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英国电影《Riot Club》(译名很烂,什么骚乱俱乐部,喧嚣贵族,比较贴切的应该是骄子会),讲的是英国牛津大学里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俱乐部的生活。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某会员被一位粉丝碰到,粉丝问‘我是否可以申请加入你们俱乐部?’会员的回答是‘通常一个人如果主动来申请的话,基本上就没戏了。’会员的高傲可见一斑。同时也带出了一个讨论,一个俱乐部到底应该是邀请制还是申请制?
现在俱乐部很多,而且国内还有一本《俱乐部》杂志专门讲俱乐部的各种事儿。然而,今天探讨的仅限于我个人的兴趣爱好,那就是摩托车俱乐部(Motorcycle Club,简称MC,更多的关于MC的文章,可以搜索我过往的发表)。
邀请制建立在俱乐部具有绝对权威的基础上
先不说电影里那个牛津大学的那个骄子会最后结局如何,影片里交代的时代背景下,骄子会还是具有很高的权威的。这个俱乐部的历史可以追朔到‘穿古装’的年代。而且这个俱乐部总的来说非常具有男子气和贵族气质。在这个语境下,俱乐部发展会员的策略是邀请制,在社交过程中,发现出众的学生,提出邀请,而且影片里没有表现出任何一个邀请被拒绝。邀请制的前提是,俱乐部对潜在会员有充分的观察,这个观察代替了通常在其它俱乐部里的预备期。而入会仪式则大同小异。骄子会里,新会员被蒙上双眼,然后老会员以各种恶搞的方式考验新会员的决心,比如,在杯子里灌入葡萄酒、害虫,烟蒂、甚至还吐口痰进去,让被搞者说出所喝的酒的酒庄喝年份!被恶搞的新会员也不负众望,居然回答正确。可见这个俱乐部的门槛和新会员的高素质。顺便说一下,真正的摩托车俱乐部在入会仪式上也有类似的仪式。
申请制更加民主
而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读的大学(普林斯顿还是什么我忘了),也有一些俱乐部(如Phoenix),他们有名望,很多学生都想加入。这些俱乐部,就如同影片《Social Network》里交代的,采用的是申请制。只有那些经过初步考察的人才有可能被接纳。而入会仪式也令人肃然起敬。
影片里介绍的入会仪式是,在冬天的寒夜(跟北京今天的天气差不多吧),预备会员们站成一排,主考官轮流发问,被考者还得大口饮酒,答错者将脱掉一件衣服等待补考。这种仪式也显示了较高的门槛,与前期的初步考察,可以确保会员的素质。申请制可以面向更广大的粉丝群体招募会员。
现在回来说摩托车俱乐部
国内唯一一个采用邀请制的摩托车组织是哈雷车主会。当你在专卖店里买了一辆哈雷摩托车,经销商按照全球惯例,邀请你加入哈雷车主会(Harley Owners Group,下称HOG)。而且还自动享受一年的会籍。但请注意,HOG虽说很多地方非常像一个MC,但其实是车主会而不是MC。
MC是什么?这个需要遍访国际上几大知名俱乐部的官网就能得出结论。还要注意,不要只听信谷歌或维基百科,为什么?很简单,因为那些内容外行人贡献的(UGC)。所以要看各MC的官网。
在国际MC社区,邀请制和申请制都可以存在。因为社区已经成熟。而在国内,在邀请制和申请制之间要慎重选择。为什么这么说?以哈雷为例,自从2006年哈雷在北京开始第一家专卖店,“XX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部分俱乐部也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现象是,几乎每个愿意集体骑车的人都有了自己的俱乐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邀请制,岂不是相当于挖墙脚?而且也存在被拒的尴尬。所以我个人愚见,在国内适合申请制。申请人还有义务处理好跟当前所在俱乐部的关系以免引起误会。
当然了,做为朋友,邀请他人一起骑车、聚会,不应视为邀请制。毕竟摩托车群体本来就是少数人群、弱势群体,还是应该多交往的。增进了解,双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