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农谚说了作物与肥水的关系: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可见肥水对农作物增产丰收的重要性,也是农作物正常健壮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但是,很多农户在给作物施了肥料以后,却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施肥效果。有的农户还去找农资经销商“理 论”引起不必要的农资“纠 纷”和“医 闹”。其实,从问题的根本上来说,有时也并不一定是农资经销商的错,很多时候是农户自己把事儿给办“砸”了,却没有检视到是自己的错。
图片:山乡田野及种植的果树
总结农户在给作物施肥的过程中,出现的施肥效果不佳问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与肥料的品种间差异有关。
不同肥态的单质肥料,适用的作物和施肥时间是有差别的,原料不同配比不同的复合肥复混肥在适用作物和施肥时间也是有不同的。比如同为速效性氮肥的碳酸氢铵和尿素,在烟草和葱蒜等富含芳香物质作物上使用时,碳酸氢铵的施用效果比尿素更合适。
在多数的旱地作物上或秋冬季节使用,硝态氮比铵态氮效果更好。而对于水田或喜氯作物或注重纤维素含量的作物,氯化钾比硫酸钾效果好。但对于忌氯作物或有关淀粉糖度的作物,硫酸钾施用效果肯定比氯化钾好。
图片:浆果后期要多施钾
(二)与不同肥料间的质量差异有关。
不同产地不同生产工艺的肥料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异。相同含量不同产地的肥料,有时候在价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粉状肥料比颗粒状更容易引起作物伤叶,很多缓释肥因为工艺的缺陷并不一定“缓释”,在低温或早春易出现寒潮或倒春寒的地带,使用“缓释肥”反倒影响作物的前期分蘖,易造成作物“僵苗”“缩棵”或“坐蔸”。
有些农户根据作物需肥量与实际运用肥料的重量含量用量,与“计划量”有时候不一致。有些肥料除标注的氮磷钾营养含量外,为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还适量配比了中微量元素。有的肥料虽然标注得很完美,但价格便宜,这样的肥料估计就是“含 量”不足的份儿,肯定会影响肥料的使用效果。
图片:果树生长发育期间的基施秋施很重要
(三)与施用肥料品种间的搭配有关。
不同的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是有差别的。
施肥的时候,农户要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结合施用肥料种类,肥料的属性和生产种植模式去选择“特 定”的肥料。
比如多数作物在苗期对磷的要求高,后期对钾营养的需求很大,因此磷肥和平衡性肥料更适合用于基肥,水溶肥和高钾复合肥更适于在作物的后期施用,在作物的生长前期更适合用高氮中磷肥料,而进入作物的生殖生长以后,就要停用高氮复合肥,改用磷钾含量较高的肥料。
此外,有些地块土壤缺素很容易引起作物的生理性病害,如果偏施氮磷钾营养而不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不可能从根本上矫正作物“缺素”症状的。
图片:转色良好的无花果
在考虑肥料品种间搭配时,还要注意肥料的酸碱度是否一致,是否发生反应,是否产生拮抗作用。产生拮抗作用的肥料混用,是要降低肥效的。有些肥料混合以后,有“吸湿回潮”现象,其实也是一种“肥 损”形式,最好有效规避使用。
(四)与作物的施肥时间有关。
肥料就是作物营养与生殖生长的“粮食”,就如人一样一日三餐不可少,得按时补充供给。作物有些营养缺素,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通过及时“补 救”可以迅速矫正,但有些作物缺素,是不能立即矫正的,得提早作出预防,等到真正表现“缺素”症状出来后,是矫正不了或没有矫正意义的。
而现实是农户在施肥的过程中,习惯于“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缺肥不追肥”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在“病入 膏 肓”了才开始施肥,这在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差的。
图片:种植花卉肥料也不可或缺
还有的农户施肥追求“大而全”,啥子肥料都混在一起使用。当然这样的施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好事却办成了“坏事儿”。
有些肥料是不可以混用的。如尿素和锌肥。清江鹤见过有农户把尿素与锌肥混合使用时,出现尿素融化过快和伤苗的事儿。
还有在一天之中,早晚的气温和湿度也是有差异的,施肥时间尽可能地避开中午高温高湿和阳光的强烈辐射,特别是叶面施肥时,这样才能保证施肥的安全性而不出现“肥害”伤叶伤根伤嫩茎嫩梢的事儿。
(五)与作物的施肥方式有关。
作物施肥可以基施,地表撒施,兑水根外浇施,冲施或膜下滴灌,叶面喷雾等形式。最好的施肥办法是膜下滴灌或埋入土壤中覆盖,最差的办法是地表撒施。
图片:甜糯玉米种植
但很多农户施肥往往就喜欢“走捷径”,为了图省事儿,喜欢在雨前或雨后地表撒施肥料,借助土壤湿度,把肥料养分“带”到作物根系上。想想看,这地表撒施的肥效可能仅仅就百分之几的利用率,效果是有但不会高到哪儿去。
(六)与作物的长势有关。
作物健壮生长期根外追施肥料,见效比较快。愈是作物“身体不爽”长势较差甚至于早衰时,愈想通过施肥来改变现状,作物愈是不长。
施肥过多反而会加剧作物根系损伤,导致施肥作物赿不长乃至萎缩僵苗坐蔸。最典型的例子如高山二高山早期移栽到大田里的水稻秧苗,在低温等不适环境条件下出现的“僵苗”“坐蔸”就是这种现象。
图片: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
(七)与作物种植地块土壤类型有关。
土壤土质的差异性很大。比如砂质壤土,粘土的保肥保水性能就极差。在这种土壤上种植的作物,要给予施肥时,就应该“少食多餐”勤施薄施。一次性施得太多,容易造成肥料流失。
对于那些长期单一作物种植,重茬较严重影响的地块,应该合理换茬并配套施用微生物肥料效果才好。
还有些土壤的酸碱度对部分营养元素的吸收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土壤PH值较高,作物就无法从土壤中有效吸取铁锌钼等营养元素。这时就需要从作物叶片上给作物补充铁锌钼等微量元素进行矫正。
此外,作物肥效的发挥还与施肥的温湿度,光照等影响因素有关。
如缓释肥在极度干旱的条件下施用,就很难正常发挥肥效。
图片:水稻是喜钾作物
对于光照强度对施肥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把“污 水”泼到了温湿度的影响上。其实,作物在强光下,也是会出现养分吸收问题的,特别是叶面喷施肥料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强光对作物叶片气孔的影响而影响肥料的吸收。强光也会常常伴随高温而引起作物失水,甚至于出现肥害。
结束语:本文主要分享了作物施肥效果不好的8个影响因素。在施肥的过程中,不论是哪一方面的影响致施肥出现“偏差”,都会影响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与利用。因此,正如水桶原理一样,每个小小的因素,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科学合理施肥才是王道。
图片:叶菜类蔬菜对氮营养需求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