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日本刀爱好者很多,但目前国内缺乏对日本古刀特别是平安、镰仓时代太刀款日本刀各部位的详细说明以及解释。故此以下文为例,对平安、镰仓时代日本太刀的特定部分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饰剑拵(装饰剑器,刀器)
山形金物:连接腰带索具和刀鞘的金属片,又称之为“足金物”。
足金物:太刀刀鞘上有两个金属环(靠近鞘口的一个称“一足”,另一个称“二足”)用索带相互穿插编织成型,使之便于携带。
一足:足金物中靠近鞘口,连接腰带前索的金属器具。
二足:足金物中离鞘口较远,连接腰带后索的金属器具。
七金:是一种为了固定剑鞘,刀鞘上带执处皮革索带(缎带)的金属环扣。一足部分有三个金属环口,二足部分有四个金属环扣,加起来一共有七个金属环口,故此命名为七金,且以七个金属环口的装饰视为正式。
带执(索带,缎带):又名足绪。将太刀绪穿过此处,使之便于佩戴于腰际。由于装饰剑器的带执是用纤薄的皮革折叠成绳状之物,因此又被称之为足革(下绪)。
足间:指的是日本刀刀鞘上一足与二足之间的距离。
目贯:刀柄上的金属片(通常放在鲛皮之上,缠带以下的地方)。作用是防止连接刀柄和刀身的目钉松脱用的。
腕贯绪:手腕索带,亦被称之为手贯绪。在实战中,用腕贯绪(手贯绪)缠在手挽手,防止刀器滑落。
缘:柄与镡(护手)之間的装饰物件。
口金物:刀鞘口的条状金属物。
表镔:刀器柄上的宝石装饰。打穿柄处的刀刃,将镔(装饰宝石)镶嵌上去于外侧,在内部放入垫片儿加以固定,随着时代的变迁,表镔逐渐风格化,其装饰性功能也日益突显,外部与内部的镔都变成一枚枚镶嵌进去的。
长金物:刀器柄端装饰金属物。
环:穿在胄金上,让腕贯绪通过。
胄金:亦被称之为兜金。是为了保护刀器的柄头
露先金:亦被称之为水滴金。是安装在腕贯绪前端的金属。
大切羽:打磨的比镡(护手)小上一圈的薄板状金属。太刀的特点是有大切羽。
切羽:两小块金属片,放置在“镡”的表里两面,可以将“镡”楔紧在位,而且也有轻度的吸震作用。若是太刀的话,则会在刀柄侧与刀鞘侧各安置2~3枚切羽。
缘:柄与镡(护手)之間的装饰物件。
镡:(1)剑柄末端的突起部分,状如蕈类,中空,上有孔,吹而有声。也称剑首、剑珥、剑鼻。(2)指刀、剑之柄与刀、剑之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兵库锁太刀的话,其特征是安置有木瓜形厚镶边。
猿手:为了让腕贯绪通过而存在。兵库锁太刀的话,其特征就是金属链子。
覆轮:金(银)镶边,镶边。
为了让大家增进了解,本文以兵库锁太刀为例进一步介绍。兵库锁太刀指在刀鞘上方镶嵌有“兵器用链条”的太刀。平安、镰仓时代,兵库锁太刀是一种十分流行且制造工艺极为严谨的太刀。作为最实用的太刀而广受贵族们与武士们的喜好而被使用,后来被制作为献给寺庙、神社的奉纳品。太刀与打刀最大不同的是,太刀有太刀绪可以悬挂于腰际。
具体说来,兵库锁太刀在刀鞘的表层与内层都垫敷了镀金•镀银的底板,并选用了细雕细刻的手法对其进行精心雕刻,且对柄与镡(护手)之間的装饰物件至刀鞘末端进行镶边,可以用刀柄头部以及刀鞘上的足金物(金属环)加以紧固。因为在带执(索带,缎带)安置着纤细的铜制兵库锁链,故而有此称呼。该刀刀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与刀鞘相同垫敷了同样的底板,另一种是用鲨鱼皮加以缠绕取代底板,并对其进行镶边的
目贯:刀柄上的金属片(通常放在鲛皮之上,缠带以下的地方)。作用是防止连接刀柄和刀身的目钉松脱。
目钉:用于固定武器柄和茎的圆形固定物,由目钉孔插入固定。可以由铜,铁,竹,木等多种材料制成。
锦地:近代丝卷太刀一般会在刀柄下方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猿手:在马上使用太刀的时候为了不让太刀掉落故此在刀柄处安置缠绕了被称之为腕贯绪(手腕索带)的索带,但是由于在使用太刀相互厮杀的时候有些碍事渐渐被废除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这种被称之为猿手的装饰性金属环。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凌文桦,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