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两轮回天行动计划的交汇之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谋划回天发展,编制完成新一轮回天五年行动计划,压茬推进年度各项任务,一批重点项目进展明显,“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取得开门红。
今天,跟着发改君一起细数2021回天建设新进展吧~
精心计划 打造魅力宜居“三城”目标
为巩固成效、乘势而上,更好满足回天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北京市发改委会同昌平区及各相关单位,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回天地区街区控规编制,研究制定《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并于7月正式印发。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在前期“三攻坚一示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部署了“五提升一深化”工程,包括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组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交通和基础设施效率、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产业发展活力以及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等六方面23项具体任务。重点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绿化文体、交通、市政、社会管理等6大项目包,包含102个项目。
到2025年,回天地区功能组织更加高效,主要公共服务设施补齐缺口,“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基本建成,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绿色生态生活空间基本建立,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压茬推进 项目建设进展明显
为有序推进新一轮行动计划任务落实,北京市发改委进一步印发《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年度实施项目表》,坚持周报告、月调度、重点项目即时调度,持续推进回天行动计划年度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年度75个项目有序推进,其中,13号线轨道交通扩能提升、奥北森林公园(一期)、自行车专用路东拓等21个新建项目实现开工;北清路、积水潭医院二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等重大项目取得明显进展。预计到年底,领秀慧谷西侧幼儿园、霍营公园、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文华路等34个项目将陆续完工投用。
强化承载能力,打造宜居之城
完善回天有路
持续建设“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加密次支路网,提升百姓出行便利度。投用陈营东路等8项,改造提升道路里程约9公里。完成育知西路等4条约3.4公里慢行系统道路改造。投用天通中苑地下车库,增加停车位2600余个。加密优化公交线网,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条,增设4条线路中途站位,提升运营水平。
市政保障及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七燕干渠等3条河道具备通水条件,投用霍营街道小型消防站及天南街道小型消防站。
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投用霍营公园等4项,增加公园绿地近47公顷,提升居民休闲游憩服务品质。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推动存量资源转换利用项目落地转化,投用龙华园锅炉房改造项目。利用拆后地块累计实施口袋公园、便民充电桩等微提升项目342项,及时高效补充居民身边服务设施。
市区联动合力推进专项整治
坚持专项整治与综合执法相结合,对四类秩序问题开展重点攻坚。完成4个大型社区拆分。回龙观、史各庄街道退出治理类街乡镇市级督导。天北街道派出所投用运行,进一步加强回天地区综合治理能力。
激发内生动力,打造活力之城
培育回天有购
持续推动龙德、龙泽商圈改造提升,完成万优汇、龙德广场等改造提升,建设有品质有活力的公共消费空间。新建提升基本生活性服务业便民商业网点12个,基本实现八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整合首开智荟街、龙域西区商业街等夜间消费资源,形成龙德广场辣街等品牌活动,构建回天地区夜经济体验与文化,营造“夜京城”生活圈。
促进回天有业
紧抓“两区”建设契机,聚焦交通联络、产业联动、服务共享,更大范围更大尺度推进职住平衡。推动华辉安健、诺诚健华等24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天通中苑人才公租房竣工,提供房源2300余套,从源头解决区域职住平衡。投用新龙泽微中心、云智中心、小鸟科技等3处8.2万平米产业空间,对接滴滴出行等龙头企业。双创基金助力初创型企业成长,镁伽机器人已入选全国潜在独角兽企业。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幸福之城
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持续补充公共服务设施缺口,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回天有教
投用领秀慧谷西侧幼儿园、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实验楼等3项,持续引入名校名师,增加学位近2700个,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实现数量品质双提升。
夯实回天有医
投用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新增医疗床位800张,累计接诊患者11.8万人次,有序承接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疏解功能,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就医体验。投用天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方便周边居民就医。投用瑞旗家园配套养老设施等3项,增加养老床位200张左右。
丰富回天有乐
运行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累计接待市民近40万人次。组织北京儿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等20家专业院团以及昌平业余艺术团,在回天地区组织开展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140余场次,丰富回天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持续深化 “回天有我”社会治理不断创新
探索党建引领、报到服务、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路径,完善接诉即办、民意直通车,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创新实践,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各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召开协调会议近2000次,协商解决各类问题4100余件。妥善应对龙泽园龙跃二社区、东小口森林大地社区局部新冠疫情。推广“书记是最好的12345”等经验做法,提升“接诉即办”工作质量,累计接收12345诉求7万余件;开好社区两网“直通车”,共办理“两张网”市民诉求1300余件,满意率由年初的70%提升至92.7%。
坚持报到服务
35家市级单位结合属地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保障年度各项任务及重点项目有序实施,积极协助解决居民各类热点问题及群众诉求,全年赴回天地区报到服务600余次。
坚持多方参与
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倡导志愿服务助力社会管理。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累计开展1900余场社会服务活动,参与人员达7.8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专家智库、高校院所等资源优势,为推广回天治理模式打基础。鼓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回天地区建设,加强社会化、专业化、品牌化运营管理。
坚持共建共治
持续用好社区“五方共建”等协商议事平台,吸引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进一步增强家园共治意识。加强业委会(物管会)建设,持续做好垃圾分类社区动员,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坚持技术赋能
在市区两级政务云、大数据平台和“五清”数据底座基础上,建设回天地区城市大脑,重点补强人工智能AI、城市体检模型等融合服务支撑能力,上线运行交通疏堵、平安小区等9大应用场景,建设回天有数。打造善感知、有温度、智慧化的城市会客厅,建成“四中心一室”。
实地探访 看家门口的新变化
单看成效没概念?走,咱们一起去回天“家门口”实地探访新变化~
数智化·云智中心
今年11月亮相的昌发展·云智中心,被称为回天地区“城市大脑”,其建设主要秉承“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利用昌平区现有基础资源,积极牵引市级数据资源和基础能力下沉,集约建设集感知、分析、预警、处置、服务、反馈、评价等应用于一体的区级城市大脑框架。
▲回天城市会客厅
目前,各场景按照各镇街以及社区的工作要求和资源条件按需推广,并为各镇街社区开通相应账号,供镇街社区试用。“小屏居民端”方面,回天邻里已注册人数26218人,每日平均访问小程序人数约415人次。政务端“京办”已注册导入人数1944人,总激活人数604人。指挥调度中心 (展览展示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办公会客中心、党建指导中心和数据应用实验室)完成硬件系统安装调试,处于试运行阶段。
绿色化·奥北森林公园一期
奥北森林公园一期位于回龙观与天通苑连接段两轴交汇处,项目用地北至太平庄北街,南至原奥北市场南侧,东至中滩村路,西至中滩路。总面积约491亩。项目力争2022年下半年对外开放。2022年计划实施奥北森林公园二期。
公园建成后将强化区域生态屏障功能,打造大尺度、多功能的京北绿楔,有效缓解周边居住人群的急剧增长与休闲健身公共空间的稀缺之间的矛盾,改善北京城市北部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城市绿肺和生态屏障作用,在500米的服务半径内涵盖约5万人,在1公里服务半径内涵盖约12万人,项目建设将为天通苑综合服务功能带来显著提升。
更美的城市、更宜居的家园
2021回天发展蒸蒸日上
让我们共同期待新一年的回天建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