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总不习惯老人的唠叨,由此引发了家庭矛盾。以下几个案例,或许能帮助解决这些矛盾。
No.1
案例一
“当年我们厂年年先进,上下拧成了一股绳,一心一意完成任务,哪像你们根本吃不了苦!”只要跟父亲讲工作,刘煜(化名)就心烦,老人总拿他们那套理论来教育自己,一次还好,多了就心烦。
专家分析
父母与子女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完全一样,知识经验不同,待人处事也不同。一味灌输上一代成功经验对年轻人未必通用,但并不意味着老人的经验毫无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过去,从某种意义讲,唠叨也是一种人生财富。父母口中的陈年旧事,其实是他们一辈子用生命写就的一本博大的书,有成功,有失败;有顺遂,有坎坷,儿女可从中得到借鉴,明白事应怎么做、话怎么说、路该怎么走,避免走弯路。耐下性子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收获。
儿女要主动弥合或缩小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努力建造与父母沟通的话语桥梁,尽可能把父母带出家门,让他们多接触新事物;也要经常把新信息带回家,逐渐在自己与父母之间建立共同话题。
No.2
案例二
隔壁老张儿子高升了,隔壁老王为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别人的事老太太不仅爱讲,还爱掺和,让金鑫(化名)觉得很烦恼。
专家分析
老人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生活重心放在了家庭琐事上,在琐事的纠纷调解当中获得存在感。
很多老人认为,在哪里能买到便宜蔬菜这种事非同小可,可在儿女眼里,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区区小事。一个爱说,一个不爱听,说者说得越多,听者越不耐烦,矛盾也就由此产生了。
倾听是对父母最大的尊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怎样才是孝敬?不是给点钱、送个礼物或吃顿饭,孝敬的核心应该是尊重。父母的经历是他们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部分,是他们“真正的自我”,谦卑倾听,才是对父母的孝敬。
No.3
案例三
半年前,丁兰(化名)妈妈打电话说胸口疼,急得丁兰赶紧把妈妈带到医院做了全方位体检,什么都没查出来。不出一个月,故态复萌,可到了医院还是啥都查不出来。丁兰不知妈妈哪次是真病,哪次是假病。
专家分析
年龄大了,由于生理功能退化,人的身体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这本是正常现象。但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高度关注,总感觉到各种“症状”,高度敏感和紧张,为莫须有的“症状”焦虑不安,由此而产生恐惧、悲观的消极情绪,父母反反复复跟子女说身体上的病痛,其本质上是为了“求关注”。
老年人“疑病”多与孤独感相伴随而生。由于老人较敏感,对于身边老同事、老朋友的故去容易有悲凉之感,因此子女要学会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只要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孤独,就不会疑神疑鬼。心理疏导是第一位的,通过陪伴和关注,减轻老人情感上的“被忽视”。对老人应采取重视、尊重的态度,定期带父母体检、出游。
文字I医药星期三
图片I网络
编辑I彭海波 农小春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