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虽然遭受了洪灾、旱灾、肥药价格上涨以及疫情防控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仍取得喜人成就,不仅实现了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18931元的历史新高。
成绩虽然喜人,但是农民增收面临的阻力仍不容小觑,农资价格持续高位,务工岗位供给及薪资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都是挡在已然到来的2022年农民增收致富路上的拦路虎。为确保农民增收,最近,官方明确将从四个方面加大推进工作力度: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壮大产业、落实政策。
官方定调,为农民增收吃了定心丸,4大利好也将为农业发展的持续向好注入强心剂,但是“幸福是奋斗来的”,作为生产一线的农民,看清风向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用政策形势的春风,迎来增收致富的润物细雨,才是从生产生活中获得更大实现感和幸福感的不二途径。为此,农民朋友可从10个方面做好准备:
1、品种选用
在所有影响农业种植的因素中,品种的作用排在首位,在品种的选择上,小麦、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应提高对抗病性、抗旱、抗倒伏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往以产量为核心的品种选择意识应适当弱化,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背景下,作物病虫害、水灾旱灾对安全生产的威胁越发明显,这些不利因素对产量造成的影响,可轻易抵消品种理论产量上的增产幅度,因此,相对于品种增产的潜力,安全生产更为重要。
对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而言,在品种选择的理念上,除综合考虑抗性、产量这些基本指标外,应在综合评价土壤酸碱性、砂黏性、积温、昼夜温差、光照强度、土壤有机质、目标销售市场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着重确保品种在本地栽培的适应性和市场的适销性。以往,一窝蜂式的盲目扩种新品种,不仅栽培管理会重重遇阻,产品品质往往也难以保障,常常造成投资成本折戟沉沙。
2、品质化栽培
以蔬菜果树栽培为典型,全年来看,我国供需市场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在食用品质、安全品质等指标上,存在结构性差别,集中体现为低端商品盈余,高品质商品供能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对标目标市场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品质化栽培就成为获得更高生产效益的良好契机。
走品质化栽培路线,优选适栽品种仍是基础性的关键一环,优良品种的种子价格一般较高,但是为产品品质的赋能潜力也高。在品种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改善栽培管理措施是使品种自身优良品质在产品上得以体现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要要弱化增产增收的传统观念,而提高“提质增收”的意识。
在管理环节,水肥供给是影响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要提高产品品质,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减少化肥的施肥占比,是普遍得到公认的有效措施;在给水环节,根据“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原则,对以提高风味为重点的番茄、西甜瓜等作物而言,在进入采收期之前,要适当进行控水。而对以提高脆嫩口感为主的叶菜栽培、黄瓜栽培而言,则要确保整个生育期给水充足且均衡。
3、品牌打造
品牌是产品最容易识别的身份属性标签,品牌打造成本投入较大且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但是品牌化却是产品在市场上行稳致远获得更高溢价空间,实现更高生产利润的必然途径。品牌打造同样也是农产品生产实现增值,农民实现增收的必然途径。
但品牌策划定位与推广,仅靠原本分散式的经营无法实现,必须通过落地生根的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来抱团取暖,并有地方职能部门或行业协会等来站台与助推。目前来看,具有一定特色和生产规模的农业生产者或组织,对品牌增效已经有较为普遍的共识,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缺少抓手,品牌化道路无从着力,无从入手;另一个是产品特色鲜明,市场认可,但是品牌经营上各自为战,杂乱繁多形不成合力。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必须有农业职能部门介入,并从整体上进行诊断和谋划。
4、标准化生产
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品相参差不齐,是影响销售市场接受度和价格稳定性的重要原因,背后的症结与分散式栽培管理、缺少统一的生产过程监督有莫大关系。没有标准化,品牌化就无从谈起,生产经营也就只能停留在单打独斗似的低段位,这样不利于好的技术模式的高效推广并惠及众人。
要实现标准化并为品牌化道路铺垫,需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地方农技推广部门从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上对生产过程进行过程性监督,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稳定、适销不可或缺的因素。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日本,就是通过农林水产普及课和农协部门的协同工作,定期上门监督来实现最终产品的标准化。
5、专业化社会服务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具有“万金油”的属性,在农业生产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要做到样样都会,但是样样都懂的结果必然是样样不精,这样以来,从品种选择、肥料选用、农药配比再到销售市场对接,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不足够“懂”的短板,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值水平,从而拉低在擅长环节中的赋值能力。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才是最终确保每个环节都最大化尽善尽美的必然途径,而随着涉农劳动力的年龄偏大,以及对新型农机具应用能力相对较差,未来的农业发展,测土施肥、病虫害诊治、收获储藏、包装销售等环节,乃至土地托管服务等,接入更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是充分发掘土地生产潜能,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高更稳定收益的必然道路。
6、节水节药节肥
传统的经验性农业生产往往造成浪费较大,因为农业生产者对土壤自身肥力水平、作物需水规律缺少准确认知,为了增产增收的需要,往往在水肥供应上会遵循宁可多不能少的朴素标准,这样不仅会造成投入浪费,而且还会加重土壤此生盐渍化,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用药环节存在的误区更大,病虫害种类繁多,市面上各种农药名目繁杂,基层农业生产者普遍缺乏准确鉴别病虫害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凭经验用药,甚至为了保险起见,多种药剂一起混施,并盲目加大浓度与施药次数,造成浪费不说,还会影响叶片和植株的生理功能,并加大农药残留风险。
因此做好节水、节药、节肥,是减少农业生产盲目投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生产迈入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措施,要做到这一点,农业生产者需要强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逐渐摆脱原来经验型生产,提高自己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
7、规模连片生产
如果没有规模化,农用无人机、大型农机自身的科技含量就无法在赋能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施展,也就无法降低单位面土地耕种的成本支出,再进一步讲,标准化、品牌化道路也将难以高效推行。要做到规模化连片生产,化零为整,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社或村委的宏观统筹的职能。
8、做强深加工
初级农产品生产,只能在产业增值链的低端获得微薄且不稳定的收益,对农产品深加工、精包装则是使农产品实现增值的马良神笔,这一点已经被屡屡证实,但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组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业生产者在这方面往往涉足较浅。要从农产品生产中获得更高收益,就需要把更长的产业链留住,从而将产品的增值空间留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具备一定基础和实力、影响力的带头人发挥扛旗引路的作用。
9、发展乡村旅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民看惯不惊的山山水水,往往恰是城里人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生活、工作压力的世外桃源;村民一日三餐桌山的食物,往往恰是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绿色天然的舌尖新奇美味;而村民身上穿的、手上戴的、脖子上挂的饰物,或家里做装饰的摆设,往往正是集聚文化价值的载体。而这些习以为常却又与众不同的存在,在市场化的当下、在崇尚个性化追求和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复苏并受追捧的今天,自身都蕴藏着巨大商业价值。发展乡村旅游,是农耕之外,对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大有裨益的补充
10、培育电商
在广阔的农村,并不缺少特色鲜明的物产,但是朴素的农民,普遍缺少发掘物产潜在价值的意识和途径,但是伴随着回乡创业的时代号召和各类电商的蓬勃开展,融入时代潮流,通过电商平台扩大对物产的宣传推介,以对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是未来乡土物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好价值,并在助力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更多光与热的便捷快车道。
#202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