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2012年,中小成本的B级恐怖片 《林中小屋》,历经辗转、磕磕绊绊终于登上大银幕。就是这样一部似乎不起眼的作品,却引发了不亚于A级制作主流商业大片的关注,引起了无论是恐怖片影迷还是非影迷的围观。即使是10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有各路大仙不厌其烦地去搜寻影片中露面的各种怪物资料。
《林中小屋》拍摄于2009年,当年的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还没有成为“锤哥”,当年本片的编剧 乔斯·韦登还没有与漫威达成《复仇者联盟》的协议,当年的米高梅还还打算将本片拍成3D,却因为破产风云导致电影版权落在了狮门旗下。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该片在当时引发的现象其实有点小众,但它所呈现的气质却足够颠覆。它不是“一部片”在战斗,在其背后,有着所有俗套恐怖电影的鼎力相助,对于恐怖片影迷无疑饕餮大餐。它采用颠覆和恶搞的方式,几乎解构了所有传统恐怖片的套路,撕下了“美式恐怖片”最后一块遮羞布,将思维的反转玩到了最后一刻。
如今,恰逢这部“反恐怖片的恐怖片”上映10周年,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分析《林中小屋》中对于恐怖片的颠覆与吐槽,以及对“美式恐怖片”俗套模式的总结。个中神展开并非单纯的情节,而代表着恐怖片电影人、影迷们的心意与情结。
2012年《林中小屋》海报
透过“小屋”看美式恐怖片困境与苦衷
困境:《林中小屋》里地下工作室所处的境遇,基本上代表了美式恐怖片所面临的困境。俗套和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上帝”观众的口味,在经历了70、80 年代的辉煌(诞生了如《德州电锯杀人狂》《13号星期五》《大白鲨》《猛鬼街》《异形》等)之后,美式恐怖片长时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被动的局面。
这也导致电影工作者们不断的反思,在市场面前,恐怖片的内涵只体现在了价格层面上而不是价值方面,创新已经成为最昂贵的价值,如何将其价值最大程度的体现,是美式恐怖片要面对的问题。
苦衷:作为最古老的片种,美式恐怖片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叙事手法已被挖掘殆尽。每年,除了少数几部具有新意的恐怖片面世之外,其余数以千计的电影依然为了追求单纯的商业利益,被大量“复制”出来,从而导致恐怖片市场口水远远多于赞誉。
恐怖片编剧是非常难当的,身为恐怖片粉丝的乔斯·韦登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林中小屋》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类似“戏中戏”的调侃手段。片中那些围坐在监视器旁的“白大褂”实际上象征了美国恐怖片的工作者们,他们处心积虑地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怪物,诱发了一个又一个的死亡情节,但却接连的失败,甚至被自己的力量所反噬,最终导致邪神出世,所有努力毁于一旦。
吐槽:《林中小屋》的剧情设计就像是对美式恐怖电影一次总结性的吐槽,各种预先设计好的桥段被大量采用,使得本片在脱离幕后剧情之刻,看上去与一些不入流的恐怖片别无二致,而正是电影双线的剧情发展,使得幕后剧情这一条线索变得极为颠覆。《林中小屋》这样具有颠覆性或者存在颠覆和反俗套情节的恐怖片,挑战着传统恐怖片的地位,也可以看做是对美式恐怖片的一次集中嘲讽。
一片览尽“恐怖片完全送死手册”
《林中小屋》用俗套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不俗套的故事,电影中所呈现出那些事先安排好的情节,完全是为美式恐怖片量身定做,各类俗套大杂烩一应俱全。开头几位就毫无意外的组队了,还必须得有个金发妞,不是金发也要染发。
1、必须要组5人以上的郊游敢死队
几人驱车前往郊区度假,然后……此处省略一万字。大概这种叙事方法是恐怖片编剧们最惯用的一种方式了。人际关系学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曾经指出:“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尤其是在荒郊野外,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来来许多社会问题。
人际关系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金钱至上的处世态度等等这一切都使人心扭曲,带来的是变态与绝望的反抗。当环境因素和场所的改变,外来人的入侵打破了传统的既定结构,这个扭曲的人际关系也被无限放大。
在看似没有受到工业文明侵蚀的荒郊丛林,其实已经作为工业文明的牺牲品存在着。这让恐怖片编剧找到了一种快捷简便、省钱省力的方式,郊游敢死队模式已经渗透至了美式恐怖片主题的骨子里面,至今仍然保持着应有的活力。
2、必须要有“骚猛呆傻纯”的人物配置
恐怖片中的人物是相当悲催的,他们不仅肩负着推进剧情、整合气氛、营造惊悚的重任,而且在“为片捐躯”的理念上也是毫不犹豫的从容赴死。配角突出了恐怖气氛、强调力量悬殊和增强感官刺激,而且配角的存在,随着恐怖电影的发展,更进化为一套经典模式 。
就像《林中小屋》那样,恐怖片中的人物形象标配5人,分别是骚、猛、呆、傻、纯。一般而言,恐怖片以群戏开场,中后期逐渐分化出主配角的概念,而通过这种人物塑造模式,观众大致在电影开始10分钟后,能够“猜”出后面故事中谁是主角、谁会死亡。有电影有真相!
《林中小屋》中的骚女上演了和狼调情的好戏
骚: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卖弄风骚,多以女性为主,偶尔也携带某只浪荡帅哥,露点是他们存在的必要性,而且完成任务后他们往往最先登船。
其实傻兮兮的雷神在本片代表傻还是猛有待商榷
猛:他们象征着对抗反派角色最强大的力量,孔武有力,为战胜邪恶提供了一线希望 ,但却总是无法撑到最后,或许舍己为人、或许百密一疏,让最后的希望灰飞烟灭。
这个书呆子可真是开外挂了
呆:说的是那些非常老实的角色,行为举止颇为规范,企图通过科学手段来反抗邪恶 ,甚至有时会被误认为是主角,但最终会证明他们的做法一点也不科学。
其实这类哥们不傻,他单纯就是倒霉
傻:这种角色往往被认为是最该死的,因为他们向观众展示了“脑残者无药医也”这句名言,最终会为自己的自以为是行为而付出代价。《猛鬼舔2》中的那个嬉皮士,耀武扬威,嚣张不可一世,还假扮成妖魔吓唬众人,最终被真正的女鬼“舌吻”而死。
代表处女的女主角自然是纯而蠢的活到了最后
纯:通常而言,这类毫不起眼的角色最终会活到最后,可以被认定为主角,她们本身纯朴,而且人缘很好,同伴的相继死亡为她们提供了对抗邪恶的经验。虽然不少恐怖片会采用“邪恶胜出法”的方式最后让正面角色全部上西天,但这类纯洁的角色往往是存活时间最长的。
在《恶魔娃娃》中,那个童心未泯的胖子因为相信小孩子“玩具都复活了”的话语,最终被杀人玩偶放过逃生。事实证明,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能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主角们最后逃生的杀手锏。
3、必须要遵守几条恐怖片定律
死亡的怪圈已不再是科学所能预测和避免的,这成了恐怖片中各种角色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是恐怖电影的宿命论,人物在邪恶面前,永远是脆弱无助的,只能被迫接受命运的安排。
然而美式恐怖片们,为了让这种宿命看上去更加合理,更加强调听天由命,也会在剧情设置上大做文章,久而久之,在强调气氛和单体死亡宿命的恐怖片中,死亡情节的花样百出但总归万变不离其宗,早已发展成为一种套路,成为一种定律。《林中小屋》中的幕后团队,让身陷囹圄的小青年们按照美式恐怖片的死亡定律玩了一回“生存游戏”。
① 做爱必死定律
在恐怖片中,香艳的场面往往成为吸引观众的一道另类大餐,而一旦上演完毕之后,这些享受了醉生梦死的伙计们也失去了存在价值,死亡也是必然的。
著名的《星河战队》以及几部续集中充分显示了做爱必死定律,嗨完之后必然会有一方丧生在虫族口下,而且在动画版《星河战队:入侵》里,两位为观众献上激情大戏的炮友全部战死。甚至随着时代的发展,残酷的编剧甚至让他们连风流鬼都没得做,《弗莱迪大战杰森》开场,一对偷情的男女就在“办事”中着了道,意犹未尽。
② 分而治之定律
恐怖片中所有的鸡蛋都不会放到一个篮子,因此只要涉及到人物的死亡,他们所处的环境都是因各种情节安排而导致单独面对反派的。可叹这帮该死的家伙们都没有研究过《论持久战》,不懂得集体力量的伟大。
在1989年的电影《变态杀人魔》中,在一夜之间一个小小的超市里,杀人魔就采用这种策略将所有超市员工在暗中屠杀殆尽。本片来自《鬼玩人》的全部班底,山姆·雷米客串了一个超市员工,被堵在冷库里用钩子刺穿了喉咙。
1989年《变态杀人魔》
③ 摸黑战争定律
黑暗的场景和幽闭的环境是恐怖片中最能烘托气氛的手段,对黑暗的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可是除了如《黑暗侵袭》等这类被动式黑暗,大部分恐怖片中的黑暗场景都是主动制造,片中人物进入到黑暗小屋中总会忘记一个叫做电灯开关的东西,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在恐怖片顿时变得一文不值。
2005年翻拍自同名老版的《鬼哭神嚎》中,那座冤魂四起的鬼屋中大部分时间都营造出惊悚与压抑的气氛。假如瑞恩·雷诺兹在漆黑的房间中行走时能打开电灯的话,恐怖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④ 好奇害死猫定律
恐怖电影只有充分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才能越恐怖越想看。同样,恐怖片中的人物也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充分发扬第一个吃螃蟹人的精神。就像《林中小屋》里五花八门的邪恶道具,就像一个个充满诱惑力的宝藏,等待着主人的挖掘。
电影《鬼玩人》中的死亡之书,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从而召唤出愤怒的亡灵。感谢这些视死如归之士,没有他们的存在,我们将无法看到影史上一个个经典的恐怖场面。
1981年《鬼玩人》
4、必须要威胁女性或者被女性威胁
在上世纪70年代,受到了“性解放”与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大量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影响到了当时的影视作品,出现了一批以女性为主的恐怖电影,被称为恐怖电影的“女性威胁”。
在当时以《异形》《月光光心慌慌》《闪灵》为代表的电影中,女性威胁就是将女性作为受害者完全置于危难当中,女性是“被威胁者”,总是作为主要的牺牲品以满足找出凶魔的叙述目的。同样还有另外一种类型,以《魔女嘉莉》为例,女性又作为“威胁者”出现。在这一类型中,女权主义与个性张扬意识的兴起,被认为威胁着父权秩序之下的种种法则,进而将女性塑造成恐怖的角色。
在《林中小屋》里,女性角色最后被留下存活的余地,是很多恐怖电影中采用的惯例。而本片的大反派也是一位女性,来自《异形》中的西格尼·韦佛,可见电影整合了“女性威胁”的两种模式,不管是“威胁”还是“被威胁”,女性威胁不过是在恐怖电影中满足恐怖刺激的观赏愉悦的一种手段。
作者:梦见乌鸦 编辑:八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