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明凯
众所周知,中美贸易战发生,华为被美国全面封锁时,任正非主动采访时提到了教育。“中国今后将与美国竞争,必须通过教育。
重视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重视和尊重教师。”“只有教师的地位得到提升,才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要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国家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竞技中获得成功。”“我认为,社会就应该有口号‘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再穷也不能穷老师’。”同任正非的观点相同,马云去年在杭州师范大学参加母校110周年校庆大会时也讲,“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应该真正成为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受尊敬的职业,应该让最优秀的人去担当做老师。未来国与国之间的核心竞争点就是教育,而教育的重点、基础就是师范学校,师范生。”
似乎可这样说,信息时代我国产业界的两位代表人物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深刻体验表达的上述观点,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点出了实现现代化伟大目标的关键,代表了许多人的共同心声。正因为这样,他们的这些观点一见诸网络,便立即被广泛转发,引起强烈反响。
一、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
相传起于西周时的《太公家教》就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治家格言。孔子被封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全国每个县城几乎都有孔庙,先秦时期的荀子提出,“上事天,下事地,事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他还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明朝后期,“天地君亲师”被做成神主牌位,家家户户供奉。
在现当代,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曾两次为他的老师徐特立祝寿,写贺信赞扬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贵品质。文化革命中,针对林彪对他提出的“四个伟大”,他对斯诺用英语说,“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教员。其他一概辞去。”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师职业是多么的重视和尊重。
新时代以来,2012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培养造就高端教育人才。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改进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工作,更好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开宗明义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做好特级教师评选,发挥引领作用。”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正式印发。文件在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中提出,“定期开展教学素养展示和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在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制定教师优待办法,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
从我省看,199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就提出,要培养和选拔1000名省级教学能手。
2013年,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 》,提出建立省市县三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骨干教师体系和省市两级骨干校长和骨干园长”培养计划。到2020年,形成100000人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和1000人的省市两级骨干校长与骨干园长。其中省级三类骨干教师10000人。为了促进省级骨干教师的成长和作用发挥,给予省级名师工作室研究经费2万元,省级学科带头人课题组1.5万元,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站1万元。
2019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到2020年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对全省农村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在职乡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授予“陕西省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每两年组织一次申报评选工作,每次奖励500人,每人奖励1万元。”
在“两级两类”骨干校长培养计划,造就数千名骨干校长队伍,“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造就十万余名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实施“卓越校长领航计划”和“三秦名师领军计划”,打造一批陕西教育领航领军人才,积极带动全员提升。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千方百计保障教师的各方面待遇,积极推动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作用发挥,党和政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二、新形势下名师成长的机遇和挑战
从名师之路的角度看,新形势的主要标志,就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系列文件密集出台。如,2017年5月23日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1月15日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2019年1月24日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年6月23日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除2018年1月20日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专门部署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外,其他各个文件都有相当篇幅涉及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就教育改革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系列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治国理政方略。这些重要文件放眼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与趋势,集中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需求与期待,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保障条件,这是大批名师健康成长的最为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的伟大事业中,作为名师必须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这个任务将极其艰巨。
党和国家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但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为论文、为帽子的社会文化氛围没有明显转变的情况下,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杜绝超标教学、频繁考试,简单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以及不以面试、测试等形式挑选学生、坚持公民同招等违规行为,就会面临诸多压力。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可以对教学的六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测、反思等进行重构,即时把握学生和教师的动态,精准分析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可以让教师从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让教与学两者更紧密结合,形成人机共生的学习环境。对这样的教育生态,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能够适应?这将是对每一位教师的重大挑战。
三、我心目中的教育家型名师
国务院2012年文件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名师都应当是教育家型名师。
什么是教育家型名师?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四个引路人”;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 “四个相统一”必须努力践行。
此外,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提出的教育家三条标准也应当作为参考。一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把教育作为一个毕生的事业;二要在工作中肯于钻研,敢于创新,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思想体系;三要工作出色,经验丰富,有自己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
还有,我国当代教育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并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已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熟悉,由于其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甚至可以作为座右铭。
要成为教育家型名师,就要对对名师的光荣称号应该有敬畏之心。
因为成为各类名师,必然会引来各种不同的目光:
希望的目光。大多数人都坚信“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他们希望在名师们的引领下,教育事业能够更加公平,能有更高质量。
期待的目光。不少教师期待着能够在名师们身上感受到高尚师德和扎实学识的力量,期盼着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点拨和引领。
质疑的目光。一些人总认为,倾斜、支持和宣传名师名校,与推进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会不会造成或扩大新的起点不公;
不屑的目光。可能因为个别名师的某些知识和能力缺失或工作失误,被人们认为德不配位或学难服人,从而影响名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作为教育家型名师,就必须更多的考虑使命与责任,考虑国家和人民的特殊培养,把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目光,一概作为鞭策和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以临渊履薄的心态与精神,加强师德修养,拓宽理论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对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突出问题的深入研究,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给予帮扶和支持,着力带动尽可能多的学校和教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名师称号增添更多含金量,推动名师之路上的队伍不断壮大。
我自己以为,教育家型名师还应该有一些共同特质:
一是勤于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丰富学识学养,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掌握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尤其能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力争成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引领者。
二是敢于担当。为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给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敢于坚持原则,承担责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违规行为敢于说不,大胆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四有教师的职业理想,坚守职业良心和做人良心的底线,决不误人子弟,贻误孩子。
三是善于创新。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规律,把先进理论、先进经验转变为自己的实践就是创新,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也是创新。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解决新矛盾,取得新成就,形成新经验,并注意总结提升成为理性认识,成为同事同行可以学习借鉴的范例与模式,不断在理念和思想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是乐于合作。乐于倾听他人意见,集中大家智慧,发挥团队精神,尊重每个人的劳动和贡献,重视荣誉、利益和机会分享,注意协调关系、争取支持和整合资源,靠集体力量不断推动工作进步和事业发展。
党和政府已经为名师们搭建了许多重要平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也寄予很高期望,相信我们的名师之路一定会越来越金光闪烁,我们的教育百花园也一定会在名师之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发,春光无限。
2019年7月24日
作者系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