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雪仗】一名环卫队长“雪仗”中的16小时

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摄影记者 邹斌

通讯员 殷莉红 梁思敏

“要下大雪了,晚上不回家了。”27日晚10时,在武昌大桥清洁队队部,李红梅给家人拨打了电话后,她不时望望天空,又不时地翻看手机中的天气信息。她知道,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雪中通行,雪后畅通。”获得省劳动模范,有着19年的雪战经验的她,深知这8个字的份量,她开始忙碌起来。

测温测温

“每一小时,到长江大桥的中间测一次路面温度。”27日晚11时左右,环卫工人刘大军领命后,骑着电动车,拿着像秒表一样的测温表上了桥。他蹲在桥边的人行道上,测量发现,此时的路面温度仅4℃。

“继续测温。”李红梅知道,这个温度下,即使雪落下来,也会化成水。

一个小时,二个小时------5个多小时后,天空中飘起了雪花。李红梅察看天气状况,发现温度仍在3℃左右,而桥上的风力为微风,雪花落下,不可能结冰,“如果刮起5级北风,桥面温度可能降到0℃,就会结冰。

“改成半个小时测一次温度。”她向刘大军提出,及时向武昌城管融雪防冻指挥部报告测温数据。这个数据,是调度撒盐融冰的决策依据之一。

1月28日凌晨4时50分,温度表显示,长江大桥桥面温度降到2℃,当时刮起了北风3级。武昌城管融雪防冻指挥部调度全局参战环卫工,及时撒融雪剂、易结冰点位,铺设草垫。

几分钟后,撒布车辆上桥撒融雪剂。

5时许,雪花越下越大。李红梅不放心,她上了长江大桥,自已动手测温,表上显示:1℃。

融雪除冰

“马上调大家伙上桥撒盐。”她口中的“大家伙”,就是刚添置的除雪融防冻神器,车辆前面装有4米宽的钢滚刷,比一股车道还宽,车后面可以撒盐,一次可容纳20吨盐,是一般撒布车的2倍多。

“大家伙”停在离长江大桥不远的大东门立交桥下,驾驶员是熊华明和蔡永祥两位师傅,他们合衣在车上待命。接到指令后,他们开着车,仅用几分钟就赶到桥上,来回撒了两次盐,融雪效果十分明显。

“没有结冰,我就放心了。”早上6时许,李红梅这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这时,参战的环卫工报告称,梅家山人行天桥与宏基人行天桥桥面出现结冰现象。这两座人行天桥,行人较多。李红梅闻讯,调动8名环卫工立即撒盐融冰。融雪盐早已备好,不到半个小时,将盐撒了下去。天桥上的的冰已融化成水,环卫师傅们随即推水保持干净,让市民平安上班。

2号线地铁武昌火车站和首义南路地铁口,为防止乘客滑倒,李红梅安排队员铺设200多个草垫。

决战决胜

28日中午时分,一夜未眠的李红梅,放弃了补觉的打算。

“凌晨的一场雪,只是它的先头部队。”李红梅说,真正的决战,在29日凌晨2时至9时。根据天气预报,这个时段,下的雪更大,而且气温都在零度及以下,“雪落下来,容易堆积成冰。”

事实上,武昌城管负责人也意识到这场雪战的决战就要到来,虽然前期在人员、物资、机械上准备充足,但此时,指挥部再次调来两台平板车和一台铲车,加快“粮草与弹药”的补给,以备决战时,战之能胜。

28日下午2时许,300多吨融雪盐与1万条草垫装车完毕,随时可以开拔;440多名参战队员,车上和值班室内24小时待命,吃喝不离车,一切准备就绪。

李红梅将“指挥所”前移到武昌大东门立交桥下,手握着手机,密切关注着气温和雪情。

“我有信心打赢这场雪仗,因为装备更加的精良,士气十分高涨。”李红梅说,她与同事们的目标是“雪中通行,雪后畅通,让市民安全出行,城市井然有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雪仗,雪仗的拼音,雪仗还是雪杖,雪仗前面填什么词语”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