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被掩埋的肖家河古桥能否重见天日?
古桥的面貌不断遭受“蚕食” 民间学者欲为其争取文物身份
肖家河古桥桥面存在多处燕尾槽,系中国古桥的显著特征
古桥年久失修,燕尾槽里都缺失了银锭榫
斑驳的花岗岩桥面
在海淀区的肖家河社区,一座被埋没的古桥幸存至今,但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均未能予以登记。由于河道整改、平整土地、拆迁建设等原因,肖家河古桥逐年藏入地下、仅露出部分桥面。民间学者担心,因没有文物身份,古桥不受《文物法》保护。近日,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文大先生向海淀区文物部门发出申请,欲为肖家河古桥争取法定的文物身份。
探访
古桥逐年被掩埋
仅露出部分桥面
在北五环肖家河桥西北角的楼群中,隐匿着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古桥。由于当年的河道已不复存在,桥面以下被土掩埋,无法看到桥墩结构,仅部分桥面得以示人。如今,古桥东侧是新铺的柏油路,西侧是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延福庵,南面是北京城建公司项目部的简易楼,北面是一排棚户房。斑驳的桥面仍被当作路面使用,偶尔有机动车从石板上碾压而过,可见古桥非凡的承载力。
显露在外的部分,西侧扇形桥堍(桥头靠近平地的地方)清晰可辨。北侧桥沿石上,有用于安插桥栏的长方形小石窝。桥面石板梁由花岗岩条石顺桥方向拼接而成,石板之间存在多处燕尾槽,但银锭榫无一幸存,留下一个个漫漶的小土坑。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文大介绍说,桥面石板靠燕尾槽和银锭榫咬合固定,这是中国古桥的明显特征。
张文大从桥南的建筑垃圾中翻出一根木板条,通过两块石板间的缝隙,垂直下探有1米多深。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古桥虽被掩埋,但桥洞未被彻底填实。
通过桥面的石料布局,张文大判断这是一座“五孔石平桥”。东起第二个桥墩轮廓既厚又长,整座古桥犹如西侧三孔、东侧两孔的两座桥连成的一座桥,总长约37米。
张文大回忆说,他2015年初探肖家河桥,古桥整体被土填埋,但桥面完整暴露在外。时隔三年回访发现,周围环境大变,由于桥东边的柏油路向西扩宽,导致东侧的2/5桥面被填埋。桥南的简易房几乎贴着古桥修建,古桥的面貌不断遭受“蚕食”。
调查
始建时间或早于清代
河道废弃导致古桥被埋
通过史料记载、亲历者的口述、学者的研判,大致能勾勒出肖家河古桥的历史变迁。
清代史志文献资料《日下旧闻考》记载:“萧家河旧有桥闸,今仍其制。”张文大解读说,史籍中的萧家河,被后人改写成了肖家河。文献记载证明肖家河古桥清代就已存在,推测其始建年代很可能是清代之前的明代、元代,甚至更早。
1951年,23岁的孔庆普身负重任,担任北京市建设局的北京桥梁全面调查及河流水文地质勘察组负责人。历时三个月,共调查各种市政设施桥梁193座,其中古代桥梁153座,包括了肖家河古桥。
孔庆普老人在其著述《中国古桥结构考察》中记载,肖家河桥是清河干流上的古桥。据当地村民介绍,肖家河桥早在元朝以前就已经形成,原是一座木桥。明代建三孔石桥,清朝满族人来到以后,在肖家河村以北建起正黄旗,肖家河村以东、以北的农田都划归正黄旗。满族人为便于收租,修理过石桥。清光绪末年,由本村农民捐资,将石桥向东接长两孔,形成了五孔桥。
50岁的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肖家河村人,在他儿时的记忆里,肖家河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小伙伴们在河里捕鱼、捉泥鳅、摸鸭蛋…… 嬉戏打闹过程中,他曾在桥墙上看见过古代刻字,但已经记不清具体信息,疑似和建桥有关。
张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1980年前后,当地河流改道,曾经的河道被填埋,因此肖家河桥身旁由河水变为泥土,古桥两侧的石栏板陆续被拆除。幸运的是,在往后的平整土地、拆迁建设过程中,肖家河古桥虽逐渐藏入地下,但建筑本体基本完整。
进展
民间学者为其争取文物身份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走访过北京240余座古桥,著述有《北京古桥》一书。梁欣立介绍说,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建筑格局,北京现存的每一座古桥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肖家河古桥最大的特点是在原来三孔的基础上,又补建两孔,这在古桥建造中极为罕见。证明随着水量加大、河道扩宽,原先的三孔已经不能满足过水需求,因此有了“二期工程”。
张文大认为,肖家河古桥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留存至今的水利工程遗迹,对于研究北京的水系变迁、古代桥梁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希望文物部门能清除附近建筑垃圾,发掘出桥墩部分,以便研究和展示。而最让他担心的是,肖家河古桥没有文物身份,一旦遭到破坏无法获得《文物法》的保护。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过三次全国范围的文物普查。仅以北京为例,绝大多数古代建筑、乃至近现代建筑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但肖家河古桥却未能登记入册。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肖家河桥具有明代古桥特征,应该是文物普查中的遗漏。这样的古迹应对其进行文物认定,从而采取保护措施。
张文大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已向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递交了纸质版《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希望能为肖家河古桥争取到文物身份。
内存
北京历史上被埋的古桥
孔庆普老人曾经谈到,古都北京历代建有许多桥梁,但由于河道变迁、建设房屋、修筑道路等原因,有不少桥梁被拆除或埋入地下。
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990年,京石路施工过程中,在丰台区南岗洼挖出一座古桥,后经考古发掘,现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与展示。
早在1959年,通州区的土桥就被官方认定为区级文保单位。2000年修建京哈高速经过土桥村时,施工车辆把多余的土方卸在干涸的河道内,造成土桥桥体被埋。2004年,土桥村变成了小区,古桥整体几乎被埋入地下。
2018年,朝阳区黑桥村在拆迁过程中,从地下发现一座明代古桥,已在地下埋藏了半个多世纪。预计2019年,朝阳区文物部门将对其进行考古发掘。
建于明代的永济桥,位于丰台区长辛店南口地下,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清末河道废弃,古桥被埋于地下至今。即便如此,丰台区文物部门还是将其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 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