿的雕像被选中。

北京房山县西南山区承担起了汉白玉石料的供应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成为当时大家都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房山地区的汉白玉开采量如何呢?

其实房山汉白玉一年最高的开采记录,也仅为2000立方米。

可他们接受的任务指标是多少呢?

---4个月内完成1500立方米的开采量。

那时候,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一直觉得此生能够为毛泽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属于无上光荣的事情。

房山汉白玉的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拼了命的开采,终于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了开采1500立方米汉白玉的任务。

1977年,8月10日。

毛主席汉白玉坐像雕刻完毕。

图 | 毛泽东汉白玉雕像

同时,已经组装完毕的水晶棺随后被运送到了毛泽东纪念堂大厅,毛泽东的遗体也在两天后运往大厅。

图 | 在水晶棺内的毛泽东遗体

纪念广场,人潮涌动。

毛泽东纪念堂里面,前来瞻仰的人群再一次泪流满面。

无数人在那一刻泪眼迷离,永闭双眼的毛泽东成为大家心中最深的惦记。

关于水晶棺也好,关于纪念堂也罢,其实这一切毛泽东并不希望后人为他做这些。

1956年,4 月27日。

这一年的毛泽东,也才63岁。

可在这一年,他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倡议实行火葬。

他写的这份倡议,当时很多的机关工作人员都在上面签了字。

当然,毛泽东也同样签了字。

在这份倡议书的背后,毛泽东写下了:

“毛泽东 1956年4月27日”

那一天,151名工作者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字,而毛泽东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希望自己在离世以后不为后人添麻烦。

图 | 毛泽东

所有人都明白他的良苦。

只是,时代注定会记住一些伟人。

一些伟人也注定会被世人铭记。

今天的你我,重叠着时代的巨变,感知世间的人情冷暖。

这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新时代,我们可能无法想象百年之前的中国百姓,生活的何等屈辱?我们也无法想象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我们只知道,那样悲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知道,那个曾经许下以萤火之光点通天之亮的少年,真的走了~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