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爾文
公元2021年10月5日
《三观体系》系列教程
(第九章. 《世界观》概述3.3)番外篇:利己主义vs互利主义
09.
人的“三观”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三观”是“三观体系”,“三观体系”其实是“观点体系”。
这个“观点体系”当中,是由许多“不同观点”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联结、环环相扣…… 这样子 组成的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些“分离、独立、不相关”的“观点”的“集合”。
所以:里面是有很多的“观点”的。
那么,在我们的“三观体系”当中,构成我们“三观体系”的这些“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为什么会形成、拥有 这些“观点”呢?
我反思、归纳、总结了一下“形成这些观点”的“一些方式”…… 我思考、归纳起来,觉得有“3种方式”:
❶
复制黏贴别人的观点
“第一种方式”就是:我们直接复制黏贴别人的观点。“复制”以后呢,我们再通过“逻辑”和“经验”去“验证、检验”…… 经得起这个“验证、检验”的“筛选”而最终留下来的“观点”,就会成为我们自己“观点体系”当中的“观点”。
所以:我们“复制别人的观点”以后,而“这些观点”又是经得起我们的“逻辑”和“经验”的“验证”的…… 这个时候,“这些观点”就会“复制”过来,直接“粘贴”成为“我们自己的观点”……
尤其在“社会惯性”的影响下,我们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我们很容易就会复制粘贴“大多数人的观点、群体的观点、社会权威的观点”……
再比如:我们读书学习,我们通过“阅读书籍”…… 这些“书籍”也是其他人写的,然后这些书籍当中的“内容、观点”,也是代表着“写书人”他的“观点”…… 他写出“这些观点”,也是基于“他的三观体系”,他才表达出“这些观点”。“这些观点”是“他的三观体系”当中的“观点”,“这些观点”也映射出了“他的三观体系”!
那么,我们也是通过“阅读对方写的书籍”,而去“了解到对方的观点”。
这个时候呢,我们也是会去复制粘贴“对方写在书上的观点”:只要“这些观点”是经得起“逻辑”和“经验”的“检验”的!
我们觉得“这些观点”是“符合逻辑”的、是“有道理”的,然后又用“我们的经验”去“验证”,觉得:它又确实是可以“符合经验”的!那我们很容易就会复制粘贴“这些书本上的观点”!
其实,学生去“学校读书、上学堂、学习”也是一样的“原理”!
人类天生下来时,当然是“各种事情、各种知识、各种道理”…… 我们自己本身都不知道的。
所以“教育”很重要啊!社会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
每个孩子到学校去“读书学习、成长进步”!包括“身边的大人、父母”去教给他们“生活的经验、这个世界上的知识”… 帮助孩子养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这些都是:帮助小孩子通过“复制粘贴别人的观点”来逐渐建立、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系”。
那么,这些都是属于我所归纳的“第一种情况”,就是:通过“复制粘贴别人的观点”来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累积自己的观点”来构建出“属于我们的一套观点体系”。用“这样的方式”来形成、构建出 属于我们的“三观体系”!
在我们“形成三观体系”以后,我们的这个“观点体系”当中,会有一系列的“核心观点”与“外围观点”。
这时候,当我们“复制黏贴别人的观点”,这些“新的观点”需要能与我们“已有的观点体系”能够“融惯、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才行!也就是:“新的观点”不能与我们“已有观点体系”当中的“核心观点”相违背、相冲突。否则,我们就不能将这个“新的观点”直接复制黏贴过来…… 因为这个“新的观点”并不能很好地“融惯”到我们“现有的观点体系”当中,它与我们“现有观点体系”当中的“核心观点”相违背、冲突,如果强行将其硬塞进来,会使得我们的“观点体系”当中的“各个观点”不能在“逻辑”上“自洽”…
刚才说了:我们需要用“逻辑”和“经验”去“检验”这些“新的观点”……
我们的“三观体系”是一套“逻辑自洽”的“观点体系”,因此:在这个“观点体系”当中的“观点”,是全部需要在“逻辑”上能够“自洽”、让“观点体系”当中的“各个观点”能够“通顺且成立”地“融惯到一起”的!不能有“逻辑上的矛盾冲突”…… 所有这些“观点”,需要“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联结、逻辑自洽”地“融惯在一起”,形成一个“在逻辑上环环相扣”的“观点体系”……
❷
原创观点
接下来,探讨的是 另外一个“形成我们观点”的“方式”。
就是:通过我们自身在人生当中的“经历、历练”,然后我们自己去“归纳、总结”…… 通过“我们自己的 逻辑&经验”去验证“我们归纳、总结出来的这些想法”,或者是去验证“我们在此基础上演绎推导、推理出来的一些想法(即:我们通过“归纳总结”所得知“一些现象”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这些“原材料”我们再进行“演绎推理”,从而推导出来的一些“想法、观点、命题”)”…… 然后,用这种“原创的 心态&方式”去创造出“经得起我们的逻辑和经验验证的观点”,从而将“这些观点”作为“构建成我们三观体系”的“原材料”。
那么“这种方法”对比起“刚才讨论的第一种方式: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观点”的“那种情况”呢,就更加偏向“原创”一点!
其实:有时候 我们确实不一定“自己所持有的观点”就必须是依赖于 去“抄袭别人、复制粘贴他人的观点”;有时候,我们会有一些“自己领悟到的观点”、“自己想明白的观点”……
那么,我们是怎么想明白的呢?
当然是通过“逻辑”去想明白的!
“逻辑”是:“思维”的“形式”&“规则”。
“人类大脑”的这个“思维运作”的这些“形式”…… 这些都是“逻辑的内容”。
我们大脑的“思维、思考、运作、加工信息……”,这些都是根据“逻辑”来“运作”的!
然后,我们通过“逻辑”,我们“想明白了一些道理、领悟了一些道理”……
要么是:我们去“归纳、总结出了一些想法”,我们就觉得:这些想法,它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符合“我们自己的经验”去“验证”的…… 然后“这些想法”经得起“逻辑”和“经验”的“验证”以后呢,就会变成“我们的一个观点”。
又或者是:我们去“归纳、总结”了以后,获得一些“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想法”作为“原材料”,我们再进行“演绎推理”来得到了一些“其它的想法、观点”…… 然后,那些“演绎推理所得出的想法、观点”呢,我们再拿来“用我们的逻辑和经验去验证”…… 当它又符合“逻辑的验证”,又符合“我们经验的验证”…… 于是乎:那些“通过我们演绎推理所得出的一些想法、观点”也同样经得起“逻辑和经验的验证”,然后又能够“被收录”成为“我们的观点”。
所以:这些来自于我们抱着“原创的心态”、通过这种“偏向于原创的方式”,去“归纳、总结、推导”,所“形成、得出”的 这样“一系列的观点”,同样也是“构成我们三观体系”的一些“原材料”,也就是指:那些在“三观体系”当中的“观点”。
这是“第二种方式”。
对于这“第二种方式”,我想要再“换一种说法”来“描述”,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起来更有收获:
在生命中实践,在“实践”中,自己“主动地思考”,用“原创の心态”去“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这些观点”还需要经过“逻辑&经验”的“检验”!
这些观点“逻辑自洽”地“融惯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观点体系”,这套“观点体系”就是“三观体系”。
而用这样“原创の心态、原创の方式”去“较为系统、完整”地“理解&解释 这个世界”,形成的这套“原创理论”,就是他的一套“原创哲学理论”。
“三观”这套“观点体系”的“理论表现形式”就是“哲学”。
因为“三观”分别指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某种维度”上说:“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可以归纳到“世界观”的“一部分”。
因为“世界观”是对“世界总体”的“看法、观点”所构建成的一套“观点体系”,而“价值观”、“人生观”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内容”,在我看来:“人类主观意识”是“人”的一部分,而“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类主观意识”也是“世界总体”当中的一部分。
那么:“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一部分”,“人类主观意识”是“世界总体”当中的一部分,而“世界观”是对“世界总体”的“看法、观点”所构建成的“观点体系”。于是:“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可以看作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所以,在“这种维度”上来说:“三观体系”的“内容”,其实就是“世界观体系”当中的“内容”,因为在“这个维度”上,“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是“世界观体系”当中的“其中一部分、其中一个分支”。
那么我们“查百科”便可以得知:“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式”就是“哲学”。(百度百科)
所以我说:“三观”这套“观点体系”的“理论表现形式”就是“哲学”。
当然,如果在“这些理论”当中,是加入了“神”这类“神秘主义、超自然力量”的“元素、成分、东西”的,那么:这就变成是“神学”了!
“神学”与“哲学”的“核心区别”就在于:“神学”的“理论体系”是加入了“神”这类“神秘主义、超自然力量”的“东西”在其中的。
❸
复制&原创の融合
我想说的这“第三种方式”,其实就是“前面说的两种方式”的“结合、融合”;也就是说:既“复制黏贴别人的观点”,也有着“自己原创”的“成分”在…… “这两种方式”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
有时候:我们“独立原创”了一些观点,但是后来“复制黏贴了别人的观点”以后,受到那些“复制过来的别人观点”的“启发”或“影响”,我们从而改变或改进了“我们原有的原创观点”…… 可能会由此形成“新的原创观点”。
有时候:我们“复制黏贴了别人的观点”以后,我们又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将其“升华”,可能我们是用这些“他人的观点”作为“逻辑推理”的“原材料”,从而“归纳推导”或者“演绎推导”出来了一些“新的原创观点”。
总之:现实情况 往往是很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