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实习生 孙浪
编辑|鹿鸣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作为中国第一代网红的罗永浩在多次转型企业家失败后再次回到了网红这条路上。
3月26日,罗永浩正式宣布抖音成为其独家直播带货平台,同时预告将在4月1日晚8点开启首场直播。
同时他也发布了自己的首条抖音视频,在自己的首支抖音视频里,罗永浩表示,为第一次的直播准备了很多又好又便宜又新奇特的好东西。自己“看好抖音直播带货”,未来希望能够成为抖音的带货一哥。
视频发布后的12小时,点赞数量已超过50万,粉丝数量更是突破150万。有网友评论以前听老罗语录,现在看老罗直播。
重回网红赛道的罗永浩曾经多次尝试创业,从牛博网到英语培训学校,从锤子手机到社交软件聊天宝,再到被禁网售的电子烟……无一例外的最终折戟,甚至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干脆还未真正付诸于实践。
罗永浩的初代网红之路
高中辍学、从摆地摊、开羊肉串店、倒卖药材、到做期货、销售电脑配件、再到从事文学创作,罗永浩的职业生涯一开始就是五花八门的。
2000年,新东方如日中天。当年12月,罗永浩给俞敏洪写了一封求职信,但前两次试讲均遭遇失败。不过,俞敏洪给了罗永浩第三次试讲的机会,这次罗永浩成功了。
于是他开始了在新东方任教的日子,当时的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上课内容而风靡全国。
据了解,当时罗永浩的课堂内容诙谐幽默,而且极具理想主义气质,很受当时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盗录其讲课内容在大学的校内网站上传播分享。这些音质奇差的盗录内容在2003年左右流传到了互联网上,旋即以“老罗语录”的名义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后来罗永浩两次当选百度十大年度风云人物,就此成为了一名网络红人。在当时很多人的眼中,他成为了幽默、智慧、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代言人。
罗永浩创业梦几经波折
在当了网红之后,罗永浩选择了转型,决定自己当老板。
2006年,罗永浩从新东方离职,创办牛博网。平台一度聚集了梁文道、韩寒、连岳、柴静等国内知名学者、专栏作家、媒体人。
2008年4月19日,牛博网日访问量曾首次突破百万,不过后来因为时代发展以及其他原因,最终牛博网关门大吉。
同年,罗永浩在好友的帮助下再次创业,创办了“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即北京市海淀区罗永浩至圣嘉德培训学校。后来被人称为老罗英语。
据悉,总共投资600万的老罗英语,第一年亏了300多万,且学校从2008年6月创办,只有2011年有过短暂盈利。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罗永浩又转行了,决定开始做手机。
2018年8月,罗永浩在微博称已经结束教师生涯,全身心投入锤子手机的创业。
同年,他获得第一轮天使投资900万元,锤子科技正式成立。随后,锤子科技以4亿7000万元的估值获得了7000万元投资。2014年4月,锤子又以10亿元的估值获得了2亿元的投资。也是在这一年,第一部锤子手机正式诞生。但命运依旧未能眷顾于他。
据《财经》报道,2014年至2018年,锤子科技共推出7款手机,总计销量不超过300万台。而小米在2018年国内的出货量就达到了5000万台。
显而易见,罗永浩做手机也失败了。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创业,再次转行选择了社交软件。
2018年8月20日,子弹短信发布。上线两天就登上Apple Store第一,全榜第四;上线30天内,连续霸榜App Store 9天,社交榜榜首13天。据子弹短信官方数据,截至9月20日,其用户超700万。据报道,子弹短信还趁机引入高榕资本、成为基金,完成了1.5亿元的A轮融资。
迅猛的发展让罗永浩看到了新希望,扬言要拿下10%-20%的通讯工具市场。更有人甚至喊出了挑战微信的口号。
但仅仅只是半个月,子弹短信的下载量一落千丈,恰如仅仅一次心跳的曲线。9月底子弹短信的下载人数已经接近了地平线。
子弹短信的成功就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石沉大海。但罗永浩的创业依旧未曾停歇。很快他又换了一个行业继续,这次行业跨度非常之广,从互联网转为了电子烟行业。
2019年4月29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宣布小野电子烟一代发售,并且称京东上可以购买。此外,罗在留言中还预示,自己将来要亲自参与小野电子烟的设计工作。
然而,刚准备在电子烟行业大展拳脚的罗永浩很快又被现实敲醒。11月1日,国家发布禁令,电子烟不仅不能在线上渠道销售,连广告都不许做。罗永浩在正式公告下发的前20分钟转发“vvild小野一次性雾化电子烟”双十一开售预热微博。成为了“最后一条”电子烟的互联网广告。
细数罗永浩的创业经历发现,他总是从一个风口跑到另一个风口。他创建牛博网时,门户网站如日中天;他创建英语培训学校时,新东方的俞敏洪成为励志典型;他做手机时,国内崛起了华为和小米;他做社交时,全世界都在谈社交。
而这一次,罗永浩再次进入直播带货的风口。3月19日,罗永浩在微博宣布将直播带货,并寻找商品厂商合作。罗永浩透露已经有超过1000个厂商与其联系,其中不乏知名数码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