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让妹子乘乘上床、如何让妹子发照片… 如何让妹子开心


不知道你们家里有没这种情况:让孩子早早上床预备睡觉,结果孩子可以在床上各种蹦蹦跳跳,各种开运动会、演唱会,自说自话,自导自演,嘴巴手脚动个不停,每个把小时都安静不下来。试着给孩子讲绘本吧,结果孩子读完了一本还要一本,读完了两本还要三本,越读反而越兴奋,2个小时过去了,大人实在困的不行,这个时候孩子还生气了,各种摇你、抓你,不让你睡觉~~ 到最后,好好的哄睡变成了吼睡!带娃累了一天的老母亲、工作了一天还要轮班和孩子入睡作战的爸爸,想想心真的好累啊!


各种调整的方法都做了,什么一致的入睡仪式、白天增加运动量、关灯当“木头人”,无论孩子怎么摇都装睡,结果都不尽人意,孩子总会有各种办法让你奔溃。

还会有各种专家说,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黄金时期,孩子睡眠不足会长不高,真的是这样吗?老母亲各种焦虑扑面而来~~


无独有偶,孩子的睡眠问题,可以说是全世界育儿问题里首当其冲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孩子的睡眠问题是在所有育儿问题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感到焦虑、困惑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孩子入睡难的问题吧,笔者自己本身有一个3岁半的孩子,她也经历过上面说的让人头疼的阶段,经过调整后她的睡眠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现在她可以从晚上7:30或8:00睡到第二天早上8:00了!如果不用去上幼儿园,她起的还可以晚一些,到8:30左右睡到自然醒。饱满的睡眠带给孩子的变化就是孩子整个白天的状态非常好,情绪平静,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成人告别熬夜哄睡,也多了自己的时间空间做事情~

想要调整,让我们先来客观了解一下睡眠是怎么一回事。以下的内容结合了儿童神经精神学、脑科学、心理学等内容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客观认识睡眠

在讲睡眠的时候,我们会提到人的不同的脑波(意识)状态,每一个人一天的意识状态是不同的。通常来说说我们在Beta /Alpha/ Theta/Delta四种意识状态。


人的脑电波与清醒的相关状态

可能这四个波让你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让我们来以孩子入睡的整个过程来解释一下以上四种意识状态:


首先,当孩子从晚上10:00到凌晨12:00,在床上仍然蹦蹦跳跳,high个不停的时候,成人已经昏昏欲睡,实在困的不行了~成人和孩子,各处于什么意识状态呢?是的,孩子处于Beta波,Beta波是最活跃的一种意识形态,孩子的表现可能是极度亢奋的,而我们成人工作、带小孩累了一天,此时已经提不起劲了,我们处于Alpha甚至Theta的状态,感觉迷迷糊糊,犯困,有时甚至不是完全清醒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表现为有时和孩子讲故事,孩子还没睡自己却读着读着睡着了)。


到凌晨12:00,孩子实在困的不行了,他也蹦的精疲力尽了,他开始揉眼睛,打哈欠,眼睛开始迷糊了,此时他的意识状态终于开始从Alpha逐渐转向Theta,此时的父母终于看到了希望!黎明前的曙光将要来临!这时我们看到了孩子终于闭上了眼睛,孩子进入有时即将要睡觉,有时是睡觉的Theta到Delta阶段,如果这时你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球,你可能会发现孩子的眼球从一边移到另外一边。慢慢的孩子进入了熟睡的状态,沉沉的睡去了。接下来这个循环是逆向的,睡眠的孩子没有清醒,而是进入了似睡非睡或是快速动眠状态(REM),并开始做梦。这样的循环一直持续整晚,但是熟睡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同时快速动眼的时间则越来越长。

睡眠就是这样一种意识形态,从Beta转向Delta,进入深层睡眠,醒来时处于Theta-Delta之间的浅睡眠,又循环重复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顺序为:昏昏欲睡、浅睡、快速动眼睡眠(REM)、深睡、沉睡。一个睡眠循环我们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成人和孩子的睡眠周期是不同的,一般一个成人的睡眠周期是90分钟,而孩子的睡眠周期比成人要短,大约是45分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低龄的孩子睡眠容易醒的原因,他们总是睡一会又醒过来,接着又接觉继续睡,(有科学家说这是婴儿生存的本能,他需要通过醒来告知母亲检查入睡的环境是否存在风险)通过不断地练习,孩子的浅睡眠状态也会逐渐过渡到深度的睡眠。


现在有许多的国际组织都推荐,我们成人一天需要至少6-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以90分钟为一个睡眠周期来算,那么就是需要至少4个睡眠周期,如果低于4个睡眠周期(即6个小时),那么就是“熬夜”的标准了,长期熬夜会导致精神疲惫、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理想的状态是在充足的睡眠周期结束后我们睡到自然醒,我们会感觉到精神状态是非常棒的。


孩子应该睡多少

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临床睡眠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共识,共识推荐促进最佳健康的睡眠时间(每24小时)为:

(1)4-12个月婴儿:睡眠12-16 h(包括小睡)

(2)1-3岁儿童:11-14 h(包括小睡)

(3)3-5岁儿童:10-13 h(包括小睡)

(4)6-12岁儿童:9-12 h

(5)13-18岁青少年:8-10 h

该共识意见获得美国儿科学会,睡眠研究会和美国睡眠技师学会认可。

专家组发现,睡眠时间达到推荐睡眠时间的儿童健康结局较好,包括提高注意力,行为,学习,记忆,情绪调节,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反之,睡眠时间少于推荐睡眠时间的儿童出现注意力,行为和学习问题。睡眠不足还可增加意外遭遇,损伤,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抑郁症的风险

如果从大脑的儿童神经精神学以及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出生后拥有数以万计的神经元,实际上孩子发展出来的神经传导途径比吸收的量要多,孩子2岁的阶段拥有人生最多的神经元突触。


而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修建掉大脑里较弱的神经元连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成人的神经元数量是远不如一个2岁的孩子多的,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并不在于我们大脑形成的物质,而在于被移除掉的物质。而神经元修剪的过程,发生在睡眠时。


睡眠,是帮助大脑修剪神经元的过程。修剪的过程都是在睡觉的时候出现,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大脑把白天学习到的感官经验进行统合、整理。就好像放电影一样,所有白天经历的片段重新在大脑里进行回溯,大脑的不同区域就像有许多的档案袋一样,将这些感官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处理,将这些信息分类、排序、归档。因此缺乏睡眠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大脑就没有时间对所学的资讯进行统合。更糟糕的是,大脑休息不够,平时的焦虑、忧郁也就没有办法得到处理,这些没有处理的信息、情绪将会重复的出现,引发各种身体的疾病显现出来。就像一个机器,一直在工作,没有休息,那么电路主板可能就会烧坏,down机,这是同一个道理。


神经元修剪不是一件坏事,它是帮助大脑发展、达到最高潜能的最有效途径。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天生是一个语言家,他可以发出任何国家的语言。当他听到这些语言,大脑会分辨哪些声音经常听到,哪些不经常听到。大脑会优秀优化经常听到的声音的处理,把不经常听到的身体放到待学习的区域。我们看不到大脑里的变化,但是日以继日后我们会看到孩子说出我们文化里的语言。而这些,都与孩子的睡眠休整以及大脑神经元的发展息息相关。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不少的家长会焦虑起来了。哎呀,睡眠这么重要,我的孩子就每天很难入睡啊!别急,我们一个个来分析。先是睡眠里的午觉问题。


孩子不睡午觉怎么办?

大多数爸妈担心孩子不午睡,其实就是怕娃睡得太少了,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而且随着孩子长大,有些孩子的午睡时间从中午逐渐延后变成了“黄昏觉”,下午4:00-6:00是孩子黄昏觉的高频时间,有时一睡就是两个小时,那么晚上的睡觉就变成了父母的噩梦,总是要倒腾到特别晚。


但是你知道吗?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午睡真的不是“必需品”了。因为孩子的睡眠模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下面这张图,是来自于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科普一下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是美国心理学领域的专业组织是世界上出版心理学书籍与杂志最多的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心理学家协会。)


图片里深色的部分指的是睡眠时间,浅色的部分指的是清醒的时间


左一是婴儿刚出生时候的睡眠模式—多阶段睡眠 (Polyphasic Sleep)。这个阶段孩子无论白天或晚上,睡眠的次数多,且每次时间较短,是碎片式的。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要睡近16个小时,分成3-4段,均衡地分布在几次哺乳之间。

左二是1-1.5岁左右宝宝的睡眠模式—双相性睡眠(Biphasic Sleep)。这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孩子可以睡整觉了,并且每天只睡中午和晚上2个觉。

右一是3-5岁宝宝的睡眠模式—单相性睡眠(Monophasic Sleep)。这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孩子的睡眠模式和我们成人是一致的。其中3岁里有50%,5岁里有92%的孩子都已经发展成单相性睡眠了。这说明了什么呢?从3岁开始,就有半数以上的孩子和规律的双相性睡眠模式挥手再见啦~他们已经不需要天天睡午觉了。

在这篇报告里,同样也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列举了瑞士、英国、美国5岁前的孩子,需要午睡的小孩有多少:


瑞士、英国、美国5岁前的孩子午睡数据对比图


研究后发现,需要午睡的孩子与前面一张图的数据基本相同,各个国家的孩子,其数据也基本一致。而且更棒的是精准到了月,而不是岁数断层的方法。爸爸妈妈们也可以以这张图为基准,对照以下自己的孩子,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和绝大多数的孩子相同。(当然如果没有一致也不用太焦虑,因为孩子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只要相差不是巨大的问题不会太大)

这份数据采集了493个瑞士、11500个英国、172个美国的儿童作为目标测试样本,我们可以从这份数据里看出,6月龄的孩子,100%都需要午睡;到36个月(3岁)的时候,只有50%的孩子需要午睡;而到60个月(5岁)的时候,仅剩下10%的孩子还需要午睡!

睡眠的数据样本也显示这三个国家的孩子里英国的孩子“最不需要午睡”,我想同时是因为和数据样本的基数大很有关系。美国和瑞士的孩子需要午睡的曲线高一些,但是数据量就几百个孩子,而英国的数据量则超过一万,数据样本更大,因此我们可以说3岁后绝大多数孩子没有那么高的午睡需求。(至于幼儿园为什么还一直要维持午睡的习惯呢?有育儿专家指出,这一来是长久以来的观念所致,同时也是为了管理方便)


幼儿园里的午睡问题

那么既然说到幼儿园里的午睡,有些家长有意见了,“可是老师要求孩子必须要午睡啊!”我就来谈谈关于幼儿园以及托儿机构关于午睡的我的一些看法。


「国内对幼儿午睡的相关指引」

在我们国家的《指南》里有强调,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在健康领域,身心状况中规定:“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中,要求3—4岁和4—5岁幼儿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而对5—6岁幼儿则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可见,《指南》在关于午睡的规定中主张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美国对幼儿午睡的相关指引」

而在美国《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中,也给出一些评价幼儿午睡环境的标准,美国《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ECERS-R)中关于儿童午睡的环境评价共分四个等级,根据幼儿园不同的午睡环境分别可以评定为1-7分。其中得1分为午睡环境不适宜儿童;得3分达到最低要求;5分为好;7分为优良。


以下是针对幼儿环境的要求,我们重点研究量表中5到7分,即达到良好和优良的环境要求,了解好的午睡环境要求是什么:

美国《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ECERS-R)

良好到优良的幼儿午睡环境标准是包括:“帮助儿童放松(例如,提供可怀抱的玩具、轻柔的音乐,给儿童揉背)”,“午睡/休息时间表灵活,可以满足个别儿童的需要(例如,游戏时玩累了的儿童可以有地方休息)”。“提前起床或不需要午睡的儿童得到照顾(例如,允许提前起床的儿童看书或安静地游戏,为不需要午睡的儿童另外提供空间和活动)”。

而对Infant&Toddler的低龄孩子的午睡环境,同样也是提出“如果儿童不觉得困倦,这项目可评为不适用”。——即不强迫孩子午睡!



因此,孩子午睡并不是必须的、一刀切的,而是应该真正尊重儿童的表现,我们尤其不能以“养成好习惯”为借口忽略儿童的个体差异。过多的午睡会减少3-6岁儿童晚间的睡眠需求和睡眠冲动(homeostatic sleep drive),严重影响了孩子晚上的睡眠。而晚间睡眠直接影响第二天大脑认知功能的发挥。


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其实反映了孩子的大脑神经的成熟度 (neurocognitive maturity)。随着孩子大脑发育的成熟,他们就不需要再像小宝宝一样,通过一天多次或者一天一次的睡眠来缓解大脑疲劳、控制情绪了。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习惯天天不睡午觉还精神雀跃、情绪平静愉快、食欲也完全不受影响,那么很可能是他的大脑神经已经发育得比较成熟,进入到和成人一样的单相性睡眠模式了。


「如何帮孩子调整午睡问题」

每个孩子、家庭养育的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对待孩子的睡眠,需要尊重个性化的差异,灵活的处理。午睡的模式对夜晚睡觉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午睡的情况分成以下3种,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适当做调整:

1、如果宝宝不午睡,下午精力一样也很好的话,那就证明孩子不需要午睡。这种情况下,父母老师可以不用太紧张,佛系些,尊重他的睡眠习惯,没有必要强制孩子午睡。如果是在幼儿园或群体环境,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安静的活动,如午间瑜伽、或者陪伴孩子进行读书、插花、拼图等安静活动。比较理想的是有孩子可以和睡眠的孩子分开的活动空间。父母可以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午睡(睡眠时段)以及清醒时段的状态情况,共同努力调整。

2、如果宝宝没有午睡,到了傍晚会出现焦躁不安、哭闹的现象,说明孩子还是处于双向性睡眠和单向性睡眠的过渡期,他们或许还需要一些午间休息,确实小睡过的孩子,他们的精神状态、记忆力、动作反应等在下午的时候都显得更好。但是这种过渡期的孩子,有些天睡,有些天不睡,他们自己也无法预测。文献建议幼儿园应鼓励孩子有至少20分钟在床上休息和准备入睡,因为学龄前儿童普遍需要16-19分钟左右的入睡时间。这点对家庭里的学龄儿童也同样适用。

如果只是孩子贪玩,将午睡时间延后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协助调整午休时间。安排好固定的时间,还是需要在床上稍微躺一下。否则孩子到了下午3、4点才睡,可能一觉睡到5、6点,或者5、6点睡到晚上8、9点,那就会影响到夜间睡眠。这段时间对父母来说是比较辛苦的,但是比较幸运的是这种过渡期的状态不会太长的时间,我的经验是一般半年,最多一年内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从双向性睡眠和单向性睡眠的过渡期,即不再需要天天睡午觉,且晚上也可以早早入睡,一觉睡到天亮。

3、宝宝午睡后,晚上入睡比平时晚了,而且还睡不安稳,半夜有夜醒、早醒等表现,说明午睡可能已经影响到了夜晚的睡眠质量,需要考虑不强迫宝宝午睡或适当减少午睡时间。(另外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导致孩子夜晚频醒来,我们后面会讲到)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白天睡眠的调整详细攻略

孩子在白天的睡眠不是固定的,而是会随着年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父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会让白天的睡眠事半功倍。

【10-12个月】

上午的小睡逐渐减少,12个月大的部分孩子不需要上午小睡了。这种情况可以将孩子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提前20-30分钟,下午的小睡也可以早点开始。

【13-24个月】

小睡的时间仍然会发生改变。这个阶段上午的小睡基本消失,15个月龄的时候50%的孩子每天都会典型在下午进行一次小睡(个体差异可能有些不同)。父母可以积极记录孩子的入睡时间,找到孩子的生物钟规律,安排稳定的一日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午睡习惯。

【2~3岁】

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需要每天一次的小睡,到3岁的时候,正常的孩子白天睡2个小时,但是也有孩子睡得多,有些孩子睡得少,(只有1小时)。这个阶段可以试着将孩子小睡和晚上睡觉的时间固定下来,一些灵活性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已经困的不行了,但是仍然说“我不困,我不睡!”,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试着把晚上睡觉的时间提前或推后,看看这样能不能帮助孩子白天更好的休息。

【3~5岁】

这个年龄段的多数孩子小睡不那么普遍了,如果小睡很短或者没有的话,他们会睡的早一些,可以在晚上19:00-20:00睡觉,而且他们可以一觉睡到6:30-8:00。这个阶段俗话说的“早睡早起”是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孩子小睡的时间少了,白天的身体活动量也比较大,因此孩子们晚上睡眠的实际需求其实是更加增加了,如果我们可以与孩子的睡眠保持一致(下面我们会讲到“同步睡眠”),那么可以很好的帮助到孩子。


如何让孩子晚上入睡不再拖延,轻松睡天亮

有些时候,作为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忙碌的时间表对孩子晚上睡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我们上完一天的班回到家后,又要煮饭、做菜、洗澡、可能还要与孩子游戏、看书等等,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忙碌,而这些是给孩子入睡时间延迟带来影响的因素。在我参观一些澳洲的日托机构时,发现有些日托机构放学前,就给孩子们洗完澡换好了睡袋,再坐上校车送回家,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到父母,简化入睡前繁琐的事情,早早的安顿好孩子晚上入睡。如此父母也可以更好的和孩子正在形成的生物钟保持同步,这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支持和刺激孩子夜晚的睡眠需求。我们要对孩子的睡眠需求极度敏感,关注孩子的睡眠信号。睡眠的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什么时候睡可能比他睡了多久更重要。孩子好的睡眠能够恢复他的机敏,保持他情绪的稳定,而好的睡眠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孩子睡眠时候睡觉。这意味着我们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生物钟的接着睡眠。

「打造“无趣”的卧室」

无论是幼儿园、日托机构,还是家庭的环境,理想的情况是孩子睡觉的卧室(或睡眠区)是不花哨的,甚至是“无趣的”。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在宾馆睡的很好,因为宾馆的睡眠环境是被设计过的,它很“无聊”,少了干扰就变得容易入睡。


而对于孩子的房间来说,许多新生儿的父母布置婴儿房时,因为对孩子的喜爱,总喜欢将很花哨的东西放在房间元素里。我们应该将卧室设计成“无趣”的,没有性格、个性信息的房间。这可以减少孩子睡眠前的刺激,更好的入睡。

传统儿童房

上面这个是眼花缭乱的儿童房 ,对比一下下图“无趣”、简洁的蒙式儿童房,在哪种环境下你觉得孩子会感觉更舒服、更平静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无趣的儿童房


「减少睡眠依赖(睡眠关联)」

如果你发现孩子夜晚入睡后容易频繁醒来,除了排除午睡过多的原因,我们还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存在入睡前的“睡眠依赖”或“睡眠关联”。什么是“睡眠依赖”或“睡眠关联”呢?我们前面讲到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的睡眠是会经历睡眠周期的循环的,孩子睡眠的深度是有深有浅的,当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会处于比较浅睡眠的状态,如果孩子醒来了,发现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就会继续接着睡觉。但是如果孩子是奶睡、或是嘴里含着安抚奶嘴、或是抱睡的状态入睡的,那么这一类型的孩子在浅睡眠的时候,他们迷迷糊糊醒了,猛的一下,发现入睡的环境不一样了,(刚才有妈妈抱着我睡,妈妈去哪了?)那么就会一下子清醒起来,接觉就会变得困难。


我们成人也会有这种经历,如果睡着的环境和醒来的环境截然不同,也会吓一大跳。这种敏锐度对于小婴儿来说会更明显,他会通过哭声提醒妈妈,Something change!我还安全吗?

而安抚奶嘴长时间的不恰当使用,更是糟糕。孩子含着安抚奶嘴睡觉、呼吸、吸吮,仿佛这就像是ta身体的一部分,造成了不恰当的身体基模和自我印象,当孩子睡着了,但是醒来却发现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消失了,心里是多么焦虑不安!


因此,我们需要减少孩子的睡眠关联和睡眠依赖。我们成人也有许多不必要的睡眠关联(睡眠依赖),比如说,有些人的睡眠关联(睡眠依赖)是要开着电视才能睡觉,有些人是要看书才能睡觉,有些人睡眠前需要吃宵夜,不然睡不着,有些人睡觉前如果不去上一趟厕所,他是万万睡不下去的。有些人没有睡眠依赖,而有睡眠依赖的每个人,关联和依赖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这些都是成人的选择。而我们让孩子发展出睡眠依赖,是不公平的。有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在没有睡眠依赖(睡眠关联)的情况下,孩子从4个月开始就可以自己安抚自己,自主入睡了。通常是成人干扰孩子,如建立了奶睡、抱睡等方式,反而建立起来了不正确的睡眠关联(睡眠依赖),从而阻止了孩子自主入睡的方式。

「逐步“脱敏”,建立自主入睡」

如果之前我们没有太注意,你现在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奶睡、抱睡等睡眠关联和睡眠依赖的习惯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试着采取逐步调整的策略。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我认为逐步的脱敏法也是可以用在戒除掉睡眠关联(睡眠依赖)的。因为通常来说一下子直接去掉孩子的睡眠关联(睡眠依赖),后果就是孩子感觉特别突然,孩子的情绪反应会特别大,感觉很奔溃,成人也觉得哄睡难度极大。那么如果从最低级的方式开始至最高级自主睡眠慢慢过渡,逐级放松、脱敏训练,则可以很好的帮助到孩子,成人也会觉得更轻松。

比如说晚上需要喝奶才能睡觉的孩子,我们可以将喝奶的时间逐渐减短,到慢慢完全不奶睡;以前习惯要抱着哄睡的孩子,我们可以逐渐减少抱哄的时间,逐渐在孩子有困意但是没有完全睡着的情况下放床上,给予孩子适应睡眠环境的时间,锻炼自主入睡的能力,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夜晚频繁起夜;慢慢的,抱睡的孩子可以慢慢调整为在床上拍睡,成人和孩子靠在一块,拍一拍... 逐步进阶到只是把手放在孩子的身上,再到最后不拍睡;接着在房间里你可以开始坐在床边,看看孩子,等待孩子自己翻翻身自己入睡。


而对于强烈要求妈妈在房间的孩子,我们可以多在房间呆一会,逐渐坐的地方离孩子越来越远,直到妈妈可以不在房间里,孩子自己入睡。在这个过程中,固定的哄睡的人,可以更好的帮助到自主入睡的过程。因为固定的照养人一般可以更好的观察到孩子的入睡时机和睡眠习惯,更好的帮助到孩子自主入睡。


除此之外,安排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室温适宜,空气清新,被褥厚薄合适,灯光可暗些、固定的睡眠时间、睡眠仪式,增大白天的运用量,睡眠前不做刺激的大运动和游戏等,都对孩子夜晚顺利入睡有很好的帮助。

当你做了以上这么多,如果孩子有些时候还是有入睡晚、入睡难的问题。也不要太焦虑,因为孩子的睡眠模式,是与我们的家庭因素、外部环境、以及孩子本身成长的过程都有关联。比如,孩子生病刚刚好的时候、偶尔晚上没睡好的时候、家里发生变故情绪受影响的时候、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情如搬新屋,有新的保姆和陌生人来、社会一些大环境的因素等等,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放松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午睡。而在某些天, 比如孩子因为天气、气候、安全等原因而没有外出活动,就要理解孩子因为活动量减少,那么中午睡不着、晚上睡的晚一些也很正常,父母可以放松心情,焦虑并不能帮助孩子,多做些灵活的安排,都是可以帮助到孩子和自己的。


祝早日收获一个睡觉的天使宝宝吧!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让妹子乘乘上床,如何让妹子发照片,如何让妹子爱上你,如何让妹子开心,如何让妹子主动联系你”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