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八闽游戏】「静待花开①」关于孩子玩游戏

北大硕士林江发的儿子小林2011年上的小学,2017年小学毕业,这6年,一年级玩一些轻松益智类游戏,二年级开始玩大型游戏,3-4年级玩各种游戏,5-6年级的时候有点上瘾的感觉,经过沟通和引导形成了对游戏比较客观的认识,现在初中了虽然也玩游戏,但感觉他已经从游戏中走了出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给了我们一些惊喜。本篇文章记录的就是林江发父子这6年过来关于玩游戏的沟通过程,全文5800字,读完可能需要15分钟。

一:小林开始玩游戏

开始重视小林玩游戏的问题是小学二年级,玩的是GTA4(侠盗猎车手之罪恶都市),林江发看到的游戏是一个人在大街上抢车、打人、被警察通缉,游戏里还有一些穿着比基尼的女性。担心才二年级的小林受这些不良内容所影响,跟小林说抢车打人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允许的,不要玩这样的内容不健康的游戏,但孩子说,知道啊,只是玩,只是在电脑里这样抢车打人,又不是在现实中……

哦,好吧……也是,孩子只是玩,二年级的时候,他的同学们之间在一起也经常聊游戏,不玩也少了共同语言。但为了防止影响视力和上瘾,林江发跟小林沟通后,约定了玩游戏的几条规则:

  • 周一到周四不许玩游戏,只能周五晚上或周六、周日或者假期玩;
  • 假期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包括看游戏视频,在手机、Pad、PSP、电脑上玩)。
  • 不许花钱玩游戏;

小林玩游戏时会自己到网上查看各种攻略和视频教程,有段时间他崇拜游戏网站上的一个主播,经常看那个主播录制的游戏视频,当时林江发主要担心的是视频里有内容的不健康,所以特地陪儿子看过几次,视频里除了出现一些 “我靠…”等不是很文明的话外,其他的都还算好。当儿子问主播是不是很赚钱的时候,林江发才有些担心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于是根据林江发多年对产品的理解跟小林讲解了网站、主播之间的商业模式和分成比例,以及做一个游戏主播可能要做哪些工作,各种级别主播大致的盈利和收入情况,打消了他对于网红主播这种职业的向往。

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小林觉得他自己游戏玩得也不错,跟林江发说:“爸,我想把我玩的过程录下来,上传到网络上给别人看”,于是林江发给小林安装了一个视频录制的软件,小林在网上查找资料软件的使用说明,录制了一些他自己玩的视频。

作为家长的林江发看着孩子自己在网上查找攻略、看游戏视频、安装各种作弊插件,学习视频录制软件并录制,觉得这也是这一代孩子的一种信息获取能力。

玩游戏是这一代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虽然林江发和小林之间约定了规则,但很快因为小林玩游戏加上我的错误处理方式给林江发和孩子带来了心理上的折磨和伤害。

二:小林玩游戏和我的不正确处理方式

小林会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新的游戏玩,有一次林江发检查小林的电脑,发现里面有很多木马,弹出各种乱七八糟的窗口,其QQ好友里也有明显涉黄不友善的好友(小林说这些弹出窗口是安装游戏的时候就出现了,很讨厌,那些不好的QQ好友是网上别人主动要求添加的),那个时候小林小学3年级,碰到这样的问题很头疼,跟小林沟通后又补充了新的规则(这些规则后来基本无法执行):

  • 电脑上安装什么游戏必须得爸爸或者妈妈在场,标有14+的游戏不建议玩;
  • 电脑上最多只能允许同时有3个游戏,太多了一分心,二也玩不好;
  • 不得增加陌生人为好友,每两个星期,爸爸或妈妈要检查一下QQ好友的情况;

林江发开始每2个星期检查一次小林的电脑,每次要耗时2个多小时,这个过程很繁琐,而国内游戏又没有非常好的分级机制,各种网站上下载的安装包往往夹带着很多乱七八糟的地址和软件。在删除的各种游戏过程中发现,除了《我的世界》这个游戏,其他的游戏都是大同小异,组团、打怪、升级,但孩子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些没有任何营养的东西。

作为父亲的林江发对孩子玩游戏这个事情越来越反感,而那段时间,孩子周末不玩游戏干什么别的都是无精打采的,我内心越来越不希望孩子玩游戏,于是就采用各种办法来阻扰或者拖延不让儿子玩游戏,比如一个10G的游戏下载完成了,说今天事情太多了,明天再安装,到明天了,说下午再安装,这样安装完了后,周末孩子也玩不了多长时间。

小林也能感觉到林江发的故意拖延,忍受着不能马上玩到游戏的折磨,也同样采用各种办法提出各种要求,让他马上能玩上新的游戏,各种言语的冲突也在父子之间经常发生。而作为父亲的林江发,却坚持认为纵容他玩这些无聊的游戏,顺着他的想法是不应该的,所以父子两人的关系也很紧张。

小林也开始采用他的方式来挑战我们最初的双方商量的规则:

  • 比如原来的规则是周末玩游戏每天不能超过两个小时,他会邀请×××小朋友到家玩,小朋友过来后,×××小朋友玩游戏,他在旁边说和讨论指导,最后说,今天我没有玩超过两个小时呀,是×××玩的,不是我玩的呀。以至于有的小朋友的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到我家玩了。
  • 比如不许花钱玩游戏,这个游戏是他的小朋友买给他的生日礼物,他自己并没有花钱呀。

家长们在一块聊天的时候,家长们普遍都说,一到周末,孩子就宅在家里玩游戏,离开了游戏孩子干什么别的事情都没兴趣。一部分家长是禁止孩子在家玩游戏的,一部分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周末玩游戏,给孩子报了各种课外班。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林江发感觉自己的心理状况是不对的,林江发认为玩游戏对你不好,想办法阻扰儿子玩游戏,不让小林如愿。小林的心理同样也是不对的,逼得他想一些办法饶过规则,这个过程对他心理造成的扭曲、亲子关系的伤害和家庭关系的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游戏本身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小林这样玩游戏的状况持续了2年,一个稍微有意义的改变就是不像以前在各种游戏网站上随意下载游戏了,而是发现了美国的Steam游戏平台,那里面的游戏质量比较高,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木马和广告。

在《王者荣耀》特别火的时候,林江发问儿子:“你们班有多少人玩这个游戏呀”儿子说:“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玩这个” 林江发问儿子“你玩这个游戏吗?”小林说:“我不玩这个,这个太Low了,我玩《方舟生存进化》”

玩游戏在北京的小学3年级以上学生中已经是非常普遍,小学生也有自己的社交圈,游戏已经成为了孩子之间最常讨论的话题,林江发对儿子玩游戏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不知道该怎么管和引导,强压只会引起更激烈的矛盾,而一个偶然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带来了林江发对儿子玩游戏的观点的转变。

三:林江发对孩子玩游戏观点的转变

小林5年级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林江发带了一个评书机的样品回到家,周六,小林在他的房间里玩游戏,林江发在客厅里打开评书机听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过了10分钟,小林从房间里出来问我是什么,林江发说是评书机,是一个给老人用的产品。小林很有兴趣,就要了过去。从那天起,小林每天听超过半小时的故事,睡觉前听、出去玩在车里也听,林江发发现了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听书机居然能让小林放弃手头的游戏来听书,而且他听过后,拿起原来买了没有看的《三国演义》,自己看了起来。(小林现在高一了,每天睡前还喜欢听书)。

林江发问儿子:“你为什么喜欢听书机呀”小林: “听故事谁都喜欢呀”我:“如果我专门针对小学生做一款听书机,把你们爱听的、该听的都放进去,你觉得怎么样?”小林:“那一定很多小朋友都会喜欢的。”

因为做产品的原因,林江发了解一点心理学,知道小林从游戏的兴趣转到听书上,在心理学上这叫做“移情”。听书机对小林玩游戏兴趣的转移只是一个开始,为了更好的让小林从游戏中走出来,林江发开始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尤其是《少有人走的路》中关于邪恶和善良的起源那段描述,让林江发认识到了之前自己采取的方法的错误。而错误的方法导致的后果,心理学里有个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林江发对儿子玩游戏的焦虑,采取了惩罚的方法,就像邪恶的起源里说的撒旦采取的奖惩措施一样,把认为自己对的事情强加到孩子身上进行惩罚,让他幼小的心灵承受心理的折磨,这是不正确的方式。而小孩玩游戏只是娱乐放松而已,我们采取这样的方式,对孩子造成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会更不好。

在认识到自己这两年的行为错误后,林江发很正式的跟小林说了声对不起,他其实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说对不起,但从那天起,林江发开始接受孩子玩游戏这个事实,采取了新的沟通方式。

1:是你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你?

林江发:“玩游戏时,你的眼睛被游戏画面所吸引,耳朵被游戏声音所吸引,手上还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是你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你呀。”小林:“当然是我玩游戏,而不是游戏玩我呀,我让游戏中的人往左就往左,往右就往右,做什么任务也都是我选的呀”林江发:“这些人物和操作不都是游戏设计者设计好了的嘛,你不过只是操作鼠标和键盘而已呀,看上去你是在玩游戏,实际上是游戏在玩你呀。”小林不服气:“你说的不对,明明是我在玩游戏。”林江发:“游戏产品的设计者他们会研究人性,设置任务和操作方式,你玩的时候,并没有超出游戏设计者限定的范围,你操做的方式都是程序员实现的呀。”小林:“那当然,设计游戏的人他们权力当然大了”林江发:“你也可以琢磨琢磨怎么设计游戏,看游戏是怎么做出来的呀”小林有点心动,跟林江发讨价还价:“如果那样,周一到周四我编程做游戏不能算玩游戏”林江发:“可以,这个我支持,编程做游戏我不会,你要么自学,要么到外面上编程的课。”

小林最后选择了自学,让林江发跟他买了这方面的书。一个月把厚厚的一本《C#入门经典》看了一大半,先是学习Unity,后来是UE4,让林江发从网上买了一些教学视频跟着学。下面是他六年级的时候一个人琢磨独立做的几个游戏。

游戏视频:使用Unity和C#三天完成

小林编程开发游戏图

游戏视频:使用UE4两个星期完成

当我们看到他的作品时,更加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2:游戏设计中的需要哪些知识?

小林会做游戏后,林江发再看到他玩游戏,会问他,你知道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小林总是用林江发不懂的术语说怎么怎么做出这样的效果,通过编程做游戏他也知道了所有之前他玩的游戏都是程序员怎么开发出来的。

他们开始讨论游戏的美术感和游戏性。最开始小林认为画面精美,操作流畅自然,细节地方处理得好就是好的游戏,而林江发从产品的角度更倾向于游戏性(比如游戏里蕴含的人性、故事性)。他喜欢玩游戏之一是《和班尼特福迪一起攻克难关》,就是一个装在罐子里的男人拿着锤子往上升的游戏,情节很简单,他们讨论这个游戏里的人性,为什么不时会冒出一些哲理的话(比如尼采的)、游戏的背景设计、以及完成后的音效和动画为什么这么设计,有什么寓意。

Getting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图

在6年级小学毕业的时候,林江发跟儿子有做了一个新的约定,在初三前独立完成一款游戏上传到Steam平台上,小林就课余经常的琢磨游戏的设计,甚至在自驾游出去玩的时候,在欣赏美景的空隙,小林会拿着相机对着一些石头纹理拍,说可以用于游戏场景里的贴图。

孩子是来报恩的,我们因为有期待才有焦虑,因为焦虑采用一些不符合孩子心理学发展的手段,往往适得其反,而作为家长更多的应是观察和引导,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让孩子自己明白,孩子自己明白后会带给我们想象不到的惊喜。

3:探讨玩游戏的快乐究竟是怎样的?

6年级上学期的期末,小林考试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名。小林考试完后的那个寒假每天晚上都很兴奋,每天睡前都躺在床上回味几分钟第一名的感觉。

等小林得瑟劲过后,林江发和儿子讨论:玩游戏的快乐、自己做出游戏的快乐感觉和考试第一名的快乐有什么不同?最后,他们把快乐分成深度快乐和浅快乐。

  • 玩游戏的快乐属于浅快乐,是一种感官的快乐,维持的时间也就几个小时。
  • 自己做出游戏的快乐是一种深度的快乐,因为喜欢,做游戏的过程中也不觉得累,而做出来之后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的愉悦会持续时间很长。
  • 考试第一名的快乐是一种深度快乐,那是一种完成了目标后,内心深处的一种爽,会给自己更多的自信,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为了让小林更好的理解深度快乐和浅快乐的关系,林江发还让儿子看了网上的一篇关于美国的奶头乐战略的文章,讲的是美国怎么利用这种浅快乐削弱一个国家的实力,小林将信将疑。

为什么和小林讨论快乐这个事情,因为林江发希望儿子玩游戏的时候就开开心心的玩,学习的时候就专心的学习。因为林江发相信主动高效的学习30分钟,比拖拖拉拉的学习2个小时效果好很多。

和小林讨论这些快乐的不同,是为了减少让儿子对游戏上瘾的可能性,认识到游戏所产生的快乐是短暂的、虚幻的。在心理学上对成瘾机制解释的:

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中会分泌多种让人产生快乐感、安全感和成就感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快乐激素”。包括:让人快乐的多巴胺;带来激情和活力的去甲肾上腺素;协助我们战胜困难、产生勇气的催产素等等。当我们达成某个目标时,大脑将会作为奖励,分泌快乐激素。简言之,大脑接受到了完成某件事的反馈,就会分泌让你感觉良好的快乐激素,刺激你继续坚持这件事。如果我们频繁的获得“奖励”的即时反馈,就会不断刺激大脑释放快乐激素,从而让我们上瘾。

很多游戏设计者都会遵循这些直指人心的套路,很容易让人上瘾,比如意义和使命感、进步与成就感、所有权与拥有感、未知与好奇心等。

所以,当家长采用各种办法禁止、拖延或者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孩子的内心问题并没有解决,相当于在两个不同维度的空间里战斗,这样的战斗是无效的,现在孩子成长的环境比我们当时复杂太多,作为家长的只能尽可能的让孩子了解游戏的本质和真实的感受,让孩子真正的内心逐渐强大起来,而家长要做的只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观察、引导,静待花开!

上个月,小林突然跟林江发说:“最近觉得玩游戏没有意思了”,我很欣慰!

林江发通过孩子成长过程中,认识到听书机这个产品可以让孩子从游戏上移情这个事情,经过调研,再结合我对阅读的理解(见【静待花开】系列文章中的关于阅读),推出了萤火虫听书这个产品,希望这个产品能让孩子尽早的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少玩游戏。

可能有些家长认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林江发和他儿子的经历告诉我更大的影响是我们和孩子面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态度后采取的行动。我会在《【静待花开②】关于考试成绩》里纪录我的理解,发布在“萤火虫听书”微信公众号里。

四:小结

静待花开对家长来说是一种修行,在孩子玩游戏方面,接受孩子成长的环境与我们当初是不一样,我们试图用我们所理解的30年前的方式去改变孩子,这是不对的。即使强压禁止孩子玩游戏,孩子不沉迷游戏,仍然会沉迷于某种东西,比如网络小说,二次元,武侠世界等,这并没有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采取禁止或打压的方式反而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也许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对待孩子玩游戏这个问题,从接受现状到有效的引导,和自己和解,也和孩子和解,一切都会变的不一样。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八闽游戏,八闽游戏大厅,八闽游戏官网,八闽游戏手机版”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