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远方
薅草皮丟游客的黑猩猩,学着游客动作起舞的长臂猿,爱扭屁股的黑熊,摊开手臂形似打坐的狐猴……近日,广西南宁动物园因为活泼搞笑的动物们走红。这些动物因为“搞怪行为”,有了“不正经的动物”称号。南宁动物园近期也迎来了不少游客,有游客直言来就是看那些“不正经的动物”。
游客正在围观黑猩猩 (极目新闻 李杨摄)
经过这样的舆论热度后,动物园里的动物似乎都有了灵性,能够理解行为的意义并且向参观的游客进行适时展示。事实上,社会性是人与动物差异性的重要方面。结合南宁动物园的案例,就是人们倾向于用自身的思维方式及观念去解释动物的行为,给动物某些本能的行为或者应激反应加上主观化的理解。它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却忽视了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事实上,据武汉动物园高级工程师高燕鸿介绍,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些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应激行为,比如猩猩扔游客草皮、丹顶鹤展开翅膀和游客跳舞;有些是因为圈养形成的刻板行为,如大象左右摇晃;有些是一种自理行为,比如黑熊扭屁股可能是在蹭痒等。然而,这些动物的本能反应却被不少人看成是“热情好客”“充满个性”。在主观立场的加持下,参观动物园自然有了更多的“附加值体验”。
但在现实中,动物却一再以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方式承受着健康生存的威胁。西湖鸳鸯被爆出因被过度喂食而撑死,天津动物园的熊被游客投喂导致呕吐。甚至,为了“叫醒”那些昼伏夜出的动物,不少游客采取拍打玻璃、丢掷物品的方式。或许在参观者的心目中,自己不合规的行为不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关爱动物的教育。“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请勿打扰、投喂动物”,每个动物园总少不了这样的告示,甚至一些动物园还展出了因游客投喂而致死的动物标本。
棕熊因游客投喂而呕吐(视频截图)
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动物园,让自己与家人接受认知、保护动物的实践教育,这本身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是在好奇心满足的背后,如何去界定一个与动物的边界,这其实是现在不少动物园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为劝导、标语警示以及越来越多的伤害动物的案例之外,如何能够让这些观念真正地内化于心,形成一种道德认同,值得去思索。让规则的要求落实在个人身上,这需要更大的力度。
同时,在道德约束力之外,对于故意违背动物习性去刺激、伤害动物的行为应当受到更强有力的管制。动物园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动物的一个窗口。了解动物、关爱动物、认识到生态保护的紧要性,这才是参观动物园应当学到的一门实践课。对于动物持有尊重不打扰的态度,其实也是一种应有的善意行为。
文字:王远方
图片: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