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国]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需求,很多人都曾携带备用电池。这种场景发生在早期功能机时代和智能手机发展的迅猛初期。随着整个移动设备产业和技术的蓬勃发展,无法更换智能手机(移动智能手机)电池已经成为最主流的趋势,似乎不可逆转。
追求一体化设计、更好的感官体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电池的空间,而我们都知道目前锂电池的容量大小直接取决于电池的体积。
目前的大多数移动设备采用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究其原因是因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塑性强,灵活性高,可根据手机等产品内部空间形态进行定制,并且相对安全。如果在此基础上单纯增大电池容量必定要占用更大空间,与目前产品的趋势不符,所以增加单位体积内能量比是目前电池技术研发的一大方向。但不幸的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内部使用的化学材料可挖掘、可进一步“压榨”的空间已经很小,所以,电池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
试想一下未来当你正享受着高集成度与整合的移动设备,突然间电量不足、关机,一切都化为乌有,打回原形,所以我们畅想的那种所谓科技改变生活,前提条件是在一段时间内,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建立在有了革命性电池技术出现之后。
未来的电池技术有以下几种可能
铝电池:从目前最新的铝电池研究成果来看,其具有高效、廉价、耐用且灵活的特性,是目前非常有望代替锂电池的方案,未来这种新型手机电池完全充满电可能只需要1-2分钟,并且可重复充放电7500次以上。而更重要的是,未来柔性屏设备或将成为主流趋势,而新型铝电池柔软易弯曲,应用在柔性设备上将非常有可能。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表面上看起来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最近伴随苹果获得燃料电池新专利而火了起来。该专利可以帮助苹果研发未来手机使用的燃料电池,最终取代传统锂电池成为手持设备的新选择。
太阳能电池:三星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太阳能电池手机Guru E1107,后续又发展到一张透明屏幕贴膜形态的太阳能电池,但是因为光电转换效率低下,现在的太阳能电池还只能做奇兵,不能做正规军。
固态电池:就像名字一样,固态电池的电解质由液态换成了固态,能量密度更大,同时也可以避免液体泄漏的安全隐患,而且可以做的更小。
然而因为生产成本高、加工难度大、转换效率低等问题,或许这些电池技术已经在某些领域实现商用,但是还无法大批量使用到手机等手持设备上面。
换一种思路
既然如此,那我们换一种思路,在充电技术上做文章。目前能够看到的主要是快速充电和无线充电两大类。
快速充电: 目前主流的快充技术包括高通Quick Charge 2.0、联发科Pump Express、OPPO VOOC闪充等等。以VOOC闪充为例,它可以在30分钟内将2800mAh电池容量的Find 7由0恢复到75%,喝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看到电量直线上升。让充电速度快一点,这是一个看上去比较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的普及程度其实比快速充电更好,目前大多还是采用的磁感应技术,在充电过程中,还需要手机与充电底座紧密相连才可以,所以磁感应技术的无线充电或许并不是解决手机等手持设备续航问题的正确钥匙,采用磁共振技术的无线充电才值得期待。磁共振技术让手机与无线充电底座分离开一定距离,仍可进行充电,简单的说就是隔空充电,而且可以实现一对多。
畅想未来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锂电池还将是市场的主导,但是也不能排除未来的某个时间,会有一种新的电池技术发展成熟,完成对锂电池取代的可能,目前所说的核电池是笔者较为看好的一个发展方向。相比传统电池来说,核电池输出能量更高且使用寿命也更长,目前心脏起搏器上面已经使用了核电池,160克重、18立方毫米大的核电池即可连续使用10年以上。目前阻碍核电池大面积民用的主要原因是潜在的放射性威胁以及成本的居高不小,一次性无法充电反复使用到是不那么重要。
相比于核电池,笔者觉得无线充电或许更容易实现,大胆设想下,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未来或许可以像WiFi热点一样布局磁共振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案,当设备进入充电范围内就可以自动开始充电,让充电无时无刻都存在,用户将不用刻意的去为手持设备进行充电,感觉不到电池的存在!
这种体验切断了最后那根线的束缚,随着三星、特斯拉、宜家、星巴克、奥迪等各领域领跑品牌加强对无线充电技术的重视,无线充电离我们真的越来越近了,一边移动一边充电不再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