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更好的学英语方法,俄语和英语哪个更好学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工作,在学英语的漫长过程中,我总结了自己遇到过的两方面问题:

第一,词汇量不够,同时对词汇的读音不熟悉,导致英语听力完全听不懂;

单词都不认识,自然听不懂;

单词认识,但是对读音不熟,在一句话接一句话的场景下,自然也听不懂;

第二,缺乏足够的听力和阅读练习

毕竟英语是一门语言,没有足够的练习自然反应不过来,也无法适应英语独特的表达方式。

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我想分享我的经验。

记单词时,注意力要更多地集中在单词的读音上。最好可以做到通过发音、音标记单词,而不是通过拼写字母来记忆。

这样说可能有点绕。

举个例子,比如最经典的单词,『abandon』,它的美式音标是[əˈbændən]。

如果按我初高中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先知道大概怎么读,『呃拌的恩』,然后就开始重复:

脑子不断循环a b a n d o n这七个字母,嘴里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重复,手上同样唰唰唰写个不停。

不得不说,在初高中的时候,这样机械记忆是够用的,因为那会儿也没几个长单词。

自己不断重复字母,念得快了,字母本身的韵律,会产生一种说唱RAP的感觉。

那会儿年轻的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很帅。

但是等到大学,要考四级、六级了,接触到了更长的单词、更多变的语义,更多的词汇。

继续使用机械记忆的我,就像一个只有2G内存的姥爷安卓机,妄图同时运行农药、吃鸡、原神......

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机!

接下来,按照知乎套路,我应该说我学了某网络课程,或者用了某软件。

从此谈笑《老友记》,往来《纸牌屋》,一口美式英语就像美式冰咖啡一样得劲儿,听英语就像听新闻联播一样毫无压力。

但并不是,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兴起不久,才上大学的我并没有从互联网上获得太多帮助。

把我从机械式学英语的泥沼中带出来的,是我大一的英语老师。

这位个子不高的中壮年男老师,每次都千里迢迢赶到远在昌平的校区给我们上课。

他喜欢穿带有一些简明花纹的休闲西装,一个袖子经常插在外衣或者牛仔裤的兜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股“英伦腔”。

我一开始以为他一直把袖子插兜里,有故意耍帅的意思,这我就不能忍了。

大一的我是那么年轻,年轻人就要气盛。

所以即使我承认你教的很好,我也会因为你在我面前耍帅而否定你。

于是,我上课就有些漫不经心了。

没过多久,有一次他离得我比较近,我无意间发现他的袖子是空的,才知道他是独臂。

和同学一交流,他们都是一副“你才知道啊”的表情。

我就又开始认认真真上课了。

这事儿告诉我。

第一,我得换个眼镜了,不然难以及时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

第二,大学里从同学到老师,个个都是人才,大家都可以在我面前耍帅,我还是得多和大家交流,因为我大概率才是最普通的那一个。

开始认真听课的我,从帅气的英语老师那里学到了两点。

一个是记单词的快速方法,一个是他在国外经历的英语小故事。

我想从英语小故事说起。

老师说,他头一次去英国,打车,然后被司机脱口而出两个单词震撼一整年,一直到现在都念念不忘,一定得把这事儿告诉我们。

他说,我在打车前,就在想,一会儿司机会说什么呢?然后我又该怎么回答呢?

老师将这个问题抛给我们,大家在课堂上纷纷举手应答。

回答的内容,无非就是“Where do you want to go?”的各种变体,眼瞅着大家的回答越来越长,老师赶紧制止了大家的自由发挥。

他说,各位同学,你们绝对想不到,这个英国出租车司机,只说了两个单词,就把你们说的意思都涵盖了。

大家都惊讶地望着老师。

“Where to?”老师笑着说,然后又慢慢地重复了一遍,Where , to 。

他说,没错,就这两个单词。这就是我想分享给你们的故事,希望你们能从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英语的使用不应该是死板的,也绝不仅仅是冗长、乏味的,每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希望你们能从英语的学习中获得快乐。”

老师的话对我的影响不小,让我在功利性地记单词,刷阅读之余,心里会把英语当做一种有生命的语言,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

如果基于这样的人文角度,去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乃至于提高整体的听说读写水平,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之路,增添很多趣味性。

老师在教我们记单词时,也是这样的态度。

他希望我们将英语真正地当成一门仍然活着的语言,一种与我们不同的文化,尝试去了解它,进而理解、运用,而不仅仅是把英语当做冷冰冰的工具。

他从英语的起源讲起,具体的细节我早已记不清,这里也不再赘述,最终给我们的建议是:

在整体的语言学习进程里,英语学习中“音”的比重,要高于汉语学习中“音”的比重。

因此他建议我们即使已经有了基础的英语能力,最好还是从音标开始,加强英语发音的练习。

具体到英语学习中,就是记单词时一定结合音标来记单词。

他说,一个单词的意思可能有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还会有更多的语义延伸,如果纯靠死记硬背是不现实的。

记单词,不能把单词拆成一个个独立的字母,而应该通过每个单词的发音,去熟悉组成单词的各种词根。

注意,如果不是准备搞突击式学习,那建议去『熟悉』词根,而不是去专门找词根表背。否则,就和“把英语当成是一种文化”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又回到了机械式学习的老路上。

例如,对于单词『abandon』,音标[əˈbændən],其中ban代表禁止的意思,和单词的本义放弃,可以产生很强的联想。

而更重要的是,这个ban的发音和他的字母组成,几乎是一致的。

哪怕一个没学过英语的中国人,看到ban,他也可以猜出来它应该念“半”,所以,这样的词根,非常有利于记忆。

具体到实践中,你不需要刻意的专门背词根表。

你也不需要刻意放弃你之前记单词的老办法,旧习惯。

你只需要多做一点:

在使用之前的方法记忆单词后,张开嘴,对照着音标,再对照着单词,多读一遍,尝试找到音标和单词的字母组成之间的规律。

找到了,就多念几遍庆祝一下,体会一下英语发音的感觉。

找不到,也没关系,过,下一个单词。

是的,你不用刻意逼自己非要找到什么词根,非要立刻就记住。

你找到的音标和字母组成之间的规律,很可能在正规的词根表里没有,但没关系,只要有助于你理解,那就是对的。

因为英语学习不是做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随着你英语词汇量、阅读量和使用频率的增加,你对英语的理解会增多,之前的“错误”会自然而然地更正,根本不用你操心。

就像“Where to”这句话,作为初学者的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错误的,但是它又是对的。

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它不是哪个学者专家通过书本定义出来的。

当然,我个人还是有些懒的,以及我只是一个曾经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普通人,所以四级只考了548,六级更是直线下降,只考了511。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大学期间认真学习,远离懒惰和借口。

不贪多,每周精听、读一篇3-5分钟的短文

严格来说,我的听力其实是通过大学期间熬夜追《绝命毒师》《权力的游戏》《纸牌屋》这三部剧培养起来的。

凌晨的宿舍里,按时睡觉的学霸室友鼾声依旧,和我一样“不学无术”的室友在网络里纵横四海。

而我,则依靠学校出色的种子论坛,欣赏着超清甚至蓝光的美剧。

每每看到激动处,我还会忍不住捶自己的大腿,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所以按理来说,我也应该推荐你去刷美剧,或者推荐你听英文电台,看英文外刊、名著。

总之,浏览一切英文的多媒体内容。

但就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你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或者很勤奋的人,那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因为想要不断提升英语水平的人,终究要走到这一步——尽可能多地浏览一切形式的英文内容。

但如果你是一个和我一样有些懒,比较懒,甚至非常懒的人,那我觉得可以试试每周精听、读一篇3-5分钟的短文。

出于心理原因,个人原因,社会工作生活、习惯等等原因,我总是无法坚持去做听电台、看外刊名著等等这些很有助于英语学习的事儿。

为此,我很痛恨我自己,好在,最后我找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办法。

按照知乎的套路,我这里应该要说我上了某网课,但是并没有。

我是工作之后,在一个很浮躁,并且英语对我来说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用处的环境下,摸索出来的这个方法。

我通过对自己的观察,发现了以下几个情况:

首先,我听电台时跟不上节奏,因为很多电台的语速很快。

其次,看美剧时间长了以后,我可以不那么依赖字幕,但是我的注意力都在剧情上,对听力的帮助提升太慢。

哪怕是我看过很多遍的《老友记》,我至今只记得一个“How you doing?”网上各种英语大神说的学习俚语啊、掌握本土口语啊,我都没做到......

最后,每天一篇新的文章、新的阅读章节,第一天还挺新鲜,都不用等到第三天,第二天我就有点累了。

因为一想到今天又要费劲儿地读一篇新内容,我就有些懒了......

或许这就是我始终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原因吧!

我每次开始一长段新的英语视频或者音频,开头的一两个单词还能听明白,然后就陷入大脑宕机的状态。

拼命集中精力,结果也只能从英语特色的冗长句子中,捕捉一两个听起来发音清亮、音标不长不短的单词。

能立刻听出来意思的,大部分还是连接词,比如and,but,however,while之类的。

针对这些情况,经过我的反复实验,我找到了一个对我这样的懒人相对靠谱些的办法:

每周听、说、读一篇3-5分钟的短文。

感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各种APP都很方便,我用的是每日英语听力。(希望每日英语听力看到后给我广告费)

因为我一周就看一篇,所以也不用办会员,直接选一个带免费翻译的文章当做今天的任务就行。

在题材选择上,我主要看哪个更有趣,而不是考虑它的实用性,有视频搭配的效果更好。

比如,心情低落的时候,就选TED的鸡汤短视频,“接纳自己,走向成功”“普通不是平凡”之类的。

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短文,先就着翻译看一遍原文,不认识的词查一遍,不用刻意去记它的意思,多念几遍它的音标,今天任务就算完成!

然后第二天尽量继续看看,如果没时间看那也不勉强自己,第三天想要再看的时候,心理也没负担。

因为我并不是去看一个新东西,我第一天就看过了,现在的我可以带着复习的骄傲把文章再看一遍。

这样第四天,第五天,但凡我再看一次,我就是第二次复习了,这对一个懒人来说可是很有诱惑力的!

因为只要再看一次,就算复习了两次,你想想,短短时间,一个懒人竟然把一篇英语文章复习了两次,了不得!

这成就感还不嘎嘎上涨。

第二次阅读和朗读时的顺畅感肯定是增加的,这种体验带来的正反馈,加上文章内容本身的正能量,你整个人都会从英语学习中感受到久违的快乐。

事实证明,懒人也是可以取得一些成绩的。

只要一开始把标准定低一些,定得科学合理一些就行了。

经过一年多的练习,我现在重新看《老友记》时,基本就可以不看字幕了,除了一些超长的句子和一些俚语。

我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也重新回到年轻时的状态,甚至逐渐超过。

我也有了信心,参加了2023年的在职研究生考试,英语二的阅读我也顺利地做完了。

就是不知道成绩多少,希望可以有一个好结果,不辜负我时长两年半的练习。

同样地,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做一个勤奋、自制力强的人,多浏览一些英语内容,这样英语水平自然也会嘎嘎上涨。

如果做不到,那也不用灰心,我们还可以慢慢来。


最后,我想说。

我们都是普通人。

想过好日子,不说勤奋了,至少不能太懒。

背单词的目标可以订低一些,学霸一天背100个,200个单词,我们不和他们比。

我们一天背20个,状态好了,心情好了,时间充裕了,我们最多背50个。

效果一定比一天背100个要好。

剩下的时间,提高阅读能力,或者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无论我们是否年轻,改变都是好事。

不如从想要学好英语开始。

另外,想要学英语,有太多的工具可以使用,有太多的方法被总结,有太多的机会去使用。

如果我们把学习英语当做是对另一种文化的了解,而不是单纯地利用。

那学习英语就可以丰富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带来新的变化。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更好的学英语方法,俄语和英语哪个更好学,如何更好的学英语,怎样才能更好的学英语,学的更好用英语怎么说,日语和英语哪个更好学”边界阅读