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互联网医疗如何触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零售、物流、金融、餐饮等诸多行业原有商业模式被重构,而医疗健康行业正成为互联网科技改变的下一个风口。

受政策推动影响,互联网医疗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在我国卫生医疗总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15年至2019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年复合增速为44%,处于超高速发展状态。根据IQVIA的预测,未来三年内互联网医疗规模将以高于20%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收入在我国卫生总支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2019年互联网医疗占比为1%,虽然占比在不断提升,但未来仍有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2020年以来,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全方位优势凸显,与此同时线上诊疗、医药电商、线上支付等均受到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日,在某行业论坛上,复星健康CEO李胜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表示,互联网医疗已进入新阶段。从以问诊咨询、在线处方、随诊复诊等轻问诊、浅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初始时期,迈入到以疾病全病程管理为代表,成为传统实体医院服务延伸的新时期。

“在医疗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医疗监管升级的双重趋势下,如何打通患者全病程管理、如何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如何缓解患者经济负担成为了互联网医疗企业亟待解决的三大核心痛点。”李胜利说,要提供全病程一站式的管理,首先要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供给,包括医生、医院等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还要以患者为中心,让医疗服务回归“严肃医疗”的本质。

互联网医疗企业寻求突破

目前,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整体格局来看,公立互联网医院在全国互联网医院中约占70%,数量上已占据绝对优势;优势医疗资源突出的部分大三甲医院已呈现出亮眼的运营数据,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跨区域就医患者。互联网医疗企业则扮演了线上患者分流、运营能力和技术力量补充、医疗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院外资源整合等角色。

根据安永团队分析,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成长要素是“需求和政策”,虽然相关政策已在过去的两年逐渐打通,但医疗和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具有先天差异,头部企业至今依然在探索盈利模式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在初期,互联网医疗企业以轻入口起步,建立流量壁垒。代表企业有丁香园、微医和春雨医生。由于互联网医疗企业以提供免费服务为主,因此其营收能力较差。此阶段流量壁垒的建立,也淘汰了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

留存的头部企业通过不同方式寻求新的业务模式,以实现商业盈利。当互联网医疗企业尝试向客户收费后,发现这并不容易,其中存在两大难题:

第一,互联网医疗支付体系不完善,国家医保和商保相对空白,患者支付比例较大;

第二,互联网行业和医疗行业属性不同,难以简单融合。

医疗行业是一个强监管行业,政府对互联网医院诊疗的业务模式、药品流通、医保覆盖范围等设限,政策鸿沟使互联网医疗玩家难以前行。

同时,医疗行业的高附加值主要体现在医患间的面对面互动,而互联网诊疗手段有限,医患双方无法实现线下诊疗,医患之间的信任难以建立。

此外,医疗行业直接影响国民生命安全,中国的优质医生资源高度集中在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平台资源相对较弱,诊疗水平有限,安全性保障不足。由于互联网和医疗行业的属性不同,“互联网+”在其他行业的模式无法简单复制到医疗行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政策松动的大背景下,2020年成为互联网医疗的转折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来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与此同时,用户线上诊疗习惯得到培养,为后续用户留存奠定基础。互联网医疗企业也正从多个切入点寻求突破,试图实现产业链闭环。

此前,安永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吴晓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采访时指出,互联网医疗中,以远程诊疗为例,其中需要涉及五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获取患者、疾病的诊断、处方药物的开具、药效的追踪、推动复诊,这五个环节形成了一个闭环。

“对于纯线上的模式因为缺少线下的支持,所以这五个环节都有一些关键的痛点是需要去解决的,比如,如何获得更多的患者,只靠问诊是否可以进行线下的诊断,药物处方配送的时效性问题,以及如何去客观地评估患者用药以后的疗效,怎么样去鼓励患者持续地用药、持续地复诊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是它的一些关键痛点。另外,政策对于远程诊疗的规范也是需要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吴晓颖说。

如何打破互联网医疗“瓶颈”?

互联网医疗在数字化大潮的驱使下,特别是在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也出现了井喷的状态。然而,行业风口的背后,痛点频现。

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方面,医疗资源大部分为外部合作医生,与线下医疗机构间虽有合作,也有依托关系,但关联度整体上不高;另一方面,线上平台对线下医疗资源的协同能力较弱,很多治疗服务还在线下。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台的医疗能力。

对此,李胜利指出,互联网化的实体医院方面,医疗资源充足。高等级医院也有着高水平的诊疗能力,但主要是基于本院服务的线上化,几乎都是“单体”互联网医院,其优质医疗资源的动能释放还有较大空间。

“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机构的补充,基于线下医院展开,但不是简单的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而是要打造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平台,形成‘医、药、保、健’全链路服务,这也是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优化患者医疗支出的有效途径。” 李胜利表示,具体怎么做,需要两条腿走路:以复星健康为例,一方面挖掘复星体系的医疗产业生态优势,另一方面是科技赋能,以科创为驱动。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缺失还包括支付端。互联网医疗企业普遍已覆盖了医和药的环节,但支付环节的缺失一直是发展瓶颈。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较少有医保支付。相比之下,公立互联网医院虽然获医保支持的力度更大,但控费是医保的整体趋势,支付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商业保险支付模式尚未成型,部分企业正开始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支付产品。

李胜利提到,针对医保报销范围外的大病难病,企业需要将单一的大病救助模式,升级为囊括“医+药+保”等领域的多元化健康保障矩阵,向患者提供专业健康增值服务,优化医疗支出成本,满足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健康消费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医保的强力补充。与此同时,基于云平台打造出具有标杆效应的数字化、一体化、智能化智慧医院,逐步打通生态内外医疗机构,统一管理医院、医生和用户,逐步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和服务的无缝连接。

“底层云平台的数据互通,为专科专病群体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病程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李胜利表示,要做到对患者全病程有效管理,院外日常数据的监测与健康干预是关键。在此方面,复星健康一边依托线下自有医院和专科医生、医生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三甲医院力量,另一边搭建线上健管师团队,以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打通院内诊疗数据及院外健康干预数据,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生态系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互联网医疗如何触网,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医疗平台,互联网医疗公司排名”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