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才能知道天才电话手表为什么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触摸”添加朋友。这是他们自己的儿童社交世界。
只是,家长和孩子们的沟通就变得有点不便,只能下载小天才的App,然后通过手机去沟通,而打电话、发消息或者看孩子所处的位置,都需要经过好几个步骤,有点繁琐。
直到我最近体验了OPPO智能电视S1,发现它“竟然”和小天才电话手表打通了!家长在家里就能通过智能电视给孩子的小天才电话手表打视频电话,整个过程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温情。
连接背后的温情
之所以这样说,是智能电视这种大屏和小天才的打通有特殊意义,因为它更简单、更便捷,尤其是对于家中的老人更是如此。
对于家中的老人来说,一般对手机的操作都不是太擅长,孩子的爷爷奶奶要想跟孩子视频通话、查看孩子位置等,难度还是不小的,而且孩子的安全问题又是他们心中的头等大事。而用OPPO智能电视,只需要对着电视遥控器说:「小天才打电话给宝宝(孩子名)」,这样就能轻松地与孩子实现视频通话,孩子的位置信息和所处的环境就能同时呈现在大屏上,孩子在放学路上,或者和小伙伴们外出玩耍时,只需通过OPPO智能电视就可以掌握孩子的行踪,看到孩子的笑脸,这种体验正是家长们,尤其是家中老人们的“刚需”。
以上只是OPPO IoT互联体验的一个缩影。从去年开始,OPPO开始全面发力IoT,笔者也有更多机会体验其产品。在体验中,我发现OPPO做IoT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连接中充满着温情,在连接中透射着温度。
例如,OPPO智能手表早已实现了和小天才电话手表的打通。通过在手表上下载“小天才”应用,就能加入小天才的家庭群组,发送语音消息、打电话等。对于众多像我这样有孩子的家长来说,这种互通至关重要,因为它能让我们进入到孩子的社交圈,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难怪有不少家长知道这个消息后说,为了与孩子沟通方便也要买一个OPPO Watch。
这样的“连接”场景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微信视频快捷投屏功能,你可以和不在身边的父母用大屏进行微信视频聊天,高清的大屏将能大大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交流穿越时空的界限。
比如家庭云相册功能,可以在手机上传照片到云端,并在电视共享相册中查看共享的图片。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爷爷奶奶在远隔千里的老家,特别想念孙子,这时候爸爸可以将手机拍摄的照片上传,爷爷奶奶就能适时看到孙子的最新照片,他们一定会非常激动。
在最近开售的OPPO Enco X 竹韵版,也充满着“爱”:这款真无线降噪耳机是OPPO和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合作的定制款。据了解,OPPO计划向爱的分贝捐赠善款,首批将资助10名听障儿童更换人工耳蜗体外机,这意味着他们将能更清晰地听到声音,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和普通儿童一样快乐成长。
2001年,乔布斯在日本接受采访时曾经感叹,“仅仅信息的传递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追求, 人们需要更多的感情传递。” OPPO的IoT设备所带来的,不仅是设备的连接,更是感情的传递和交融。
重新认识“智能”
智能家居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但是,坦白的说,太多的智能家居是伪智能,并不是增加一个App就是智能,并不是设备和设备连接起来就是智能……
这个智能到底应该是什么?在体验了众多OPPO的IoT设备之后,我认为关键问题是:谁是中心?
之所以会出现伪智能,就是将中心放在了设备上,放在了技术上,而非真正的主角——“人”上。OPPO IoT的差异化之处,就在于坚持“人是中心”。
人是中心,所以要打破设备之间的壁垒,在用户日常的真实场景下通过不同设备的连接,尽可能地发挥不同设备的最大价值。比如,用惯了手机的触摸屏操控,再去用传统电视的遥控器非常痛苦。甚至有人说,传统电视的遥控器是反人性的存在。而在OPPO智能电视上,你将能有不一样的人性化操控体验。在OPPO手机上下载“OPPO电视助手”APP,就能在手机上轻松遥控电视,还能自动识别场景,调用手机键盘进行文本输入;更酷的是,用OPPO手机和遥控器或者NFC贴纸碰一碰,就可以把手机上的内容投屏到电视上,超级简单。同样,OPPO Watch也能操控电视,通过滑动轻松换频道、调节音量……
人是中心,更是体现在知你、懂你,根据你所处的场景和状态主动地服务。比如,上面提到的OPPO Watch和OPPO智能电视连接后,一旦接到来电,智能电视的音量会自动降低,以免打扰到用户的通话;一旦检测到用户入睡,电视会自动息屏。
在笔者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智能。不是被动地等待用户操控,而是主动为之,给用户带来贴心的服务,这中间闪烁的是技术的温度、人性的关怀。
双十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OPPO的IoT设备销售火爆:11月1日,OPPO 智能家族系列产品仅1秒即超去年全天总销量,产品销售额同步增长24倍,消费者在用自己的购物车投票,也在为OPPO IoT设备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点赞。
真开放的思考
当然,OPPO IoT之所以能够做到让连接充满温情,让智能变得贴心,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真开放。
OPPO和小天才的打通,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两家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互联互通,才能支撑起“人是中心”的贴心体验。
OPPO和美的的合作也是如此,据了解,美的部分智能家电产品已经和OPPO手机互通,具备自动发现、快速配网、Breeno语音控制、智能场景、便捷服务等功能,OPPO与美的在生态圈建设、用户运营、改善用户体验以及国内外市场渠道发展等众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值得期待。
目前,OPPO已经通过HeyThings IoT平台覆盖了30多个品牌、50多个品类以及300多个SKU,与行业多个头部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如此多的品牌和设备与OPPO的IoT设备打通,给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人性化的体验。
横向对比,OPPO在IoT的主流厂商“HOMA”(华为、OPPO、小米和苹果)中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苹果的IoT更多的是围绕自家产品打造封闭生态,对非果粉并不友好,虽然发布了HomeKit平台,但入场门槛较高,并未形成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态;小米则是通过生态链投资的方式发展智能家居,虽然品类众多,但相对分散的产品让使用体验参差不齐。相比起来,OPPO明确提出自己不做全场景、全业务,重点投入核心入口产品,以及通过三方选品、合作研发等方式,为用户构建完整场景体验。
具体来说,在OPPO IoT的三个圈层产品体系中,将很大的位置留给了其他厂商。在这个体系中,核心入口是手机、手表、耳机、电视等;中间层的智能硬件涵盖音箱、体脂秤、摄像头、空调等;最外层是包括游戏手柄、自拍杆、电动牙刷、智能灯具等周边产品,其中中间层的智能硬件和最外层的品质周边产品,OPPO目前大多是通过生态开放的方式实现。
不过,智能家居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厂商各自为政,最终形成一个个连接的孤岛。笔者也期望OPPO通过“真开放”,能探索出一条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
后记:回归本质
总而言之,OPPO在IoT领域的拓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以人为本,去关注、重视人的体验,因此,OPPO的IoT设备体验展现出了温情、贴心和人文关怀。
这或许是为何OPPO认为IoT时代是“万物互融”,而非“万物互连”。因为“连”(连接)只是表象,只有将核心集中在人上,去通过多设备的融合,最终才能带来体验的交融。
任何一个公司的独特性,其实都源自这个公司的价值观、企业文化,OPPO也不例外。无论是最早做音频产品时,还是做手机时,OPPO都在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那就是隔离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回归事物的本源。什么是事物的本源?OPPO认为,就是无论何时都以用户为中心,以解决用户需求为目标。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OPPO做IoT的思路了。用户需要的不是冰冷的IoT设备,他们需要的,本质上是体验,是要能够解决他们具体场景问题的体验。这个时候,回归本源的OPPO IoT,以人为中心,显然就更符合用户需求。
发布会期间的一句“只为美好,不唯赢”令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句话也很好地概括了OPPO在IoT领域的态度:无论是什么设备,无论是来自哪个厂商的设备,互联互通的目的只为给用户带来更美好的“自在智美生活”,而非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