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VASP学习交流
晶格常数的优化
方法一:自动优化法
- 程序自动,VASP中INCAR中设置ISIF = 3,原子的位置和晶胞的常数都被优化好,
- 一般这个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但是用的比较多,优化好的CONTAR拿出来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 这里ISIF=3, NSW一定不能设为0,不是单点计算
eg. 以Si的原胞为例:POSCAR
未优化前的晶格常数为3.84埃
Si
1.0 #下面的方法二就是改变这个缩放系数
3.8401000500 0.0000000000 0.0000000000
1.9200500250 3.3256241964 0.0000000000
1.9200500250 1.1085413988 3.1354285612
Si
2
Direct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250000000 0.250000000 0.250000000
优化好的结构CONTACR
在优化晶格常数时要提高计算精度的,如ENCUT和KPOINTS的选取,之后的计算可以适当降低ENCUT和KPOINTS
方法二:
- 保持晶格参数比例,对晶胞进行缩放,得到能量与缩放系数之间的关系图,取能量的最低点
- 就是改POSCAR的第二行,改变缩放系数,一般这里需要做多个单点计算,不同缩放系数对应一个单点计算,(所以这里建议搞个脚本提交作业)获取能量,作图,找到能量最低点进行计算
- 因为是单点计算,所以结构优化的一系列控制参数比如ISIF,IBRION都无所谓了,只要把NSW设为0进行计算
注意
- 这里自动优化法和晶格常数扫描法得到的结果都比较接近,故而都可以用
- 自动优化ISIF=3, NSW一定不能设为0
- 晶格常数扫描法,也就是多个单点计算的叠加,所以NSW=0,ISIF怎么设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