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一篇总结与反思,却一字一字又敲成了经验帖~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把这份反思转为了一种帮助又何尝不可......
对生活比yeah
这次考博经历的失败,也让我更明白了自己。其实,当看到一起备考的小伙伴把《医学博士英语》都从头到尾刷了一遍,而自己却连作文题型都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更确定了这个结果
因为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学术是从博士开始的,而研究生的状态很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之前也在华西呆过半年,实验做到凌晨甚至通宵都是常态,老师与学生们的相互探讨都是我期许的样子吧,所以以前的自己很执着于川大华西,但是人生总会有些奇怪的东西在作祟~越渴望的反而越不容易得到。我也把这个暂定为好高骛远~(之前有朋友跟我说过,觉得我很空~其实我觉得很对,因为我不自信,但是又觉得自己跳一跳又可以够着的)
备考时因为长期久坐伏案,导致肩特别酸痛
额,继续回归自己的这段经历来~我打算分为3部分内容,分别为笔试,面试,科研
笔试
第一,努力与高效!
3月份的考试,我却在最后一个星期才开始认真练题,这也再次印证了勤奋与踏实的重要性,而非感动式的假努力,除非你有极好的先天优势。经常被实验室的老师同学夸赞很优秀,可是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是很努力,甚至担不起这个赞赏,但是我也的确是目前这个实验室团队里相对很努力的了,这也仅限于媒介昆虫实验室,如果相对于整个生科院,相对于整个学校呢?有多少人却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咬牙坚持着......所以,我们的努力应当与效率结合,这样才能产出最大的成果量。
时间法则
两大法则——时间估值法则和注意力保护法则。
第二,时间规划与专注性!
这一次的经历真的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合理安排真的太重要了。3月的考试,我却把它拖到了临近考试才开始。之前虽然也有复习,但只是很懒散不成系统的走马观花。经常会看到自己带的孩子列的学习规划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做多久都一一列了出来。
三月满满的日历表
虽然这些都可适当的灵活变通,但是一个系统且专注的时刻却很重要。这次考博与毕业论文时间撞在了一起,如果我把它当作安慰自己的借口,那我不写论文,一个星期的安心复习就能过吗?语言的学习是一点一滴的日积月累,我们难以短期获得很好的成效,但是它也的确在一点一点侵入我们的大脑,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学生们说~自己上高中也没怎么好好学英语和语文,但是成绩就是还不错~这就是老成本的回馈~
所以,一旦我们认定了一件事,就应该好好规划,而且是可以留出很长一段时间足以让自己去有底气。
面试
- 其实对于这部分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我觉得这很大部分原因归于我自己平时的训练。每周的组会,每次的演讲,工作的面试经历,平时的口语练习才让我即使在面对13个考官,全程英文汇报也很坦然吧~(关于这部分的经验如果有机会,我也会慢慢分享出来~
- 不过,这也不是经验就足够的,关键还是在于知识储备。我每次面试前都会把可能会提及的问题整理出来,然后查资料,也会把对方正在研究的东西提前熟知,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自己做得还可以的吧~
- 其次呢,就是得落落大方,得体,还有就是一口不那么方言的口音。我自己的话椒盐川普味特别重,所以每次我都会提前用软件练练自己的普通话跟口语(英语流利说app)
- 所以,总体来说,这一部分应该算自己的势吧!
科研
- 现在大部分都是申请考核制度了,这也意味着对我们的科研能力更看重,而科研能力的映射就是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
- 之前经常听师兄师姐们说博导们最喜欢应届生了,所以有很大优势,而我作为今年唯一一个应急考生,手上只有2篇文章,其中一篇还没接收,而同批竞争者们都是人手至少5+的IF,还有个人专利(感受到了深深的差距)
- 所以,如果很确定自己未来要读博,研究生阶段学习仍然是第一要务,耐住性子,多做出一些成果,这其实对以后找工作帮助也很大,尤其是理学硕士
- 虽然这次是意料之中的失败,但是希望的事情落空了,难免会很难受。在跟朋友闲聊过之后,也在一晚上的心里斗争结束后我放弃了另外一所学校的博士,是呀~当初的坚定跟果敢却在成长中变得摇摆,很喜欢我老师跟我说的那句话【去做你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吧】而这份祝愿与失败的经验却也弥足珍贵,重整自己,继续新的一段旅程吧!我们不用按部就班的朝着别人的计划走~
天资聪慧毕竟是少数,我们看到的是明面的30%,却没看到冰山之下的70%的努力
- 本来想写一篇总结与反思,却一字一字又敲成了经验帖~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把这份反思转为了一种帮助又何尝不可
- 此刻,似乎更理解那句#如果我们能在认清生活的真相的时候依然很热爱它,那向上攀爬的那条路难道不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澎湃吗?而一路也并没有所谓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